说到这楚易安停顿片刻,看向秦淮书。 她其实也有很多问题想问,但总觉得问出来有那么些冒昧。 看她的眼神秦淮书就知道她想问什么,笑了笑:“文化断层确实很厉害,很多东西都没有留下可参考的历史典籍。” “在所有人的印象里,那些好像是生来就会的。” “比如用草药治病,虽说不明确哪些草药具体用来干什么,但自有记忆以来,好像所有人都知道草药可以治病。” “再像钻木取火,也都是潜移默化存在于大家脑中的。” “没有人去考究过这些东西最开始是从哪来的,又是谁先去尝试。” 毕竟那些东西已经不可考,就算想找到答案也没办法。 就连秦淮书自己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它们就好像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已经成为一种常识。 如今听楚易安说起,才让他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无法言说。 那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人知道的,总要有人做出尝试。 可惜他不研究这些,也没有时间去研究。 如今听到了,也不过是多几分感慨罢了。 楚易安也不好再追着问,接着道:“五帝,包含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和舜。” 说完沉默下来。 秦淮书看着她,期待她接下来的内容。 楚易安却满脸茫然,还有些不好意思:“你别看我了,我就知道这些,再多的我真不知道了。” “我就知道尧舜都是贤明之君。”沉默片刻,她补充道:“大大的贤君。” 秦淮书:…… 秦淮书跳过这个话题,说起另一个:“皇帝?” 知道他误会了,楚易安拿过笔歪歪扭扭的写了两个字:黄帝 “是这个黄帝。” 秦淮书更疑惑了,可每次想问点什么楚易安都让他闭嘴。 导致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问了。 犹豫了好半晌,还是试探着开口:“其实很久之前就想问了,你们那个世界没有皇帝吗?” “周天子便是战国时期的皇帝?只是叫法不一样?” 若这样的话,那这皇帝未免太窝囊了些。 随便拎个人出来都能吊打他,被自己的诸侯逼到只能龟缩起来。 还得祈祷人家不要想到他。 楚易安眨巴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只是周天子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利,慢慢的自然也就削弱了天子的权力。” 瞅着楚易安那样就知道她有些话不是很想说,秦淮书也不追问。 提笔继续写了起来。 齐王死后,齐国的百姓们惶惶不安,开始举国逃亡。 边境,他国,一切没有被燕军占领的地方都是他们逃亡的目的地。 但也有人誓死守卫齐国。 只是在联军大军这样的攻势之下,即便拼尽全力,也注定只能失败。 齐国王族旁支田单带着人退守到了齐国东部的一座大城,即墨。 乐毅率六万大军猛攻即墨,可人手死伤一万多,还是没把即墨拿下来。 于是决定采用‘化齐如燕’的柔和政策,一步步蚕食齐国土地。 而乐毅首先做的是请一个齐国老名士出山,以老名士的贤明,推行燕国的新法。 可亲自去请,老名士却有气节,在乐毅走后便自尽了。 乐毅只能颁布其他法令稳定齐国局势,减少动荡。 还让齐国以前的官员回来继续做官。 一系列政策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逃亡的百姓们回到了家园,可这趋势却并没有持续太久。 老名士自尽的消息传开,那些出山为官的名士们觉得人家一介布衣都有如此气节。 他们以前还在齐国做官,为什么没有人家这样的气节? 于是纷纷递上辞官书,都走了。 正乱的时候,外头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齐国老臣拥立了田法章为齐国新王。 国家只要还有王,那国就没有亡,国人也会纷纷投奔。 消息传开后果然齐人精神大震,纷纷想办法逃往莒城,投奔新王去了。 不过乐毅没有慌乱,如今的王权号召力已经远远没有以前那么强。 说到底,百姓还是更注重实际。 所以乐毅只是围困了莒城,没有攻打。 他坚信齐国那些老臣一到莒城,齐国就会再次陷入权力争夺之中。 现在打很容易被所有人联手针对,倒不如放缓,给他们内斗的机会。 乐毅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即墨,直觉告诉他,即墨才是真正的威胁,田单才是真正的威胁。 只是燕国攻打齐国这么久,若是吞下齐国的土地,便会陡然变成秦国那样的强国,与秦国分庭抗礼。 战国局势大变,其他国家真能坐视不理? 齐国那个威胁最大还野心勃勃的齐湣王死了,府库里的钱财也被搜刮一空。 齐国就算复国,也已经不再是那个‘东帝’。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哪种局面对六国来说更有利,没有人不清楚。 而且被困守的即墨突然有了粮草,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给的,但他们已经下场,有了动静。 就说明他们不会干看着。 更重要的是,燕齐已经打到这一步,秦国却始终没有动静,这让乐毅很是不安。 秦国到现在都不下场,要么是燕国朝局有变,他们认为乐毅未必能坚持那么久。 要么是齐国抗燕有望,燕军未必能攻下两城。 若是乐毅非要不计代价的攻城,那些观望的国家必定下场。 到时候针对的就不再是齐国,而是他了。 思来想去,乐毅坚持了以往的政策,围而不攻,化齐入燕。 于是就这么围了人家五年,太阳出来了还要喊人家出城种地。 一喊就是一天。 起初百姓们不敢出去,后来三三两两小心出城,发现那些燕兵确实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甚至还自动退了几十里。 心房便一点点降了下来。 田单看着却无计可施,只能不断展开和乐毅的心理攻防战。 春耕之时,燕兵帮忙种地,就会有人去田里哭丧,哭自己死去的儿子。 每每此时,百姓们便会红着眼把那些燕兵赶走。 到了收割的季节,燕兵在田里丢牛车,农人高兴燕人真好,还给他们牛车。 恰巧巫师从这路过,仰天大呼,燕人抢掠我千万万车,却还给我一个空车,简直天道不容。 高兴的农人们面红耳赤,大骂燕人无耻后将他们送来的牛车掀到了沟里。 秦淮书曾经身为将领,如何看不出来乐毅的用心? 田单为了维持即墨人心不散,可以说是用尽心思。 可是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田单的法子短时间有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会越来越差。 化齐入燕,若是齐国再不拿出有效的办法出来,迟早变成现实。 没过多久,燕王封乐毅为齐王。 这个消息对于田单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苦苦支撑这么久,却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乐毅如果真的称王治理齐国,即墨和莒城都将再撑不下去。 可是乐毅拒绝了,他深知必定是有人在朝中挑拨离间,燕王才会有这道命令。 若他真的称王,才是真的不忠不义。 虽然乐毅没有称王,可即墨的危机却也没有解除。 只是就在田单鼓励大家再坚持几年的时候,出城种地的人却突然被赶了回来。 田单敏锐的察觉了其中异常,立马派人去查。 乐毅被紧急召回,而莒城也被重新围困。 当天夜里鲁仲连送来消息,老燕王死了! 这让田单看到了希望。 于是立马开始造谣乐毅,挑拨离间。 老燕王信任乐毅,可新上任的这位远没有老燕王的远见,也并不足够信任乐毅。 不得不说,新燕王刚即位,早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他要在半年之内攻下齐国,三年之内吞并赵国,称北帝。 十年之内南下灭秦,统一华夏。 最多十五年时间,他便是华夏大帝。 秦淮书:…… 秦淮书写完了最后一个字,从桌案里抬起头来:“这番话,挺耳熟的。” 好像听很多人都说过。 这么久了,一个能落实的都没有。 楚易安被他这话逗笑:“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常的,理解。” 新燕王刚上位,正是雄心勃勃的时候,乐毅那种围了人家几年却愣是不动手的打法在他看来分明是糊弄。 亏他老爹信以为真。 恰好田单造谣乐毅的谣言传进了燕王耳朵里,于是他毫不犹豫罢黜了乐毅的上将军爵位,改任另一个人为上将军。 并下令,一个月内灭掉齐国。 乐毅无奈交出了兵符印信,离开时却不忘提醒他们不要乱杀庶民,否则后患无穷。 楚易安停顿片刻,说到乐毅,不免有些感慨。 “乐毅这人……华夏几千年历史上能跟他比的还真没几个。” “这本书里对他描写不是很多,但这人能文能武,变法仁政,练兵,使燕国国富民强。” “攻打齐国时要不是他主张仁战化民,齐国早亡了,燕国也必然陷入风波。” “还不知要死多少人。” 秦淮书倒是很赞同这话。 虽然他也曾为将领,但是跟乐毅不一样的是,这个世界儒家思想早已盛行。 可在战国时期,有那种思想的人却并不多。 乐毅确实是一个少见的儒将。 乐毅走后,田单还亲自赶来为他送行。 虽然两人敌对多年,但都佩服对方。 乐毅这个最让人忌惮的大将走了,可这些年即墨城中的人却也实实在在被磨得没了战乱时期该有的锋芒脾性。 田单看出来这点,很是焦虑。 一旦打起来,这样的士气够打几个来回? 于是在鲁仲连的提议下,田单纠结了一小下便吩咐人出城去给燕国新任上将军提建议,如何才能快速攻下即墨。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将军听后如获至宝,立马下令掘了人家的祖坟,把人家祖先挫骨扬灰。 秦淮书:…… 文中提到过好多次了,齐人很是敬重先祖。 每每祭祖都很是隆重。 这下子要惹出什么祸事来,已经可想而知。 本来城中的人都没什么战意,你这么一搞,弄死你我都咽不下心里那口气。 只是鲁仲连好歹是纵横家,这么搞虽说会有奇效,可说到底,不仁义,不道德。 不过生死存亡的当口,怕也顾不得这么多。 亲眼看着自家祖坟被掘,白骨被烧,即墨城人的仇恨被彻底点燃。 不只男人,老弱妇孺全都提着镰刀要去跟他们干架。 在这样的仇恨和怒气值的加持下,燕国的军队变得脆弱不堪。 燕军死了六万多,重要的几个将领全死了,剩下的人都只顾着逃命。 田单乘胜追击,很多人听说即墨大捷的消息后也纷纷加入。 竟不过月余的功夫,便将乐毅打下来的七十多座城池全给收了回去。 两个月后,田单迎接齐王回临淄,齐国就这么神奇的复国了。 田单被封为安国君,开府丞相。 可就在这时,外头又乱了起来。 赵国发兵十万攻打中山国,秦国则起兵攻打赵国。 这是嬴稷,宣太后和魏冉等人的决定。 他们没有听白起的意见。 众人看过白起呈上来的羽书后竟都觉得白起过分谨慎了。 谨慎是好事,可过了也会贻误战机。 白起是大将,大战由他主导。 攻打赵国这样的小战就不必了,杀鸡焉用牛刀?换一个人上就是。 可谁知就是这么一场小战,秦国竟败了。 还是惨败,主将牺牲,八万铁骑全军覆没。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兵强马壮,秦军向来有锐士之称。 而且现如今的秦军正是战力巅峰时刻,可他们竟败给了赵国?还是以如此惨烈的方式。 说明什么? 赵国的军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很强,他们得重新估量赵国了。 而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以赵国攻打中山国这么一场小小的战斗为导火索,战国竟形成了新的局势。 韩魏赵楚结盟,燕国与秦国结盟,两大同盟开始比早期纵横更为激烈的争战。 秦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秦国,宣太后当场昏过去,嬴稷和魏冉也是脸色难看。 这一战众人再次看到了白起的能力。 他已经劝说过此战不能打,可没有人听,这件事总要有一个人出来担责。 最后,宣太后站出来一力担下此番罪责,以死谢罪。 秦淮书:…… 秦淮书一言难尽的看着楚易安,要不是之前听她说过宣太后的事迹,他就真信……才有鬼了。 这书过分美化了好多人,每一个都写的好像圣人。 可是人性对权势,名利的看重才更客观和贴合现实。 圣人是少数,纵然大义起,也是群雄激愤国破家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再顾不得其他,唯有豁出性命以血搏一条生路。 在其他时候,人的本能都会驱使他们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而且嬴稷的王位是宣太后争来的,她怎么可能自尽? 偏偏秦淮书还不能说什么,只能看着楚易安叹气。 楚易安:…… 倒也不必如此。喜欢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