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你太客气!这样我以后可不敢跟你喝酒了哈。”
“哈哈,好。”
两轮过后,俩人边吃边聊,王德明问出潜藏许久的疑问:“守严兄,贵公子是协和医院的林巧稚医生接生的?”
问完又赶紧道歉:“抱歉,我也不是故意偷听你的谈话。”
“没事!”赵守严满不在乎的夹口菜吞下肚,“张董事长跟我父亲相熟,是我的亲近长辈,再说我也是据理力争。”
“你是想问我家在京城有没有房?”
“嗯,是的。”
“之前东总布胡同有一处宅子,建国后3000匹白布卖给政府了,后面在什坊院又买了处四合院;现在我两位妈妈带着儿子住那边。”
“咦,我的宅子在小经厂,咱们离的不远,等守严兄什么时候回京,务必记得提前通知我,小弟好上门拜访。”
“好!”
“诶,德明,你的第二本书写到哪了?”
跟赵守严分开,看着拉着他的黄包车渐渐融入夜色中,王德明不禁感叹,真的是多条朋友多条路啊!
要不是自己当初抄了一本小说跟赵守严认识,估计《乡村医生手册》在上海这里也没有办法出版。
真的没想到,刚解放时中医的生存环境竟然这么恶劣.
应该叫恶劣吧?
如果不是因为年后在京城,中医正骨也被划到江湖郎中一列;
如果不是因为虽然满分通过卫生部的中医资格考试,结果拿到证书后,却只是“医助”而不是“医师”。
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医生助手,也就是没有办法单独行医.
如果不是,王德明打听下来,水车胡同一个北京医士学校的学生毕业就给发“医师证”!
嘿,话语权很重要啊!
怪不得前世听施一公讲他当时清华读书的时候是想当干部!
如果不是憋着一口气,王德明也不会在中医学协会的老头子们,在京城束手无策搞不定《乡村医生手册》的出版,主动请缨跑上海来。
希望自己这个小蝴蝶多扑扇几下,能有更多的影响吧。
漫步在此时的南京东路,华灯初上,看着街道两旁建筑上的荧光招牌闪烁着五颜六色,五色迷人眼。
王德明脑海里莫名响起一首歌:“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
又联想到前世很著名的一句话: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站在黄埔江边,王德明的目光看江对岸,一望无际的灰黑色农田,模糊的土胚房零星的光点;又转向北方,志愿军战士们正在英勇奋战吧?
又回头看向纸醉金迷的南京路,这正因为他们挥洒鲜血才守护来的啊!
一想起今天赵守严跟自己提的那个给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提供假冒伪劣药品的那个狗日的王康年!
王德明就一肚子气!
妈的,狗日的姓什么不好?为什么跟老子一个姓?
老子回京就改名,姓阎,名王!
md,我恨官僚主义,但是我真爱解放军战士!
我应该怎么做?我能做什么?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