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恍然若有所思的样子并同样一鞠说: “蒯先生,此前想找到你恭喜一下,但是未能寻到。未想到你在秦公子这儿。此刻祝贺不算晚吗?” 蒯彻微笑回应道: “郭大人,哪里话。” “如若没有您的举荐,我也无法得此职务,实在是应该感恩您。” 然后他对向郭旦深深鞠躬致敬。 郭旦笑容可掬地说不必,但依然礼貌接受了。 郭旦面向秦长青。 正色道: “此行是为了给公子推选一个人物。这个人是我的妻族亲戚,我的妻子是出自陇西李氏,而这个人则属赵郡李氏,两支虽同本溯源自御史李昙公府上,但他回到赵国之后,在数次传递中渐渐分散为不同的家谱分支。” 他接上说:“恰好在这时赵郡支的李家中正好有一个出色人物。这人身世优秀且他的爷爷是赵国着名将领李牧公。我认为这位人物十分优秀因此怀爱才的心愿,所以打算把他举荐到您的帐前效力。” “他名叫李左车。” 这句话令秦长青心头一震。 并非他为李左车个人惊奇, 更因为郭旦竟然与这李氏一族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还能联系并获得到作为李牧孙儿的信任? 他知道, 实际上正是当时的 ** 郭开策划害了李牧。 难道这孩子李左车会不计前嫌愿意合作? 蒯彻似乎看穿了秦长青心中的疑惑并主动开口解析道:“公子或不知道,据我的知识来看,李牧被陷害的主要责任方其实是宫内的**佞臣韩仓,并不是您的家父郭开。”他提到李牧遇难背后涉及的一些内院纠葛。 郭旦脸上露出怒容。 义愤道: “虽然我的父确实是罪孽之人。” “但他确实未陷害李牧大人。” 接着讲述了事实是后妃 ** 不正直,并私通春平军的君上,收受秦国贿赂,并下令处死了武将军。 此事最终落在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头上,并导致了自己的家背上了 “原来是我误会了谣言。” 郭旦却不以为然。 苦笑道: “世人大抵如此,一旦嫉恨某人,便会将所有恶行推到这个人身上,根本不会在意 ** ,至于我父亲本来就品行不端,即便澄清也不会有人相信。这一点,我早就习惯。” “若是真的因我父亲所为,我又怎么敢迎娶李家之人?又怎敢去见李牧的子孙?” “我可不敢这么胡来。” 秦长青微微一笑。 说道: “是我太过狭隘了。” “既然你想为我推荐李左车,不知他目前身在何处?” 郭旦回答道:“李左车此刻正在门外等候,若公子愿意见他,我即刻将他请来。” 秦长青接着道: “快快有请。” 郭旦喜出望外。 急忙出门去叫李左车。 蒯彻微笑道: “恭喜公子得到一位优秀的将领。” “作为李牧之孙,李左车应该对军事非常熟稔。而您在军事方面向来较弱,有了他的帮助,公子日后定会更放心。” 秦长青只是微笑,没有应声。 不久。 郭旦带着李左车进来了。 李左车是位约二十八岁的男子,长相刚正。但他与一般的武夫不同,他带有文人的温润,更似是一位谋士,而非出身关中氏族的那种英气勃勃。 仔细打量了几眼秦长青后,李左车鞠躬说: “晚辈李左车在此见过十公子。” 秦长青伸手扶起了他。 说道:“勇士快快请起。此前郭上吏提及你时不胜赞赏,本来我还以为他夸大了。没料想你确实如其所言。” “真是虎父无犬子。” 李左车回道: “公子太过于褒奖。” “关中士族英才济济,怎容我承受如此美誉?” 秦长青微笑道: “实至名归,实至名归。” “即便我资质 ** ,也识得许多人,如您这般风度,却是罕见。” “但是有一个疑问,您为什么会想要仕于秦朝?” 这句话后, 四周陷入了沉寂。 长青 如果是别人的话,秦长青可能不会询问这些问题。 但是对李左车来说,必须弄清这个问题。 首先,由于李牧曾长期对抗秦军,作为后代的李左车理论上对秦应该没有任何好感,如今凭借郭旦一句话即刻决定投诚,秦长青对此感到迷惑。 其次,尽管秦长青地位尊崇,然而李左车乃是赵郡李氏中最具天赋的一人。无论如何不应快速做出抉择,并且六国贵族还在跃跃欲试,他不需要那么早做选择。 另外,李左车怎敢保证秦公子会选择任用? 考虑到李牧当年对抗扬端和与司马尚,并使秦军无功而返,现在尽管司马尚已经故去,而扬端和仍健在;由于两人之间有过节,加之与关中家族紧密合作的关系,他是否会担忧遭到自己的利用呢? 怀着这些疑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左车笑了。 自若地回答道: “我对您的疑惑,已有预见。” “爷爷以前的确曾长期抗衡秦国,并死于其诽谤,可以说我对秦国有些厌憎。” “用兵如诡,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但是战争事关重大,生死攸关国家存亡;爷爷实际上早有预知,并加以防备,但由于 ** 的不信任,最后相信了奸计并杀害了爷爷;如果说秦国的计谋多么狡猾,不如说 ** 无道昏暗,若他当时相信爷爷的话,纵然秦国再多手段也无法伤害他。” “这些都是后话。” “虽然心中对秦有不满,但还远未到仇视的程度。” “投身秦朝也是基于时局的现实!” “另外一点。” “您可能觉得为何我会早早投靠?” “事实并非如此。起初我并未有意从政或为秦效力;只是因为郭长吏一再劝告才迈出家门,那时纯粹为了应对而已,并不是 “长公子得到了六地一系出身官员的支持,十公子则受到关中士族的欢迎,实际上,两者势均力敌,在某种程度上,长公子还有些优势。” “但这种优势十分有限!” “权衡之下,一时难决胜负。” “但在南海一事之后,结果已经显而易见,十公子显然已经胜出!” 秦长青微笑着问道: “何以这么说?” “我怎么没看出来呢?” 李左车道: “公子何须故弄玄虚?” “在过去十几年里,长公子在大秦确实颇具影响力,但他并不是公子的对手。当初离开咸阳是他的最大失误。” “长公子放弃了主动权。” “这让他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局而无可作为。” “而您却稳扎稳打,先是通过尚书司凝聚力量,接着又通过取悦始皇,获得了介入军事事务的机会,如今力量越来越雄厚,只需等到最后展现您的抱负,彻底把长公子压制下去。” 秦长青微眯双眼,手指轻敲桌沿。 淡淡说道: “你觉得我有这么强吗?” “虽然兄长远在北地,但他的影响力远胜我等,尤其是他与蒙氏交好,并出任北地监军,这样的威望和声名远胜过我。你的估计可能太高了。” 李左车不动声色。 沉声道: “公子何需自说自话?” “长公子虽身监军之职,但实际上军队事务由蒙恬全权负责,长公子并无实际控制。而您则通过任命军司马职务牢牢把握军权,此举意义深远。” “您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军队,正是因此我才决定前来效忠。” 一旁。 郭旦脸色有些难看。 低头不敢直视秦长青。 因为李左车提到的情报,全是他透露出去的。 秦长青不发一言。 冷冷瞥了郭旦一眼,又看了看李左车,说道: “似乎有些道理。” “但还差 ** 候!” 李左车深深看着秦长青,继续说道: “除了上述因素外,您朝堂上的主张与我的理念一致,即是让民休息、抚慰将士。” “关中的民众早已疲惫不堪,这点早已昭然若揭,但却始终无人解决。而您的建议正好赢得民心,即使长公子拉拢了其他地区的支持,也不能抵消关中的根基。” “毕竟……” “关中才是大秦的根本!” “此外。” “您的主张也会惠及楚地。” “六国之后,唯一能抗衡秦的力量只有楚。” “楚地方员辽阔,虽人口分散,但仍不容小觑。过去秦国与楚国有频繁联姻,使得不少楚系人士进入朝堂。如果天下大乱,楚地将是对抗秦国的最主要敌人。” “但随着军源的改变,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您通过分化手段削弱楚地的力量,从而增强秦的统治地位。” “这使楚地失去了胜利的机会。” 秦长青说道: “世上的聪明人众多,您看得明白,难道别人看不明白吗?” 李左车冷冷说道: “的确会有其他人也看得出。” “但他们改变不了局面!” “六国贵族们贪婪自肥,怎么可能放弃手中利益?” “而底层民众生活在绝望中,秦国给了他们另一条出路,选择自然显而易见。” “一旦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奖励措施,就能逐步树立威名,进而激励底层民众反抗六国贵族。” “届时。” “天下将会无悬念。” 秦长青笑道: “这个设想很完美。” “然而一切都要按部就班来,不能急于求成。” “大秦历来旨在统一天下。”喜欢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