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投票!”
“一票!”王世民先自己举起了手,然后是“两票、三票……”“我们要团结,要站在一起……十个人可以组成敢死小队冲破防线,一百个人能打一场小型战役,一万个人……可以主宰一个小国家的生死……多少票了?十七票!”
“余切是一个有想法的青年作家,他来写小说,是大家都乐意见到的事情……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反对余切,也是反对我们杂志的创刊理念,《十月》始终落后沪市的《收获》一头,他们是老大哥,但我们不是为了创立一份老二杂志来的……”
“多少票了?”
王世民粗略一扫,感觉明显过了半数,他故意不去细看是哪些人没有举手,而是大手一挥,“好,通过!”
——————
如何打倒一个学阀?
余切没有被愤怒的情绪控制,仍然保持了清醒。他想到了之前在未名湖畔势单力孤,怎么完成对五四文学社的翻盘的。
红宝书真是有用,得团结群众。
刘芯武很老道,《人民文学》的平台也远远强过五四文学社,但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否定他的专业水平,带他的节奏,变相证明对方不具备资格来评价自己。
其次是用新东西夺取它的关注度,吸引到更多支持,表明他本来所具有的东西,也不如自己。
到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你既不能,你也不如。
前一个容易做,因为刘芯武有点研究能力但不多。这人后来潜心研究红学,被人讽刺他的研究“主观臆测,缺乏足够的史料和小说背景支撑,说法过于荒诞……”
他就这么个研究水平,漏洞百出。
去年刘芯武不加辨别的引进“魔幻”现实主义,这是他的关键污点,要继续批判他。历史上拉美文学大火,说不定以后轮到自己去到中央,给大佬们作文学培训。
而后一个则要余切拿出作品来,要超过《班主任》,造成不低于《天若有情》的传播度。
质量不够数量凑,王世民告诉余切:“你一年能把新现实三部曲写完吗?不能也很正常,但越快越好,你越快,反响就越密集。”
一本中篇小说大概在三万字到十来万字之间。
作家们得用大几个月到一两年。
余切说:“我一个月写一篇行不行?咱《十月》是双月刊,从二月份开始,每个两个月登两篇中篇小说,相当于一月一篇。”
啊?每个月一篇小说?
70年代大陆文学期刊的印刷技术还是靠人工铅字排版,一本书的印制周期常需要近一年的时间。
进入到八十年代初,京城东郊三环路上的人民机器厂研发出新版胶印机,把印刷的时间推到了一个星期以内,算上审稿排版等时间,最快能当月写,下月发。
所以王世民听到这种话何等震惊啊,这特么是人话吗?他惊呆了:“那可太行了!就是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刊登……”
他完全不能相信,“余切,你怎么会写的比我们印的快呢?”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