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对沮授也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言听计从,势力不断壮大,后一阶段怀疑沮授有私心,开始言不听计不从,最后官渡惨败。
沮授开口道:“明公若能诱刘使君南下,可有一举三得之妙。”
“如何有三妙?”
袁绍只想到了两个妙处,第一个好处自然是转移刘备对青州的视线,袁术再怎么样也是淮泗强藩,刘备不全力以赴,未必拿得下袁术。
如此一来,一旦徐扬开战,刘备自然也就顾不上青州这边了。而只要刘备不想着向青州扩张,袁绍就乐意和他维持现在和平的状态。
第二个妙处,自然是攻伐袁术。
在这点上,谁找袁术的麻烦,谁就是我袁绍的好兄弟。
哪怕刘备真把袁术给灭了,袁绍也只会叫好,夸赞对方。
至于第三个妙处,袁绍倒是想不出来了。
“明公昔日遣袁遗南下争夺豫州,结果却为左将军所败。自此以后,汝南不再为将军所有。”
沮授说的是昔日袁绍所表奏的扬州刺史袁遗,他是少数支持袁绍的袁家主支嫡系,一直以来都站在袁绍的一边,袁绍也相当信任对方。
因此,袁绍表奏袁遗为扬州刺史,想要下手抢夺扬州的权柄。
只是袁遗根本不是袁术对手,当即就被后者打的土崩瓦解,本人也在逃往沛国的路上,为自己所部的乱兵弑杀。
这里还有个很有趣的地方,袁遗之所以会被袁绍表奏去南方担任扬州刺史,其实是为了给曹操腾位置。
袁遗上一个官职是兖州山阳郡太守,这也意味着山阳郡几乎就是袁绍的地盘。
当初刘岱之所以指挥不动兖州,就是因为兖州中有好几个郡国其实是受袁绍影响力掌控的,山阳郡就是其中之一。
刘岱战死了之后,曹操在当地士人的欢迎,以及袁绍的力挺之下,成功登上了兖州牧的宝座,与袁绍成为了背靠背的盟友。
只是兖州东郡是个巨大的漏洞。
众所周知,东汉的郡国划分,总会有一些非常别扭和反常的划分法,为的就是遏制地方独立。
兖州也不例外,他最扭曲的就是东郡的划分。
整个东郡地跨黄河两岸,仿佛像是三明治一样,包夹着黄河。
这样一来,理论上黄河以北的一长条沿河地带,却是兖州在管理。
如此一来,就给陶谦钻了空子,一度派兵自泰山郡北上,竟然打到了东郡发干县屯兵,同时和公孙瓒手下的刘备、单经、田楷联兵,直接威胁到了袁绍的大本营邺城,以及曹操的大本营东武阳、鄄城。
发干县不但位于黄河以北,而且距离邺城直线距离甚至不到两百里,还不用过黄河,比去东郡郡治濮阳还要方便。
可想而知这对邺城的威胁有多大。
袁、曹立刻联手,组织兵力反击,成功挫败了这一次的公孙联盟行动。
随后,袁、曹立刻就这个问题商谈解决办法,最终达成一致。
曹操割让黄河以北的东郡领土给袁绍,这也是为何后来袁绍的爱将臧洪居然担任起了兖州东郡太守的缘故。
而袁绍则将山阳郡让给曹操,为了补偿丢掉山阳太守职位的袁遗,袁绍便出钱出粮出兵马,支持袁遗南下扬州担任扬州刺史一职。
这一次领土交换,袁曹双方都非常满意。
袁绍全取了河北之地,而且还能支持袁遗进取扬州,而曹操则用破败的半个东郡换来了完好无损的山阳郡,可谓是皆大欢喜。
这个战略大方案,就是沮授所献。
只是沮授没能想到,南下扬州的袁遗居然被袁术轻易击败,连自己的小命都没能保住。
更有连带效果就是,汝南郡的袁氏基本盘直接投入到了袁术的麾下,袁绍对汝南郡老家的影响力骤降。
这让袁绍相当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明公可择一可靠之人表奏其为汝南太守,再请刘使君出兵扶助,如此一来,或可为明公夺回汝南基业,断左将军一臂。”
沮授的这个意见,让袁绍耳目一亮,心动不已。
汝南郡可是天下第二大郡,而且完全没有像南阳郡那样残破不堪,还保持着一百多万的人口,区区一个郡国,都快赶上徐州一个州的人口了。
袁绍要是能把汝南郡从袁术的嘴里掏出来,那当真是如断袁术一臂了,后者不论是声势还是实力,都将会大为下降。
兼且位置极为重要,是为豫州之腹心,东南接壤扬州,西南接壤荆州,北连兖州,如果能控制住汝南郡,就能和河北遥相呼应,策应南北。
若是让袁绍亲自派兵,倒不是无兵可派,主要是袁绍派过去的兵马立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容易就步了袁遗那次的后尘。
如果让刘备出兵的话,不但风险转移到刘备头上,而且汝南距离徐州也仅仅隔了个沛国,沛国现在还是徐州所能影响的郡国,自然没有袁军的弊端和缺陷。
袁绍最后犹豫良久,还是没下定决心,而是斟酌道:“此策甚佳,可风险也是极大,且容我三思。”
袁绍虽然没说风险具体是什么,可在座的却都知道最大的风险就是刘备会不会鹊巢鸠占。
该如何让刘备甘心情愿的出兵保护袁绍的人上任,又不至于喧宾夺主,这还需要袁绍好好斟酌思量一下。
评议结束之后,郭图、郭援、辛毗一起来到了辛评的府上。
郭援是郭图的族侄,同时也是钟繇的外甥,同时还是辛评、辛毗的侄子。
可见颍川世家之间,联姻错综复杂,可谓是根深蒂固,纵横交错。
等到辛评屏退下人之后,郭援倒是第一个开了口,他有些压抑不住心中的疑惑:“姑父,以徐制扬之策您昨日便已定策,今日为何藏拙?”
在场众人辛评的姻亲至交,又是同一小圈子,自然能够互通最隐秘的信息。
辛评回来之后,就备述刘备之善,认为可以引为援而不可竖为敌。
但辛评心思缜密,他认定刘备有胸怀天下之志,日后必定会和袁绍发生冲突。
因此,他故意先请袁绍南下青徐,只要被袁绍所拒,以后纵然出现事端,那也怪不到他头上。
更何况他还成功祸水东引,利用信息差狠狠坑了河北佬一把。
饶是沮授、田丰智计百出,也绝想不到只是因为对徐州和刘备的不了解,而一脚踩进坑里去吧。
对于郭援的问题,辛评解释道:“文渊,此事我们私下说说无妨,但在堂上,姑父便是唯一一个不宜提出此策之人。”
郭援还是不解,一脸迷茫。
郭图笑着捋须道:“文渊,你姑父刚刚才献上南下青徐,攻打刘备之方略,转头又献上联合刘备,以徐制扬,借兵入汝南。这不就等于告诉别人你伯父在耍诈了吗?”
郭援仔细想想,恍然大悟,还真就是这个味道。
只是郭援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又想起了另外个问题,朝着郭图问道:“族父,您曾经不是特别厌恶刘备的吗?怎么如今反而帮他说话了。”
郭援不问还好,一问之下,郭图脸色竟然突然变红,支支吾吾起来。
辛氏兄弟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别人不知道,他们俩还能不清楚吗。
刘备送的那一车车财帛货物,其中可是有一部分是郭图的。
收了这么厚重的礼物,又没什么深仇大恨,郭公则虽是个小人,但他的长处就是身段灵活,自然不能再和徐州为敌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