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国挺无语的,都是兄弟,就不能盼着他点好?
“你不是被赶出来的?”贾东旭觉得这小子是嘴硬吧。
“贾东旭,我们赶他干嘛啊,今儿还得在他家吃酒呢。”
姐虽然不耻李治国,但更看不起贾东旭这窝囊废。
“他家能办酒啊,他没钱的……”
贾东旭还想说什么,却被板车师傅拉住了。
“后生,你看你院里人都来了,你就把运费结了吧,五毛钱,我从王府街大街拉过来,你不亏。”
板车师傅是出来赚钱的,真不想闹事。
“我,我……”
这么多人看着,贾东旭不好说了。
姐不嫌事大,叫嚷着:“就五毛钱,你给人结了吧,咱可是工人,不亏下苦力的。”
贾东旭人麻了,他是要脸的。
“东旭,要不就算了吧,今儿是我们大喜的日子。”
陈碧华脸上也挂不住了。
“那先等等,等我妈来了她出钱。”
贾东旭脸色难看,他倒是想给,但身上没钱。
李治国看出了贾东旭的窘迫,直接就说:“贾东旭,你别说你连五毛钱都拿不出来?咱可是京城的老爷们,连这点面儿都没有吗?”
“平时都是我妈管钱。再说了,我今儿带的钱都用来买缝纫机了,这可是咱院第一台……”
贾东旭大声嚷嚷起来,这一闹,隔壁院里的人又跑出来了。
听说今天四合院两对新人,说不准又能撒。
四合院里也有人出来了,刘海中带着一群人出来,想着迎接工人,他得在场。
一下就把这里围了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
偏偏,这时候轧钢厂的男工们到了,又是一大群人。
“李治国,这啥情况啊。”
“唐如德,快把人叫过来,先看贾东旭的热闹,过会我带你们去院里随礼。”
李治国过去把工人们招呼过来,来了一个都别想跑,都是要给钱的。
就在贾东旭无地自容,准备让媳妇先掏钱垫上的时候,救星来了。
“妈,你怎么才来啊。”
只见贾张氏从人群中跑了过来,她刚去隔壁院里拉人,好说歹说,终于请到了几户。
“东旭,这就是咱家的缝纫机吧,真好,跟妈说说了多少钱买的。”
贾张氏看到了缝纫机,也看到了李治国这些人,终于有机会让她找回面子了。
“妈,咱家的缝纫机了一百七十五块四毛,比自行车都贵。”
贾东旭大声宣告,得让秦淮茹听到了,后悔去吧。
“好,好!”
贾张氏涨红了脸,是激动的。
就在这时板车师傅打断了母子俩自我陶醉的气氛。
“大婶,你儿子还没给运费,五毛钱,你给一下吧,把你家缝纫机卸了。”
“五毛,你抢钱啊,不是包送吗,小心我去百货大楼告你。”
贾张氏直接就炸了,缝纫机多贵,哪能在掏钱。
“妈,大伙都看得。百货大楼不包送。”
贾东旭连忙提醒,不能丢了面子。
“行吧,今天我儿子大婚,不跟你多计较。东旭,给钱吧,咱家不差这五毛。”
贾张氏说着就去看缝纫机,这多好啊,听说把布放上去,嘎嘎的就变成衣服了。
“妈,我没钱。”
贾东旭尴尬无比,他妈怎么就不记性,每月工资他都上交了。
“你没钱?完了,我也没有。”
贾张氏懵了,买了缝纫机后,已经掏空了家底,办酒席买的那些菜,都是凑出来的。
众人也懵了,这可是京城,一家人连五毛钱都拿不出来?
“贾东旭,你这还不如人李治国呢。”
“丢人,太给我们院里丢人了,李治国是没钱,可他不欠钱啊。”
“合该李治国把你对象给抢了。”
李治国无语,他到底得罪谁了,开口都得带上他。
“一大爷,快来啊,一大爷。”
贾东旭叫喊起来,这时候要找师傅救急。
“妈,快让一大爷来付钱,他今天帮咱家收份子钱了。”
贾张氏听到这话,脸色通红。
“东旭,快别喊了,咱家今儿没收到彩礼。”
“什么没收到,这不,大伙都在啊!每户给个三五块的,这不少了。”
贾东旭看到住户们,不对啊,之前院里怎么都没人?
“东旭,院里住户都到李治国家去给随礼了。”
贾张氏无比凄苦,好好的缝纫机,儿子大喜的日子,却因为几毛钱,闹出大笑话了。
“什么,这凭什么啊,我家先请客的。”
贾东旭叫嚷起来。
李治国看着直摇头,“唐如德、王建军,走,到我家去随份子了,中午都得喝好了。”
“别急啊,正看热闹呢。”
有工人双眼放光,这可是大八卦,明儿上班都厂里可就有得吹嘘了。
“徐卫军,你你就想看我东旭兄弟的笑话,快别看了,先去我家随礼。”
李治国不由分说,把工人们叫进了大院。
他大喜的日子,不想跟贾家吵起来,先撤了。
谁知道,他带工人进来,院里的人却纷纷往外跑,看热闹不嫌事大。
结果转眼,连秦淮茹都被陈姨拉出去了。
“在这儿登记随礼了。”
李治国讲究落袋为安,收到的钱要找补给何大清,不能食言。
工人们见后院摆了这么多桌子,那边酒席也办着的,也都干脆的给钱了。
“好,这好啊!”
阎埠贵乐得合不拢嘴。
没过多久,看热闹的陆续有人回来了。
“哎哟,笑死人了,贾家买了缝纫机,愣是连五毛钱运费都拿不出来。”
“就是啊,贾东旭没钱,贾张氏也没钱,就连那新媳妇居然也拿不出钱来。”
“不是说那陈碧华家庭条件挺好的吗,家里又是核桃树,又是杏树的,结果还不是没钱。”
“这比秦淮茹家差远了,你看上次,老秦家给李治国拿了好多东西……”
大妈们纷纷说着贾家的笑话。
那贾家不是吹嘘买缝纫机吗,这下好了,跟李治国有什么区别。
“李大哥!”
秦淮茹回来,算是彻底看清了贾家。
“淮茹,甭去管什么贾家,只要我们过得好就行了。
我跟你说啊,这院里就我家的条件最好。”
李治国不顾周围人的鄙视,拉着媳妇好一通说教。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