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几个人真变得嗓子眼都快冒烟了,秦山长和萧太傅这才让他们停下。 “时辰也不早了,再给你们半个时辰,当场写下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论善恶。” 几人一听,哪里来得及推脱,看着一旁早就已经给他们准备好的笔墨纸砚。 几个人快速坐到一排,论善恶,对于刚才他们争辩了一堆,现在起来刚好是最有灵感迸发的时候。 而且他们写完之后还能得到名师指导,这种好机会哪里求。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苏辰安提笔就开始,脑子里面已经不用打什么副稿了。 虽然刚才他一直站在恶的那一边,论的是善恶,论的是是非,他当然不会只写恶。 写恶的时候不能一直写恶, 论善恶,友善当然也一定有恶。 善与恶,如阴阳之两极,自古交缠于尘世之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之言,道尽善之天然。而荀子亦云: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二者之辩,传颂千古,可见善恶之辨,实乃古今一大论题。 古之善者,多为世人传颂。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心之善,在于救万民于水患,此乃大善之举。 然亦有善举,看似至善,实则转恶。昔者,宋襄公与楚军战于泓水。 宋军已列阵,楚军半渡,司马子鱼谏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襄公曰:“不可。”待楚军既济而未成列,子鱼复请,襄公仍不许。终至宋军大败。 襄公以“仁义”之名,行迂腐之实。其本欲守君子之善,不击未备之敌,却不知兵者,诡道也。 此善,因不知变通,罔顾士兵性命与国家之安危,终酿成大祸,使善化为恶,为后人叹惋。 又若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兵论道,头头是道,其母谏赵王,言括不可为将,赵王不听。 赵括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长平之战,赵括盲目出击,致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国元气大伤。 赵括之举,本欲为赵国建功立业,此初心似善,然其不知己之能与不能,空有理论而无实战之智,终陷国家于绝境,善念化为恶行,贻害无穷。 至于恶事,世人皆恶之。然历史长河中,亦有以恶为始,而后人评说却有善果者。 秦之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为手段,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此等法令,在当时百姓眼中,可谓严苛至极,是为大恶。 然变法之后,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六国奠定根基。 商鞅之法虽初行似恶,却为秦国长远发展开辟道路,后世论之,亦有其善处。 再观汉武帝之征伐匈奴,连年用兵,使百姓疲于兵役、劳役,人口锐减,民生凋敝,此为恶也。 然其扞卫边疆,使大汉之民免受匈奴侵扰,保中原之稳定,扬国威于四海。 从长远观之,此恶事亦有其善之所在,后人亦理解其历史意义。 由此观之,善恶之判,不可仅观其表象,亦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事。 善可转恶,恶亦能生善,皆因所处之境、所用之法、所谋之远不同。 故为君者、为臣者、为民者,当明善恶之变,以史为鉴,审慎行事,方不致于使善举成灾,恶事无果,以谋家国之长治久安,百姓之幸福安宁也。” 半个时辰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时,这么多苏成安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写完。 哪怕是与自家的好兄弟,谁写的快谁就有机会,兄弟也要靠本事争取。苏成安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生活当中的小恶。 然后几个明明还在着急忙慌,写着自己文章的人就看到苏辰安那斯,已经屁颠颠的拿着自己的文章上前去给两个大佬点评去了。 几个人更加心急了几分,万一两位大佬过时不候,岂不是,让他们白白错失了这机会。 面对着苏辰安的鸡贼,秦山长率先把文章接了过去。 秦山长轻抚长须,目光如炬,率先开口:“此策论,妙哉!论善恶之变,引经据典,且以古事证之,可谓精彩。 尤赞其论宋襄公与赵括之事,点出善举因愚而转恶之要害。 其能洞察善非恒善,如赵括空有纸上谈兵之能,以图建功之善念,却因无自知之明,终酿大祸,将善化为灾难,剖析得一针见血,实乃后世之人应铭记之教训。” 秦山长一脸欣赏的望着苏晨安,随后又把手中的文章递给了隔壁的老家伙。 萧太傅在看了一眼之后,眉头轻挑微微点头,却又眉头一皱: “然亦有不足。论商鞅变法与汉武征伐匈奴,虽言善恶之变,却未深究其背后之复杂。 商鞅之法,初行虽严似恶,但其所处之时,秦弱而需变革,此乃大争之世,不可不以严法强秦。 而论者仅浅言其法之恶,未全视其历史必然。汉武之事亦同理,未详述汉匈局势之迫,使论述稍显单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晨安那是顾不得两个人,你来我回,赶紧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就记了下来,这都是金玉良言。 对方多说一句对他的帮助就多1分,恨不得两个人能够再来几句,他回去一定要细细观看,好好打磨。 就见秦山长沉思片刻,回应道:“君言有理。此论于商鞅、汉武之善恶剖析,确缺深度。 未将其置于历史大势之中,仅从表面之善恶而论,失之偏颇。 如商鞅变法,虽严刑峻法,却是破旧立新之关键,若不如此,秦何以崛起? 汉武征伐,亦非好大喜功,实乃保境安民之需,当深入探究其背景,方显全面。” 萧太傅看秦山长赞同了他的观点,眉头舒展开来继续言道: “再者,此策论于善恶转化之理,虽有提及,却未立统一之标准。 善恶因时因势而变,然应有根本之则。若仅以结果论善恶,恐失公正。 如宋襄公之事,其以当时之道德准则行事,虽结果为恶,亦不可完全否定其道德坚守之初衷,论者于此,未详加辨析。” 秦山长亦赞同:“善,此为要点。善恶之辨,不应仅以后世之眼光或一时之结果论断,当综合考量,此乃论善恶之精髓所在,此策论于此尚需打磨,方可更上一层。” 苏辰安是真觉得自己心想事成,感动的恨不得流下两滴热泪。 其他几个人的动作更快了几分,苏家老大更是迫不及待在点评过苏辰安之后赶紧呈上自己的文章。 两位大佬也是一视同仁,首先秦山长先看,随后又是一段夸赞,然后萧太傅又来泼一盆冷水。 其实苏辰安觉得那前面的夸赞还是算了吧,反正到最后都是要说出他们不足之处。 他宁愿,多来点缺点,下次他能够更加注意一些。喜欢苏辰安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苏辰安的科举之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