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舀了点鸡汤在自己碗里,咕噜噜就半碗下去,继续蔬菜蘸大酱,说道:“妈,我搁城里见天的大鱼大肉,都吃腻歪喽。”“端午那天带您去吃的谭家菜,那个永康胡同的四进院其实是我的宅子,想吃可以见天儿的吃.”
“啊!”王淑琴被惊的双眼圆瞪,立刻扭头看向院门口,发现没人后松口气,低声质问道:“德明,你现在名下几处宅子?你不要命了!”
“前几年乡下批评地主的场面你又不是没看见,这城里就能躲的开?”
王德明掏出手绢擦擦嘴,慢条斯理的说道:“加上永康胡同就三处,”见干妈脸上的焦急溢于言表,马上解释道:“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苏州胡同靠近东交民巷的宅子现在是药厂的财务室和细料房。”
“至于秦老胡同和永康胡同的宅子都让我苏联朋友住着就是您见过的那两个大鼻子。”
“哦”王淑琴把提着的心放回肚子里,松口气,疑惑道:“德明,妈记得你刚进城的时候很谨慎的,怎么”
“想做些改变吧.”
王淑琴似懂非懂,王德明也没做更多的解释。
“哦德明,你明年就满20岁,可以登记结婚,这要孩子的事情可要抓点紧。”王淑琴又开启每次见面的日常催生,“咱家这条件,别说你生几个,就是十几个也养的起,你可得抓紧那。”
“怎么可能养得起?就靠家里这几亩地到时候生多了又吃不饱饭。”王德明不小心说漏嘴。
“啊,怎么可能?”
“明年您就知道了”
王淑琴再追问,王德明也只是摇头。
没干过农活的,向往田园生活的,不用多,只要参加一次秋收,都不用双抢(南方才有双抢),都会累的怀疑人生。
王德明凌晨四点就从炕上爬起来,打着哈欠穿上长袖的粗布衣服裤子,戴上手套,拿起镰刀,背了壶加了盐的凉白开,溜达到互助社的麦田边。
麦田边上象征性的插在地上几团火把,主要的光线还得靠夏日里圆圆的月亮,倾洒的银光一片。
远处池塘里的青蛙,呱呱的叫着,麦田里的虫鸣声此起彼伏,文艺点的说法是谱写出一副夏日田园之美。
可干活的人感觉不到,阎大爷叼着烟袋锅在田埂上来来回回的逛着,见人齐了,也不说什么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就俩字:“开镰!”
包括王德明在内,男男女女们一人三垄地直入麦田。
躬身、弯腰、低头,左手将麦子拢在怀里,右手的镰刀从右至左的划过坚韧的秸秆底部,收割好的麦子左手拢到一起顺手放在身体左侧。
没人说话,继续弯腰,头不抬,向前继续收割。
在没有机械化的时代,无论是麦子、稻子、高粱、玉米,都是这么靠人力一点点的收割。
不,在包产到户后,家家户户也是这么干的,公社的拖拉机、收割机再下地就要收钱了汽油、柴油也买不到了
男女都一样,除非是10岁以下或60岁以上实在干不动的,都这么下地.
一直干到东方破晓.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