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1章 星奔川骛,司马为帅!
关中西面,汉军与魏军之间可以说是打得热闹。
而在关中东面,原本平静的局势,再起波澜。
风陵渡营寨外,魏延在高台之上远眺魏军主力,那魏军大旗上,清清楚楚的写了司马二字。
“此番领兵,居然是司马仲达。”
身侧,魏延副将上前道:“魏军尚未站稳脚跟,可要出兵击之,让其不得轻易筑寨。”
魏延摇了摇头,说道:“司马仲达此人我对其有些了解,行军以稳为主,此番既然是主帅坐纛到了,不可能没有防备,现在便是发兵掩杀过去,其也有应对之法,万一中埋伏了,便不妙了。”
风陵渡营寨中的汉军人数并不算多。
只有五千人,五百骑兵,这五百骑兵,还是当初刘禅回长安的时候,魏延找刘禅要的。
五千五百人,一次大败,怕是要损兵折将一大半了。
到时候能否守住风凌城都成一个问题了。
“守好风凌城,不要给汉军可乘之机,陛下亲征曹真,陇西的魏军,势必不堪一击,我们只需要拖一些时间便是了。”
风陵渡营寨,现在可以称之为风凌城了。
为何?
这半年来,汉国动用了许多民力,将风陵渡营寨扩建做城。
城墙非是夯土堆砌,而是科学院派人来通过烧砖砌成,端是坚固无比。
城池城墙高约三丈,厚度在丈许之间,用大量的石头和砖头加固,还在风凌城城墙上设置鹰楼、瞭望塔、箭楼等高塔来提高守城兵卒的视野和攻击能力。
城池前面有护城河,护城河后面还建了一个瓮城。
其实一般来说,小城池一般会采用吊桥门或者悬门,大城池才会再修建一个瓮城,也就是正式城门前面的小城池,四周有高墙跟塔楼,当敌人攻入瓮城后,才会遇到真正的大城门。
此时站在瓮城墙上的守军就可以放箭射击,抛砸石头,放火倒开水等,把敌兵杀退。
但风陵渡位置重要,搞后勤的诸葛亮,是咬咬牙,给风凌城建造了瓮城。
加之城中仓城府库可以储存的粮草、军用物资数目巨大,只要不浪战,守着来打,需要十倍于守城兵卒的数目,方才有可能将风凌城打下来。
而且,就算是你将风凌城打下来了,损失势必巨大。
不在城下丢了一两万具尸体,你打的下此城?
因此
魏延现在只是想稳着来。
“可潼关的赵将军,可会出关作战?”
赵子龙?
魏延摇了摇头,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
子龙以胆子大出名。
冲阵的事情太多了。
莫说是万人军阵,便是十万人的军阵,他都敢去闯一闯。
“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好了,何须在意其他的?子龙将军有纵横天下的武力,出城应战也不是不可,我等守住风凌城便是了。”
魏延有些担忧赵云率兵去攻魏营。
在魏国大纛下,夏侯尚脸上同样有担忧之色。
“都督,在汉军眼皮底下筑寨,万一汉军来攻,那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在洛阳之时,便已经是被曹丕授官了,此刻他是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可谓是位高权重。
虽然他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但有曹丕的喜爱,一路上还是走到了高位之上,甚至能够领军出征。
当然
他之所以能领军出征,还是因为洛阳城中,无人敢请战。
没办法。
一年前那种情况,魏军主力都打不下关中,当时汉军还没有在关中站稳脚跟。
现在过了一年了,汉军已经站稳脚跟了,再去打,能打得过?
收复关中?
恐怕是自取其辱罢了。
很多军将不愿意出征,甚至还有几个称病的。
让曹丕很是恼火。
而在这个时候,司马懿上前请命出征,这一下子,对比就非常明显了。
这才是真正的臣子该做的事情!
曹丕感念司马懿之勇武、之为君分忧,当即给了他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征西将军的官职。
恩宠不可谓不隆。
“我倒是要汉军来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这个胆子。”
司马懿此番带来的大军,除了筑城的民夫外,更多的,便是骑兵。
整整两万骑兵。
其中五千骑兵,更是隶属于洛阳禁军序列的,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其余一万五千人,便是乌桓骑兵,鲜卑骑兵与匈奴骑兵组成的雇佣军。
这三族都有丰富的当雇佣兵的历史,可谓是经验丰富。
至于他们当雇佣兵的经验为何如此丰富,这就要往前面去说了。
利用外族作战,在两汉是有传统的。
譬如
拖死东汉政府的羌乱,很大原因就是内迁的羌人,其中大部分被称为“东羌”造反。
既然不能安抚羌人,又为什么要内迁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汉政府想利用羌人的武力,让他们给帝国当兵,帮帝国守卫边境。
两汉政府使用外族武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西汉。
战国时代,各国都是征兵制,兵农合一、全民皆兵。
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战争的对象由各地诸侯变成了边境异族,征兵制就难以适应新的战争形态了。
至于为何,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征兵制难以适应战场环境。
新战场由帝国腹地转移到帝国边缘,中原地区征发的士兵难以应对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
家乡青山绿水,边地大漠黄沙,士兵不等打仗就先惧怕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