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几乎让刘裕麾下将领团灭,唯有檀道济寥寥数人得以幸存。 东晋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也无力北伐。 关中虽得而复失,但总归也是收复了洛阳等大片失地。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刘彻听完之后暴脾气彻底压不住了。 尽管已经熟知这段历史,可仍旧是忍不住想要呵斥刘裕。 “昏啊!昏啊! 你怎么能够如此安排?! 且不说你那个儿子有多废物! 制衡之计是你这么用的吗?! 朕也不知道你平日里是怎么安抚的。 沈田子和王镇恶居然会有如此之大的矛盾。 居然能让他们互相残杀! 朕看此次关中大败,不是刘义真也不是沈田子他们的错。 都是你这个统帅识人不明,处事不清所致! 若是安排妥当的话,区区胡夏焉能攻破长安?!” 茶几好悬没被刘彻给拍碎,可见他的怒火有多大。 刘裕哑口无言。 他现在虽然是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 甚至就连几个当事人都还不认识。 可从任小天的话中也能听出的确是未来的自己安排不当。 这才导致北伐功亏一篑、痛失好局。 刘彻的痛骂他也的确是无从反驳。 赵匡胤摇头叹息道:“你安排刘义真坐镇长安其实朕也可以理解。 但是你错误之处就在于把大权都交给他掌管。 且不说他当时年仅十二岁。 就他后面表现的也是一言难尽。 哪怕你当时是把王镇恶一人留下。 也不至于发生这种局面了。” 刘启沉声问道:“那这个王镇恶到底有没有造反的意思? 朕听了半天,沈田子也都是拿他造反说事。 这种事不会是空穴来风。 总归是会有些苗头的吧?” 任小天表情严肃道:“这一点无法证实。 但就从王镇恶过往的表现。 以及对他生前行为的调查来看。 并未发现他有什么谋反的意图。” 赵匡胤认同的点点头道:“王镇恶此人虽有些小毛病。 但是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还是没出差错的。 他是有些贪财不假,但人哪有十全十美者? 若真是有这样的人,皇帝敢用吗?” 赵匡胤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一个臣子表现的太过完美无瑕。 那皇帝对他可能真不放心。 不爱财、不好色、不贪权、不夺利。 任哪个皇帝都得瞎琢磨。 一个臣子这些事情都不爱,那是不是会对我的皇位有什么想法? 任小天搓着下巴道:“我个人猜测啊。 让刘裕对王镇恶犯嘀咕的起因可能是他在之前北伐的途中多次抗命。 就比如说刘裕让他在洛阳等待自己赶到之后一起行动。 但是王镇恶却抗命不遵,抢先出发潼关。 虽然最后拿下了潼关,却也差点就因断粮导致功败垂成。 一次也就罢了,后面王镇恶还有几次也是如此。 这可能就导致刘裕实在是不放心他一人镇守长安。 所以才会留下与他多有不和的沈田子制衡他。” 赵眘颔首道:“先生所说倒是和朕想的差不多。” 任小天摆摆手道:“反正不管怎么说吧。 事情已然发生了。 刘裕本来是想出兵把长安夺回来。 但是被谢晦和郑鲜之上疏给劝住了。 以当时的局势,东晋也确实没有力量再发动一次北伐了。 接下来的两年,刘裕干脆也不再提北伐的事。 而是专注于改朝换代。 他先是加封宋公,并在同年废黜晋安帝司马德宗。 随后将司马德宗缢杀。 重新扶植了其弟司马德文登基,是为晋恭帝。 他之所以这么做应该还是为了之前的那句谶纬之语。 次年他又进封宋王,总之就是禅位之前的那一套礼仪吧。 又过一年,万事俱备的刘裕将司马德文降为零陵王。 他自己则是代晋称帝,国号为宋。 为了和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区分。 后世多以南朝宋、刘宋来称呼他的政权。” 刘邦冷冷的呵笑两声:“我说他怎么不管北伐的事情了。 原来是为了忙着当皇帝啊。 这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刘裕脸色臊红不已。 任小天反驳道:“这点我觉得老刘你说的不是很有道理。 若刘裕真是为了称帝才返回建康。 那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北伐和称帝孰轻孰重我觉得刘裕还是能拎得清的。 我之前也说了。 他之所以返回建康是因为刘穆之病逝,必须他亲自回去坐镇。 而后面长安战败,他想不到也无力改变这个局面。 所以之后他才会专注于改朝换代。 这一点也不能说他做错了。 不是有那么句话嘛。 攘外必先安内。 毕竟只有他当了皇帝之后,许多事情才会名正言顺。”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邦翻了个白眼道:“好好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任小天无奈摇摇头继续说道:“做了皇帝之后,刘裕之前那些想法可以没有阻碍的实施了。 他大力提拔寒门士子,想要进一步取代门阀世家。 与此同时他专注于提升中央集权。 防止地方势力过大,再次发生晋时八王之乱的局面。 当然,为了不让司马氏族人卷土重来。 刘裕这个狠人再度挥舞屠刀,几乎将当时的司马氏皇族全部屠净。 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改名换姓,再也成不了气候了。 而其他像是重新统计人口、编纂户籍; 推行律法严禁土地兼并; 降低赋税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专注生产。 这些政务上的事情诸位应该都有经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经过两年的修整,刘宋境内得以恢复元气。 他做的这些也为后面刘义隆在位时的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刘裕北伐之心再度燃起。 可就在他厉兵秣马准备向北魏动手时,他却得了重病。 自觉时日无多的刘裕任命檀道济、徐羡之、谢晦、傅亮四人位顾命大臣。 让他们四人共同辅佐太子刘义符。 随即刘裕便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岁。” 刘裕茫然的眨了眨眼。 这就完了? 自己就这么死了? 不是之前还说着要北伐呢么? 咋就死的这么突然?喜欢我的餐馆通古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我的餐馆通古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