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论功行赏 我们一行人,离开恒山回到了京城。刘墉向乾隆奏陈了颙琰、王杰、钱沣三人在陕西遇到的危险。 颙琰、刘墉等一行人快马加鞭,终于回到了京城。众人未及休息,便径直入宫求见乾隆。乾隆闻听颙琰等人归来,即刻召见。 颙琰率先步入大殿,跪地行礼,口中说道:“皇阿玛,儿臣回来了。”乾隆见颙琰平安归来,心中稍安,忙道:“起来吧,一路辛苦了。”随后,刘墉、王杰、钱沣等也依次入殿,向乾隆行礼。 乾隆目光扫过众人,问道:“此次甘肃赈灾之事办得如何?”王杰上前一步,将甘肃受灾的严重情况、赈灾的具体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一一详细奏明:“甘肃等地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当地官员虽有救灾之举,但由于灾情深重,且部分官员救灾不力,致使灾情愈发严重。臣等抵达甘肃后,开仓放粮,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以工代赈,总算暂时缓解了灾情,让百姓得以熬过此劫。” 颙琰接着说道:“皇阿玛,儿臣在甘肃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深感痛心。此次赈灾,多亏了王大人等一众官员的悉心谋划与全力施为,才使得救灾之事顺利进行。”乾隆微微点头,对王杰等人的办事能力表示认可。 然而,当说到回京途中在陕西咸阳所遭遇的袭击时,大殿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颙琰将山口遇伏的经过详细述说了一遍,包括林虎等人的突然出现、他们毫不畏惧朝廷官员的嚣张气焰以及两个假传圣旨的太监被杀等细节。 乾隆听闻,脸色一沉,怒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公然袭击皇子,妄图谋害朕的子嗣!”刘墉忙道:“陛下,据那临死的太监所言,此事背后似乎另有主谋,臣等猜测,可能与和珅有关,但不敢确定,还请陛下定夺。” 乾隆一听,心中一惊,随即陷入沉思。和珅乃朝廷重臣,深得自己宠信,但若是他真的卷入此事,那可就非同小可了。 王杰在旁补充道:“陛下,那林虎一伙绝非普通强盗,他们训练有素,目标明确,就是冲着殿下而来。而且,他们在形势不利时撤退有序,显然是有备而来。”钱沣也点头称是,说道:“陛下,臣等虽无确凿证据,但那太监福全临死前的‘和’字,实在是令人起疑。” “此事容朕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定夺吧!”乾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说。而刘墉这时提醒乾隆道:“陛下!从陕西刺杀十五阿哥来看,陛下的身边太监们也得查一查了。他们竟然能偷出陛下的天子剑,能模仿陛下的笔迹书写诏书,能顺利地出宫传假圣旨。这可不是一般小事儿呀,陛下!” 乾隆一听刘墉的陈述后愤怒至极,立刻着内务府清查皇宫内所有太监,但凡从前有太监与外臣有一丝勾连者,即刻被乱棍打死。这下好了,不但宫内死了很多太监,更使得太监们人心惶惶,三三两两聚在角落里,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愤懑。 一个年长些的太监,皱着眉头,压低声音骂道:“哼,这刘墉可真是多事!咱们平日里本本分分当差,就因为他这么一奏,皇上发了雷霆之怒,咱们都要跟着遭殃!” 旁边一个瘦高的太监也附和着,满脸的怨气:“就是说呢!指不定是他自己想在皇上面前邀功,拿咱们这些小太监开刀。这皇宫里这么多太监,谁能保证没跟外臣说过一两句话?这下可好,人人自危,说不定哪天就被当成勾连外臣的给乱棍打死咯!” 这时,一个小太监怯生生地说:“要不,咱们收敛些,别再和宫外的人有往来,说不定能躲过这一劫?” 年长太监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这孩子说的什么傻话!这事儿哪是咱们能控制的。万一哪个不长眼的外臣,硬要和咱们搭话,咱们敢不应吗?到时候,不管咱们有没有勾连,只要被发现有往来,那就是死路一条!” 另一个胖胖的太监,气得直跺脚:“这刘墉,平日里看着倒是一副公正清廉的模样,没想到这次却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咱们在这宫里当牛做马,没功劳也有苦劳,他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咱们!” 有一个太监说:“据我所知,是一个秉笔太监和那个皇上的贴身太监福全把天子剑偷出宫去,弄了一道假诏书去甘肃刺杀十五阿哥颙琰。被刘墉他们抓住了,而且他们俩不知道在路上被谁给杀了!奏报的说是被山匪杀了,真实情况还不知道被谁利用后没了价值灭口了呢!” “还有这回事儿?我说这两天怎么没见着福全这个狗东西,原来是他造的孽,牵连了这么多人!冤枉啊!”一个太监感叹道,“小心着点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骂得正起劲时,突然一个眼尖的太监脸色一变,低声喝道:“噤声!巡宫的来了!” 众人顿时吓得闭上了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各自散开,可心里的那份怨恨,却如同火苗一般,在心底暗暗燃烧着,却不知道该向哪儿撒火。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刘墉等人保护颙琰有功,刘墉、王杰、钱沣三人都得到了乾隆的嘉奖。刘墉晋升上书房总师傅,兼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官居一品。王杰为东阁大学士、上书房师傅、兵部尚书、总理礼部事务,官居一品。钱沣为左都御史,官居从一品,赏双眼花翎。朱珪赏双眼花翎,白银五千两,京中宅院一处。 事件过后,颙琰对朱珪说道:“这刘墉是不是太狠了点,一下子让宫里那么多太监死于非命,这样不好吧!” 朱珪淡然一笑说道:“非也!殿下岂不知东汉末年,由于太监当道致使东汉灭亡的事儿?如果东汉太远,那么前明太监当道的事儿就在眼前,难道殿下也不知道?故此,那些心地不干净的东西除掉更好!绝不能让那些阉人当道,有一个便杀两个,才能震慑他们!”颙琰听后,虽说难以接受,但感觉很有道理。 时间转眼到了乾隆五十四年,和珅小老婆的娘家侄儿贵林,仗着姑父的权势在京城横行霸道。一日,他偶然瞧见一个美貌的农家女子,见女子出身普通,便色胆包天,将人强掳回府。 女子家人得知后,赶忙到顺天府尹处击鼓鸣冤。可这顺天府尹惧怕和珅的势力,不但不惩处贵林,还与他狼狈为奸,颠倒黑白,把受害女子关进大牢。那女子不堪受辱,羞愤自尽。其父母悲痛欲绝,四处奔走告状,最后找上了朱珪。 朱珪听闻此事,义愤填膺,决心为这家人讨回公道。他乔装打扮,身着粗布麻衣前往顺天府尹处告状,还故意激怒府尹。府尹果然中计,命人将朱珪打了一顿板子,随后关进大牢。朱珪的管家朱仪见老爷许久未归,便到顺天府要人。府尹这才知晓自己打了朝廷一品大员,吓得脸色惨白,急忙到牢中赔罪。 朱珪却不打算轻易放过他,对府尹说:“你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如此胡作非为,还擅自将我关入大牢。今日你若不把贵林抓来关在此处,我就不走了!” 府尹夹在中间,两边都得罪不起,只好去找和珅拿主意。 和珅思索一番,担心此事闹大传到乾隆耳中,自己面上无光,便暂且妥协,让顺天府尹先把贵林关进大牢,等朱珪出狱后再另做打算。 但朱珪怎会让和珅如愿。第二天,他故意向乾隆请假,称自己被人殴打,无法上朝。乾隆本就觉得宫中生活乏味,听闻此事,好奇心顿起,下朝后便直奔朱珪府上,想看个究竟。 朱珪见乾隆前来,心中暗喜,趴在床上呈上三封奏章。第一封奏章,他恳请乾隆嘉奖和珅,夸赞和珅大义灭亲,将小舅子贵林关进大牢。乾隆向来宠信和珅,一听这话,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还下旨赏赐和珅。 紧接着,朱珪呈上第二封奏章,状告顺天府尹与贵林相互勾结、徇私枉法。乾隆看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斩杀顺天府尹。 此时,朱珪呈上了第三封奏章,请求乾隆下令斩杀罪魁祸首贵林。乾隆这才发觉自己掉进了朱珪设下的圈套,可前面已经下旨嘉奖和珅、斩杀顺天府尹,如今若不杀贵林,这两道圣旨岂不没了依据? 和珅虽有心保住内侄,却一时也想不出解救之法。而朱珪趁热打铁,催促乾隆下令。乾隆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斩杀贵林。就这样,朱珪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成功惩治了恶人,为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而这件事儿,也给朱珪今后带来了灾难,这是后话。 却说贵林被斩之后,由于和珅有大义灭亲之举,免除了惩罚,很快官复原职,又成了朝中风云人物。这个时候,永瑆、永璘二位王子已经看透了和珅的嘴脸,也知道和他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倒霉翻船,所以这哥俩对和珅开始敬而远之。转而,永瑆投到了王杰的门下,成了王杰的学生;永璘投到了朱珪的门下,成了朱珪的学生。 这二人的转变,可把和珅气的不轻。和珅暗暗发誓,扳不动皇子还扳不动你朱珪么?于是,他时时刻刻暗中观察朱珪的一言一行。 乾隆五十四年初夏,由于皇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都有了一些建树和功劳,都得到了封王封爵。爱新觉罗·永璇被封为和硕仪亲王;爱新觉罗·永瑆被封为和硕成亲王;爱新觉罗·颙琰被封为和硕嘉亲王;爱新觉罗·永璘被封为和硕庆郡王。 其它王子被封爵没什么感觉,而颙琰被封嘉亲王后突然感觉在哪儿听过“jia qin”或者是“jia qing”这两个字的声音,只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他回到亲王府后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问话,看看有谁说过这两个声音,但是谁也表示没有说过。 颙琰很是奇怪,他总觉着在哪里听到过,但绝不是乾隆这次所说。于是他找到王杰问,王杰表示没有说过;他找到钱沣问,钱沣表示没有说过;他找到朱珪问,朱珪也表示没有说过;最后找到刘墉问,刘墉也表示没有说过。 这日在上书房,他突然听到永璘读了一首唐代诗人贯休的诗《商山道者》。只听永璘吟道:“五千言外得玄音,石屋寒栖隔雪林。多傍松风梳绿发,只烧崖药点黄金。澄潭龙气来萦砌,月冷星精下听琴。曾梦先生非此处,碧桃溪上紫烟深。”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等,十七弟,你刚才吟的什么诗?再吟一遍!”颙琰急切地说道。永璘就又吟了一遍。 颙琰突然脱口而出:“‘留得石屋在,拥得佳青长’,嘉亲王、嘉亲、佳青。‘曾梦先生非此处’,梦!我知道了——!”他想起了在恒山一道观里的梦中情景。颙琰突然知道了他在哪儿听到过“jia qin”这个声音了,高兴得他大叫了出来。 他这一叫,把大伙都吓了一跳。朱珪看着他说道:“亲王殿下,为何如此轻浮,不成体统呀?如今你可是亲王!”颙琰赶忙稳重下来说道:“学生失态了!请先生责罚!” “算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下课后,找我说清楚!”朱珪对他说道。 下课后,颙琰来到朱珪书室。朱珪问他读书时为何大声喧哗。颙琰就把在恒山所梦讲给了他,朱石君听后也感觉奇怪。他便开始揣摩那梦里的偈语,揣摩来揣摩去,他得出了一个答案,便对颙琰说道:“这偈语的意思是‘留’通‘刘’,‘石屋’在佛语里是‘石庵’,‘拥’通‘墉’也可做‘拥有’‘拥护’,‘佳青’就是‘嘉亲’,‘长’也读作‘zhǎng’通‘掌’字。你梦中偈语解释出来就是‘刘墉刘石庵可拥护嘉亲王掌舵’尔!” “住口!大胆朱石君!你作为大清臣子,怎能如此胡说八道,坏我大清规矩?”正待朱珪和颙琰解释梦中偈语的时候,不知何时刘墉出现在了他们跟前。经过刘墉轻声呵斥,这二位目瞪口呆,赶紧承认错误,说自己在胡说八道。朱珪知道,他和颙琰的谈话是犯皇家大忌的,弄不好就得掉脑袋。 颙琰看到刘墉发怒,赶紧给刘墉跪下说道:“刘师傅!息怒,错在本王,不能怪朱师傅,我这就去向父皇认罪!请不要牵连朱师傅!本王求你了!”说罢“嘣嘣嘣”就磕起头来。刘墉赶忙撩衣跪倒扶住颙琰说道:“王爷还快起来!您这折煞老夫了!此处还无外人,赶快起来!老臣绝不向第三人透漏半个字!” 颙琰听到刘墉此话,才算放心。颙琰知道,刘墉从来说一不二。起来后又向刘墉深鞠一躬,退出了朱珪的书室。颙琰走后,刘墉看着朱珪,气的用手指着朱珪小声说道:“朱石君呀朱石君,你是有多年经验的老臣了,怎么就不知道这个道理?万一让他人听去,传到皇上耳朵里,你如何自圆其说?” 朱珪双手抱拳小声称道:“刘大人教训的是!教训的是!今后绝不再言此类话题,此乃是下官疏忽!疏忽了!” 关于颙琰梦中偈语的事儿,在刘墉的制止和保密下,总算没发生什么大事儿,表面上平安无事,但在这三人内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喜欢我和宰相刘罗锅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和宰相刘罗锅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