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日本的自信心无疑是从沙俄身上找到的,正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之中战胜了沙皇俄国,日本无论上层还是民间,才逐渐有了新晋列强的普遍认知,但是日本的上层精英也非常清楚,日本的国力尤其是工业基础依然十分薄弱,而现代战争拼的就是双方的工业。
正因此,在山本五十六率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上层对与英国米国开战都持谨慎态度。
要不然,南进和北进根本就没讨论的必要,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跟东南亚有可比性吗?没法比!
一句话,日本很忌惮米国以及英国,其中的英国自不用多说,属于老牌强国,米国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一大批陆军以及海军将领曾经在米国学习工作过,对于米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基础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
这些高级将领非常的清楚,一旦米国的战争机器全速的开动,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局面。
所以日本政府在处理跟英国米国有关的国际事务时会很谨慎,尽可能的不去刺激两国。
趁着德国入侵波兰的东风,大蝗虫和一干日本上层精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冒一次险,结果却立刻被严峻的一波骚操作打回原形。
于是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日军第十三军和淞沪警备总团就继续隔着封锁沟修工事、破坏工事、再修工事、再搞破坏,不停循环。
淞沪的局面基本形成僵持。
在这个过程中,淞沪要塞的三条主干地道则在夜以继日抢修,还有市区内的各条大街小巷之中,数以千计的大小碉堡也正在抢修,一座地狱级的城市要塞正在成形。
在这个过程中,汪伪政府以及日军第十三军的财政持续恶化,到最后发展成了明抢并强征民夫。
所谓明抢,就是拿着废纸一般的中储券强行购买民间的物资,看见什么买什么,甚至连刚刚成熟的稻谷也不放过。
强行买卖再加上强征民夫,之前好不容易才恢复秩序的京沪地区很快又变得乌烟瘴气,老百姓又开始大量逃往淞沪或者外省避难。
不过这次再想逃进淞沪就没有那么的容易了,因为第十三军已经在淞沪外围修起了一条封锁线。
于是,局面就变成了这样。
百姓在当地活不下去,被迫逃往淞沪,结果在封锁沟被抓住,沦为民夫,然后被关进了集中营。
淞沪警备总团不断的组织部队对封锁沟沿线的据点发起袭击,不断的摧毁一座又一座的集中营,救出一拨又一拨遭到羁押的民夫。
于是淞沪人口又开始增加。
只不过增加得没有那么猛。
在这个反复的拉扯过程中,有一个鬼子据点始终没有被淞沪警备总团攻破过,那就是徐浦据点。
徐浦据点非但没有被淞沪警备总团攻破过,甚至还多次重创前来偷袭的国军,给淞沪警备总团造成了惨重伤亡。
据说淞沪警备总团在徐浦据点的伤亡数字已经超过了三千人,这简直就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
作为徐浦据点的宪兵队长,羽田一郎也因此多次受到栗林忠道及石原莞尔的表彰,军衔也从陆军大尉晋升到了少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