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业点点头,说道:“记得啊杨哥,当时报纸还是咱俩剪下来的,对方还专门用一个小版块刊登了那次专访。”
“没错,当时那位马育英马记者还跟我说过他有在一直追踪我的消息。”
张寿海闻言,翻出《京城日报》,看着报道最后的记者署名,他说道:
“振兴,你说那位马记者一直跟踪你的消息,怎么这次《京城日报》报道烹饪比赛消息的是一位张记者?
按理说你参加比赛这件事,马记者应该知道,而且也会申请这次的采访工作吧?”
杨振兴点了点头。
当初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日报来的不是马育英。
他心里猜测了一下,说道:“听说这次采访都是上面派下来的任务,应该不好被人顶替。
而且我这么长时间没多少动静,马记者也不会死盯着我不放。
人家肯定还有其他的新闻去追踪,可能因此没顾上这次的工作吧。”
张寿海点点头,认可了杨振兴的这个说法。
杨振兴平日里除了在后厨闷头练习就是在后厨闷头练习。
别说新闻了,日常趣事儿也没有几个。
真要指望杨振兴提供新闻,那马记者不是饿死就是早被报社开除了。
“那你还有这位马记者的联系方式吗?看看对方是不是还能做一次采访?”
杨振兴抱着胳膊,回答道:“张爷爷,我刚就是这个意思,当初马记者的名片我还留着呢。
等晌午头忙完,我抓紧时间回家一趟,把名片找出来,联系联系对方,看看这件事儿能不能成。”
“恩,届时候好好跟人说说,客气点儿,要是还能有次专栏报道,那就太好了。”
……
忙完了中午的营业,杨振兴跟店里的员工吃完午饭,立刻骑着车子往家里走。
回家没费多少力气,拿了名片再次赶回店里,用店里的电话联系名片上的号码。
因为当时收到名片的时间还是两三年前。
所以上面只有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像bp机这类最近十分火爆的通讯工具还没这么普及。
电话打过去,没有意外被马育英的同事接了起来。
当得知对方现在不在报社,而是在外面跑新闻。
杨振兴留下了姓名、店里电话和自己的bp机号码,拜托马育英的同事转交给对方。
本以为今天不会收到回信,哪知道晚上八点多,马育英打来了电话。
“您好,我是《京城日报》的记者马育英,我的同事告诉我有位叫杨振兴的人联系过我,并留下了这个号码,请问他现在在吗?”
接电话的是张寿海,他回答道:“哦,我是文泉春的经理,现在店里是客人到店高峰,振兴他在后厨忙着工作,可能没办法接听电话。
您看明早您时间合适吗?我让他联系您?”
电话那头,马育英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拍了拍个头,说道:
“对不住,一忙忘了时间,这样吧,您那还是九点半下班吗?是的话我现在马上赶在下班之前过去一趟。”
张寿海吓了一跳,但还是说道:“劳您驾大晚上的跑一趟,一会儿我告诉振兴让他在店里等着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