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都说了,只要科学种植,咱们的亩产达到1、2千斤绝对不是异想天开!”
“说咱们利用太阳光还不足5%,只要能提高到10%,别说是1、2千斤,1万斤也是有希望滴!”“啥?天呐!1万斤!俺不是做梦吧?这粮食还吃的完么?”一个掉的只剩一颗牙的老头,拄着拐棍,怔怔自语。
读报的后生也懵了,“那啥,老赵,你说的利用太阳光?这还咋利用?这到点就天黑了啊!”
“啪!”后生的后脑勺被人拍了一记:“喊什么老赵?叫赵叔!没大没小的!”
“哈哈,都成!咱们人人平等了嘛.”赵大胆哈哈大笑:“我也不太懂,不过万物生长靠太阳么?科学家都这么说了,肯定是有道理的!”
这时候终于有人发现驴车上的王德明,“诶,老赵,你咋还带着个人回来?”
“哈哈!这是我在火车上认识的王记者!他要到乡下采什么风,俺就把他请回咱们社了!等过两天开镰,让王记者多给我们拍拍照!说不定咱们老少爷们都能上报纸啊!”
赵大胆此时无比的嘚瑟。
“哇!记者啊!”
“诶,你这个记者长的还蛮带劲的嘛!”
“可不是,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啊!”
赵大胆继续显摆:“看着没,王记者胸前挂着就是国外最先进的照相机,咱们县城里都没有,这是专门为拍新闻用的!”
“哇!”村里的老少又是一阵惊呼。
“赶紧的,那谁,你腿快,赶紧去社里喊人准备吃食,咱们下火车一路就吃了两个馍,王记者都饿坏了.咱们今天晚上提前杀鸡宰猪,吃细粮!”
“哦!”人群又是齐声的欢呼!
“别杀,别宰!咱们社里养点牲畜不容易,留着过年再吃吧!”可根本就没有王德明说话的余地。
老赵继续自豪的“哈哈”大笑:“王记者,咱们社里可是连年的交公粮大社,年年的挂红,举红旗,做标兵!除去上交给国家的,扣掉社里的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咱们社每年都够吃,社里还能有余粮!”
“每年咱们开镰前都组织杀猪吃肉,先吃去年的细粮!等收割后,再来一碗今年新麦子磨的鲜面条.我跟您说,这新麦子磨的面擀的面条,啥都不用放,就放点盐,就好吃的不得了!”
“您呐,就放心大胆的吃!”
“哈哈.记者同志,听老赵的,您就放心大胆的吃!”周边的老少爷们也是大笑着对王德明发起邀请。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合作社办公的大院前的打谷场上,升起了汹汹火堆,几个健壮的老爷们扛着一根大木杆,杆中间挂着四脚捆着结结实实的猪,不断的“嗷嗷”嚎叫着。
几个农妇,一手抓住大公鸡的脖子,一手持着菜刀,往鸡脖子上一划,顿时,鲜艳的鸡血准确的划出一道弧线,落到地上的大碗里。
孩子们围着不断的拍手跳跃,时不时的咽着吐沫。
真热闹啊!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