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二章 盛京机床 资金链面临断裂后,华中数控决定管理层工资全部停发,年底加大公司回款力度,财务压力才逐步缓解。 从2002年底起,华中数控的战略方向从“让开大道,占领两厢”转变为“进军大道、巩固两厢”,进军大道就是同国内多家机床厂建立紧密关系,进军数控机床的主战场,同时巩固改造老机床和数控教育实训市场。 华中数控也同江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江重生产的低端数控机床安装华中Ⅰ型数控系统。 自从淘宝控股公司控股江重80%的股份后,各方面传来消息,新江重宣布投资18亿元,在东湖高新区智能制造园区购买1000亩土地,用于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数控机床研发和制造中心;在华人首富的指导下,江重机床研究所联合鲲鹏软件研究院、曙光通讯技术研究院、国智半导体研究院、曙光自动化研究院等成立了江重数控系统中心,联合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江重Ⅰ型数控系统。 淘宝控股公司旗下的这几家研究院人才济济,技术实力雄厚,江重数控系统中心研究成功江重Ⅰ型数控系统只是时间问题,一旦研发成功,不仅江重低端数控机床会安装,而且会占领国内低端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华中Ⅰ型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不可避免的会减少,刚刚有起色的财务状况又有可能恶化。 董事长陈吉源忧心忡忡。 ------ “同志们,昨天上午,江重投资18亿元建设的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基地在江城东湖高新区举行了奠基典礼,一旦建成,我们将面对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5月9日,盛京机床(集团)股份公司(简称盛京机床)董事长关熙友召集总经理王河、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运龙、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李国相和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张振到会议室开会,忧心忡忡。 资金和技术实力深不可测的淘宝控股公司控股江重,进入数控机床行业,全球数控机床行业都会发生地震,对刚刚解决重大危机的盛京机床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从1993年到2002年,盛京机床经历了最困难的十年(内部人士称之为“黑暗十年”),1994年11月,盛京机床被国W院确定为全国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5年4月,盛京机床接受世界银行针对国企改革的贷款,按照贷款的条件改制为盛京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制订了《分流富余人员实施方案》。 改革重组的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公司制”改革在盛京机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离非经营性资产和分流富余人员,并最终完成公司上市。(2)把过去的分厂重组为8个专业化生产制造事业部。(3)对厂房、设备等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也对技术、管理和人才培养等软件进行了投资开发。(4)加强管理。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中,世行贷款项目为盛京机床的改革重组提供了近14亿元的资金支持。 在这10年里,盛京机床的在岗职工从多人缩减到多人(下岗分流从1996年开始),同时却没有进过一个大学毕业生和新员工。盛京机床的领导为了脱贫脱困,在集团层次上什么赚钱干什么,卖过冬虫夏草、纯净水,拍过电视剧,搞过房地产。 关熙友1988年从同济大学机械专毕业后,进了中捷友谊厂,领导说研究所不要人,被分配到机床车间,在当技术员的5年时间里,他把车,钻、镗、铣的活都干了一遍。 机遇总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1993年,中捷友谊厂成立数控车间,厂办打电话把生病在家的关熙友紧急叫来,厂长宣布任命关熙友为数控车间的首任车间主任,管理300多人。 关熙友是搞技术出身的,要靠技术吃饭是他最简单朴素的想法,既然卖不出去机床,那就帮别人修机床。这样折腾了一两年,数控车间从全厂最穷的车间变成了最富有的车间。 厂领导看关熙友干得不错,就把另外一个车间并到数控车间,成立数控分厂,在这个过程中,关熙友深刻地感受到了进口数控机床对国内机床工业的冲击,也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将面临什么样的灾难。 为了搞清楚国外数控机床是怎么做出来的,关熙友还带着技术员亲手拆了一台进口的数控机床,拆完以后费了很大的劲才重新装回去,但装回去的机床也基本不能用了。 1997年,关熙友被提拔为中捷厂厂长,1996-1997年是厂里最困难的一段时间,连续半年发不出来工资,与关熙友前后进厂的80多名大学生绝大部分都辞职走了,只剩下少数几个人。 2002年,年仅38岁的关熙友被任命为盛京机床总经理,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非机床类的外围业务全部砍掉,回归机床主业。 2003年底,盛京机床在国内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25%跌至不足10%,核心产品数控机床市占率仅5%,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2%,远低于国际同行(普遍8%-10%),核心部件如数控系统依赖进口,受制于西门子等外资供应商。冗员问题突出,人力成本占比高达30%以上,集团负债率92%,一年亏损1.2亿元,现金流几近断裂,产能利用率不足40%。 今年1月,关熙友被任命为盛京机床董事长兼法人代表,提出裁员、削债、聚焦主业的改革措施,计划裁员7000人(占员工总数30%)。 3月25日,裁员方案公布,涉及工龄10年以上老员工及冗余行政岗,补偿标准为N+1倍月薪。 4月8日,盛京机床300名员工聚集总部抗议。 4月12日,抗议规模扩大至2000人,堵塞厂区道路,部分生产线停摆。 4月20日,当地官员介入调解,工龄20年以上员工补偿从N+1提升至N+2,保留200名技术骨干编制。增设“再就业服务中心”,提供机床维修、物流转岗培训。 抗议逐渐平息。 (本章完)喜欢我的一九八五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的一九八五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