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仔细辨别着他的神色,见他确实不在意,这才如释重负地笑了。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四人这才敢恭贺出声。
县试录取二十人,独林家占了四人,众人都惊叹不已,对林家私塾的推崇更进一步。
“榜首和榜二全是林家学生?”
“是的,那张白圭五岁入学,叶珣十二岁入学,大家都知道。”
“他家教得这样好……”
这话一出,彼此心里都有了成算。
此时,衙役要去各处报喜,林修然乐呵呵道:“快回快回!你们阖家出动,等会儿人家找不到人。”
赵云惜抿嘴笑了笑,她俯身作揖,声音温柔又坚定:“多谢夫子多年教导。”
如今八年过去,他须发皆白,老态尽显,仍有当初斯文俊秀美老年的英挺模样。
多年相处,是师亦是父。
林修然欣慰地拍拍她的肩膀,沉声道:“难为你了。”
他知道云娘并非凡夫俗子,胸有沟壑,气势不凡,然而生为女子,却毫无施展机会。
他懂她的压抑和痛处。
宛若心学式微,可先生已逝,心学当立,尚有起势可能,女子却再无机会。
赵云惜并不多言,只默默鞠躬作揖。
张镇、李春容、赵屠户、刘氏、赵淙挤上马车,先行回去等到报喜的人去,还要给红封呢。
而几个排名靠前的学子,就要留在江陵,等待杨知县传召赐宴,顺便认识同窗。
都说自古文人相轻,但越是懂得,便越是知道,对方的文采之盛,才气之高,无人能及。
张白圭和叶珣年岁小,满脸青涩,但答卷一瞧,众人便知自叹弗如。
剩余几位学子,客客气气过来打招呼,唯独一人,恶狠狠地盯着两人,冷哼一声,扭头就走。
张白圭瞥了一眼他的背影,便垂眸不言,他喜欢桀骜不驯的对手,最后变得心悦臣服,是他一点不为人知的小趣味。
几人回了小院,自有绣娘上前量体裁衣,那个定花样子的绣娘,还是当初教导赵云惜刺绣的女子。
她如今两鬓苍苍,略带老态,眼睛也有些眯缝,看向赵云惜,笑着道:“赵娘子,近来可有长进啊……”
她估摸着是无。
果然,在她的打趣下,赵云惜哑口无言,只得道:“莫笑我了!真是粗和尚捏不住绣花针,我也没办法呀。”
众人便跟着都笑起来。
因是参加庆功宴,要穿得喜庆些,给几人都是定制的襕衫,里头衬着薄绒貂皮,暖和又轻便好看。
为了显示端方郑重,就没有加一圈毛领,瞧着便愈发有少年模样。
越是这样喜庆的时刻,还不到最后考上进士,便越要端方。县试中了,离秀才都不远了,以后几人的衣裳就要换了。
此次晚宴,以杨知县为首,山长、学政为辅,再有林修然、叶青作陪,并八名学生。
张白圭跟着林修然读书,是县衙进过,辽王府去过,对于这样的宴会,极为坦然。
叶珣亦是,作为叶家长孙,他虽然病弱,却是未来掌权人,江陵县中,杨知县也要给他几分薄面。
而其余四人,亦是神情淡然,唯有两名青年穿着簇新的棉制直裰,神情略有局促。
张白圭打量片刻,将众人面色、面相一扫而过,心中便有数了。
他端坐着,见杨知县露出亲和的笑意,就知道宴会正式开始。
和一群刚通过县试的毛头小伙子聊天,杨知县说话便带上几分怀念:“本官当年参加县试,心中忐忑非常,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已不可追也。”
众人迎合着,一时间气氛有些热烈起来。
“你们都是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才,我等已老去,就等着你们报效家国呢。”杨知县冲着北方拱拱手,笑着道:“尔等还要刻苦读书,早日中举,莫要辜负皇恩才是。”
众人又连忙应和。
宴会上客套无数,张白圭眉眼微动,已经习惯这样的场合,手边的酒杯动也未动,尚谨记着,年少不可饮酒的规矩。
他随着众人敬酒的姿势,抿了一口茶。
好在他年岁尚小,并无人劝酒。
待宴会散了,张白圭已经听了满耳的报效家国,为民请命。
他笑了笑,踏着月色,搀扶着年迈的林修然,款款而行。
“你这性子,儿时还怕你太过狂傲不羁,谁知竟如此内敛,也不知随了谁?我若是这样年轻就有这样的成就,怕是想把天捅破。”林修然轻咳一声,笑着道。
张白圭在梅树下顿步,微凉的月光撒在他竹青的长袍上,寒风吹过,露出的一截如玉下颌便染上几分薄红,他温和一笑:“在谁面前狂傲,我娘吗?”
林修然噎住,那确实不好狂傲的。
她看书如喝水,你说什么她都接得上话。而且深刻懂得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