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岛军的心理战攻势,如同阴魂不散的苍蝇,嗡嗡作响。 高音喇叭架在封锁线外围,用蹩脚的中文反复播放着劝降口号、污蔑黑风寨的谣言,甚至还有靡靡之音,试图瓦解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他娘的!吵死了!”王大彪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缸子乱跳,“大帅,这帮小鬼子太膈应人了!天天跟念经似的,俺脑瓜子都嗡嗡的!” 林好揉着太阳穴,脸色也不好看。 这噪音污染简直是精神折磨。 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负面宣传,时间长了,难保不会动摇人心,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情况下。 “堵不如疏,骂不如打。”林好眼神一凝,“他们有喇叭,咱们就建个广播电台!用咱们自己的声音,盖过他们的狗叫!” 建立广播电台? 王大彪瞪大了眼睛:“电台?那玩意儿……咱们行吗?不是说得洋玩意儿才行?” 李墨涵捻着胡须,眼睛却亮了起来:“大帅此言甚是!以声对声,以正压邪!此乃舆论之战,攻心为上!正可借此弘扬我黑风寨之威名,阐述大帅之经略!” “行不行,得试试才知道。”林好看向角落里一直沉默的技术骨干陈博文,“老陈,这事儿还得靠你。咱们缴获的东岛军电台零件,废旧收音机,还有仓库里那些破铜烂铁,能不能凑合出一个能广播的玩意儿?” 陈博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专注。 他沉吟片刻,说道:“理论上可行。广播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功率放大和天线匹配。我们有缴获的东岛军野战电台,可以拆解改造,牺牲一些功能,集中资源提升发射功率。材料…确实有限,需要大量替代和尝试。” “那就干!”林好拍板,“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技工班全力配合!必须尽快搞出来!” 命令一下,黑风寨那简陋的土法兵工厂旁,又开辟出一个新的“科研重地”。 陈博文带着技工班,一头扎进了零件堆里。 那台缴获的东岛军九四式无线电机被大卸八块,还能用的电子管、电阻、电容被小心翼翼地拆下来,归类整理。 找不到合适的变压器?用土法绕线圈! 缺少高频线圈?拿漆包线在竹筒上缠! 功率不够?几个电子管并联试试!虽然发热量惊人,还得专门安排人扇风降温,但总算把功率提上去了那么一点点。 整个过程充满了“土味”智慧和暴力美学。焊锡点粗糙得像癞蛤蟆皮,线路布局杂乱得如同蜘蛛网,散热基本靠风扇和祈祷。 王大彪来看过几次,每次都挠着头出去:“俺瞅着悬乎,这玩意儿能响?” 林好内心也打鼓:“这不科学,但很土匪……希望能响,别炸就行。” 发射机主体磕磕绊绊地搞定了,天线又成了难题。 专业的广播天线想都别想。 陈博文大手一挥,带着人上了根据地最高的山头。 砍木头做支撑杆,把能找到的所有铁丝、铜线全搜刮来,不够的就用粗麻绳浸泡盐水甚至混入铁锈粉末,增加导电性。 一根歪歪扭扭、造型奇特的“土法天线”就这么被竖立起来,迎风招展,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主义风格。 硬件勉强凑齐,软件内容则由李墨涵全权负责。 这位“理论大师”此刻文思泉涌,激动得脸颊泛红。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奋笔疾书,很快就拿出了一沓厚厚的广播稿。 《告黑风寨全体军民书》、《揭露东岛倭寇滔天罪行檄文》、《论大帅土豆经济学之深远意义》、《我们必胜!黑风寨必胜!》…… 标题一个比一个响亮,内容慷慨激昂,充满了李墨涵式的“狂野解读”和对林好的无限拔高。 他还亲自从识字班里挑选了几个嗓门大、口齿还算清楚的半大孩子,进行“播音员”培训。 “注意!要有气势!要带着感情!要让每一个字都砸进听众的心坎里!”李墨涵唾沫横飞地指导着,“记住,你们传播的是大帅的声音,是黑风寨的号角!” 为了增加特色,他还特意强调:“就用咱们这疙瘩的土话!让小鬼子和二鬼子听不懂最好!让老少爷们听着亲切!” 终于,在一个傍晚,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简陋的广播室里,陈博文紧张地调试着设备,技工们围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连接天线的馈线搭在窗外,连接着山顶那根奇特的“避雷针”。 林好、王大彪、李墨涵等核心成员都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神情肃穆。 “开始吧。”林好沉声道。 陈博文深吸一口气,合上了电源开关。 一阵刺耳的电流噪音响起,几个电子管发出昏暗的红光。 设备发出“嗡嗡”的低鸣。 负责播音的小伙子紧张地清了清嗓子,对着一个用铁皮罐头和缴获的听筒改装的“麦克风”,念出了李墨涵早已准备好的开播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喂!喂!黑风寨的爷们、娘们、老少爷们!都听着啊!这里是黑风之声广播电台!咱们自个儿的电台!” 声音通过电流,涌向山顶的天线,再转化为电波,向着四面八方扩散。 起初,信号断断续续,夹杂着巨大的杂音。 但在河口镇、在黑风山各处哨卡、在煤岗矿区,那些被提前分发下去的、同样是东拼西凑改装的收音机(有些甚至只是矿石收音机),开始捕捉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啥玩意儿?响了?” “是咱们这边的声!不是小鬼子的!” “黑风之声?俺们有电台了?” 短暂的寂静后,是爆发出的巨大欢呼! 人们从屋子里跑出来,围在收音机旁,侧耳倾听。 虽然信号时强时弱,声音沙哑失真,但那带着浓重黑北口音的播报,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属于自己的力量感,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紧接着,李墨涵亲自撰写并指导播音员朗读的《告黑风寨全体军民书》开始播送。 “……东岛倭寇狼子野心,残暴不仁……然,黑风寨乃英雄之地,大帅林好,天纵奇才,带领我等,奋起反抗……” 激昂的文字,配上播音员略显生涩但充满力量的语调,通过电波传遍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听着,攥紧了拳头,眼眶发红。 被东岛军宣传压抑许久的憋屈和愤懑,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 “说得好!” “干他娘的小鬼子!” “大帅英明!” 为了增加趣味性,李墨涵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些“土味”节目。 比如播放之前“黑风寨好声音”大赛上战士们吼的跑调山歌录音。 甚至搞到了王大彪喝高了之后,带着手下跳“金刚伏魔秧歌”时吼的号子录音片段,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最绝的是,李墨涵还模仿林好的语气,录制了一段所谓的“大帅讲话录音”,内容大抵是鼓励大家好好干活、努力生产、保卫家园之类的套话,但经过李墨涵的“艺术加工”,听起来格外“语重心长”、“高瞻远瞩”。 林好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被模仿得有些怪腔怪调的“自己”的声音,嘴角抽搐,哭笑不得。 “这……也行?” 王大彪却在一旁用力拍着巴掌:“像!太像了!大帅这话说得提气!” “黑风之声”广播电台的开播,像一道强心针,注入了根据地军民的心中。 虽然设备破烂,节目“土味”十足,信号时好时坏,但它用自己的声音,盖过了敌人的喧嚣,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 从此,每到傍晚,收听“黑风之声”,成了根据地军民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沙哑而顽强的电波,成为了他们在黑暗中前行的又一个精神支柱,也正式宣告,黑风寨在舆论战场上,吹响了反击的号角。喜欢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