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从新郑城归来,地方治理还有太多的问题仍然没有被提出来,问题都还被遮掩着。
当安抚戍卫的方略被否决,见到朝中大臣众口一词,他们只要侵略,只为战争服务。秦国从上到下根本不去考虑停战之后的安抚事宜,只想着继续扩张。
果然战争发动到最后,大家都已经忘记当初发动战争的初心了吧。
除了主战声潮太响,再有就是秦律的问题。
那么严苛严密的秦律,首先单靠地方三五个秦吏,越是边远的地方根本无法推行实施。
其次,哪怕强行推行秦法,只是让更多人变成徒隶、付出昂贵的代价,招致他们对秦国的怨恨。
两种结果对秦国都不利,唯一对秦国有利的就是暂缓秦律的推广。
在秦国,要想做人上人,只有打仗。
如果能够把秦吏的地位再提高一些,创造一些通过为吏最终拥有侯爵地位的人,那么就会激发一大批士人转移目标,让他们在地方更加卖力,而不是随着时移世易,最终和当地的人达成某种妥协。
嬴政不想踩过去帝王的错误,但是却把未来两千年皇帝制度执行过程中所有的雷都踩了一遍。
不立太子,君权独大,相权无法制约,对地方的控制失去效力、滥用民力、修仙……
这么想着,扶苏不知不觉间就徒步来到了秦国的太学。
这可是王宫边上,太学周围郎卫林立。
太子出现在太学里,也是引得众人侧目。
大家纷纷走了出来,立在一侧对扶苏行礼。
在秦国,扶苏不仅仅是太子,更是嬴政身边的红人。
大家都希望能够巴结到大王身边的红人,只要这些红人替他们开口说一句话,他们就可以平步青云。
文人大夫把这招数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举荐。
扶苏的出现,就像是亲自送羊肉到他人嘴边。
这些太学的师傅们,把扶苏团团围住。
太学的师傅,那都是教导律法的人。
这在秦国是规格非常高的大人物,廷尉处理问题,有时候要从这些人里抽调部分人去陪审。
试想,在秦国秦吏的地位已经如此高了,何况教导律法的人。
这帮培养教导秦吏的人叫律史。
律史像是都长得一个样子,穿着同样的玄色长袍,束着秦国独有的执法者才能佩戴的獬豸冠。
在秦国的朝堂上,主要有三种发冠。
一为武冠、二为文冠、三就是獬豸冠。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据说这玩意儿体型大的和牛一样,小的如羊。
长相类似麒麟,全身布满黝黑的皮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长有一角。
秦国的廷尉府前就立着獬豸的石像。
因为传闻中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所以古人就把它当做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他们都戴着这样的发冠,一个个相貌俨敢,胡须都是统一的,黑色的山羊胡,稀稀拉拉地。
只是这些律史们,头发都是肉眼可见的稀少。
即便是顶着獬豸冠,掩盖了光秃秃的发顶,可是四面的头发都是肉眼可见的稀少。
“太子造访,臣等有失远迎。”
“不妨事。我就过来看看。听说今年学室比之过往,在军队里招收了比去年多一倍人数的弟子,可有此事?”
“回禀太子,确实是这样。”
“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们,未来他们可都要被派遣往外地。”
“太子放心。我们秦吏,首要的就是要学会何为忠,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也一定时时刻刻记着,我们是为大王效命的。”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