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你知道今天这是什么会吗?”阎老板问邻居老刘。 “不知道,我刚到的。” “行,问林浩就是了。”阎老板说。 “咳咳……”众人被老李的咳嗽声打断。 “是我请林浩召大家来,有些事情要公告。”老李直接说:“贾家决定认小子儿为干孙子,我已经同意了,特地请大家来见证。我们明天在院里摆几桌,请大家一起庆祝。” 众人听后纷纷议论:“贾家怎么会做出这种决定?”“是啊,家里不是还有贾太太吗?”但更重要的是:“明天能吃多少桌,应该很好啊!” 听到大家的讨论,老李原本只是想简单庆祝一下,但现在他心一横: “大家别急,我是认真的。院子里的人,只要想来都可以参加,不用钱也不需要粮票。” 这消息一出,中院瞬间人声鼎沸。老李的这一番大方,让大家感到惊讶。 院里住着十几户,近百口人,按平均半斤粮食计算,起码也要三四十斤。但考虑到老人和孩子的食欲较轻 “大叔啊,你有事尽管说,只要我能帮你,绝没问题!”老严拍着胸脯保证。 “其实也没啥,就这事......”李大海话还没说完,老严就急着打断,“叔你可别说,你要是看上了我家的东西,这事儿我得考虑考虑!” 李大海听了这话,心下不太爽,但还是强颜欢笑解释:“你误会了!明儿个大家伙儿聚餐,没鱼哪行?你不是很喜欢钓个鱼?我想请你明天早上去海子里晃晃,看到有人钓上鱼,帮我带几条,让大家伙儿都解解馋。”一口气说出这串话,李大海都感觉有点喘。 老严想想,点点头:“这倒可以,不过我得说明,我可不想自掏腰包。” “这个当然不用你花钱,我出!只要你能成全!”李大海赶忙说道。 “行!没问题!保证给你弄来鱼!”老严答应下来。 “那就太谢谢你了!”李大海感激不已。 “那我呢?我呢?”旁边的小刘眼见老严也有活儿,他这立志要爬得更高的人怎能干等着?赶紧凑热闹。 李大海看看小刘,其实心里也没什么事给他干,但考虑到小刘那喜欢搅合事的性格,万一真闲着,指不定要干啥。于是说:“要不你明儿主持大局,我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 “这容易,这容易,包在我身上!”小刘顿时眉开眼笑,乐开了花。 大伙听完李大海的任务分配,都觉得这回真的,纷纷上前道喜。“大海,天色不早了,大家回去早点歇息,明儿再过来助阵!” “好说,好说!明儿个一定来给你们捧场!” “行!咱们明天见!” 大伙各自散了之后,院子里显得格外寂静。 李大海对小琴、铁柱及张阿姨说:“几位先进去,我和小明、小刚还有话要说。” 几人听后,也不多话,直接离开了院子。 留下李大海、大妈、小明(贾东旭)和小刚,则径直往李家走。 “叔,还有什么交代?”小刚问。刚才开会的时候,小刚就像隐形了一样,一直在后面默默跟着。 “小刚,这次聚餐你就负责宴席的事,列出一份菜单,明一大早咱们去市场上采购。”李大海交待。 “大叔,放心吧,这事儿我包了!”小刚信誓旦旦。 “要准备的菜肴比较多,人手紧张的话,记得找人搭把手。大家伙儿应该不会有意见。”李大海叮嘱。 小刚点头应承。 转头看向小明,李大海认真地说:“小明,这次千万不能出任何差池,你得多看着些,防止生事。” “您放心,我会看好我妈,不让生是非。”小明急忙表态。 李大海满意地看了看两个年轻人。 “对了,大海,买菜需要准备的东西挺多,别忘了带油盐酱醋什么的。”大妈适时提醒。 三人一时恍然,这才意识到确实需要准备好这些。 李大海随即询问:“家里存货还多吗?” “家里的油剩不下多少,勉强够咱们自家用了。但办宴席肯定是不够的。”大妈答道。 “看来我考虑得太简单了,得去市场补齐。”李大海决定道。 “叔,我家还有存货,拿出来用就是了。”小刚立即表态。 “师父,我家的情况也一样。”小明随即附和。 “算了,我们三家用的也撑不住一顿大聚餐。这样吧,晚上再去市场补买,尽量买到齐全的物资。”李大海提议。 晚上10点左右,原本应该进入梦乡的大伙却因为即将来临的盛宴兴奋得难以入眠。院子门开时的动静,大家都在床上听了个清楚,但没有人吱声,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消息。 第二天早上。 院子里传来了阵阵忙碌的声音,扰醒了还在休假中的晓东(李开朗)。 “周末在家休息一天都不太平,有必要大早上的就折腾吗?”晓东内心极度不满。 --- “行,您稍等一下,我这就给您拿钥匙。” 开朗哥爽快地回应,毫无犹豫。 阎埠贵松了一口气,之前他还准备亲自向开朗哥借钱用车,不过担心对方会拒他于千里之外。 所以,他就让三大妈先试着问问看。只要三大妈借到车,他就安心地去买他心爱的鱼。 理论上,既然他承诺了这件事,就该自己来处理。但问题的关键是易中海一早就给的钱和额外的5块跑腿费,促使他改变了主意。 这5块对他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目前他的工资加上1块的生活补贴,总计只有26.5块。易中海的这笔额外收入对他帮助很大,毕竟那时,5块钱足够解决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费用了。 三大妈见开朗哥爽快答应,向躲在背后的阎埠贵示意了一下,后者满意地点了点头。 1950年代初,四九城里的人们都按成分划分,阎埠贵属于小资本家一类。如果他是教师的话,则会归类为知识分子。尽管他作为业主赚了些钱,但并不丰厚,否则他也不会养成精打细算的习惯。 1956年前,由于他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而微薄的工资几乎入不敷出,阎埠贵不得不开始省吃俭用,渐渐地形成了计算的习惯。这种日子过得实在艰苦,几乎耗尽了他当业主时积攒的一点储蓄。喜欢四合院:重生52,我有逆天悟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重生52,我有逆天悟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