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好拒绝,曹丕决定使出拖字诀。
其二,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
书信联络?
而“九品官人法”的出现,可以说是打破了“察举制”将一些只有德行,没有才能的架子选拔提升的局面。
“大将军以为如何?”
他从陈群的话语中,明白了此事他已经是连拖都拖不得了。
曹丕扶在王座扶手上的手,骤然握紧了。
呼~
曹丕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其三,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我抓住的鄢陵侯副将,他已经将你供出来了,言之你不仅与逆贼曹彰有书信联络,甚至想要与贼军里应外合,攻破洛阳!”
没办法.
曹丕南征失利,各方面都有所损失,士族亦是如此。
曹丕看着激动的曹叡,心中有些腻歪,说道:“等下了朝,你便去拜见王后罢。”
他继位之初,夏侯惇便病逝了。
正在曹丕屁股都要离开王座的时候,身穿文官袍服,头戴进贤冠,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冠三梁的陈群站了出来。
曹丕将目光定格在曹仁身上。
百官之所以揪住这件事不放,主要是因为送葬风波发生的时机太过敏感。
片刻之后,他有些无力的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认可此制度,那九品官人法,便施行下去罢!”
然而.
他一败再败,甚至连魏王之位都快坐不稳了。
这岂是雄主所为?
唉~
曹丕叹了一口气,心里想道:若是父王尚在人世,他可会答应百官施行这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虽然有弊端,但对于现在的魏国来说,那还是好处更多的。
尚书令桓阶当即起身,说道:“大魏建立以前,由于战事频出,人口流动大,导致地方的治理相当混乱,虽然有举荐人才的相关政策,但在地方人才流失的情形下,这个政策已经很难付诸实现。
但是到了比较动荡的年代,这种方法所展现出的短处是致命的。
国本?
因此,“九品官人法”不仅具备矫正时弊的作用,也能够好好评选适当的人才。
“哼!”
中正评定的品第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
曹植苦笑一声,傻笑一声,跪伏在地,头嗑在地上,那叫一个震天价响。
对于这一点,曹丕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他找来心腹谋臣陈群商量,决定对世族大家妥协,而且要想办法寻找一个纽带,将士族大家和曹魏政权的利益捆绑起来。
陈群只是跪伏在地,道:“还请大王三思!”
所以为了稳定这些世家大族的心,“九品官人法”可以说是将选举的一部分权力交给了这些世家大族,从而换取这些家族对曹魏政权的支持,稳定北方局势。
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曹丕眼中杀气四溢。
曹仁的这句话,倒是让曹丕的心情好了不少。
曹丕想到昨夜的噩梦,又想到曹植此前所做的种种,他的心便如铁石一般坚硬。
见曹丕不说话,陈群继续说道:“臣下与群贤制定了新的纳贤之法,名为‘九品官人法’,亦可称九品中正制。
然而此刻有两位卫士,上前将拉出殿外。
“还敢狡辩?”
二是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
接下来,又有些臣子上前发表意见,基本上都是同意的。
被曹丕突然一问,曹仁愣了一下,旋即苦笑着说道:“末将乃一介武夫,不知治国之策,只要是大王以为善的,末将定然赞同!”
而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包括曹操本人也是依靠士族的力量才能稳定北方。
“还请大王三思啊!”
曹丕此话一出,朝堂中的臣子,一个个都倒吸冷气,眼神看向曹植,满是惊疑之色。
砰砰砰!
“臣弟冤枉,绝无半点勾结逆贼之心,至于所谓之书信,所谓之供词,皆是有人欲构陷臣弟。”
“鄢陵侯在长安,可不知会掀起怎样的动乱呢!”
当时正是曹丕继位之初,权力地位还没有得到巩固。
如此一来,高门下的世家大族彻底垄断了整个曹魏政府的人事权力,仅靠这一点,他们就能够在朝野间获得只手遮天的影响力。
此制度一下,士族必定做大,到时候这魏国是他曹家的魏国,还是世家的魏国?
曹丕本想直接拒绝,但他眼珠一转,马上说道:“此制度,众爱卿以为如何?”
这么没有眼力劲?
孤这着急去办事呢!
嘶!
陈群深吸了一口气,手持笏板,将其举过头顶,说道:“臣要奏之事,关乎国本,关乎天下士子,关乎官员任用之要事!”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其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而且现如今曹丕新败,天下人心不稳。
百人齐声高语,声势之大,在大殿之中回荡,震耳欲聋,绕梁而上,三日不绝。
只是
这根纽带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桓阶虽非大士族出身,然而也同意此制度。
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
“此事事关重大,得从长计议!”
这一句话,明显就触及了曹丕的逆鳞了。
处理完曹叡的事情,曹丕目光看向群臣列中,与他长得有几分相像的曹植,他冷哼一声,说道:“平原侯与齐公一道守卫洛阳,确有功劳,不过.据校事府消息,平原侯与逆贼曹彰,有书信联络?可是?”
曹丕沉默了。
臣下以为,大王应当施行九品中正制!”
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洛阳狱,将心结给了结了。
父王断不会答应此策。
他要看看群臣的态度。
反正?
但.
为了现在的好处,而给未来埋下祸患。
闻言,陈群赶忙上前说道:“国内战事频发,国力空虚,而那汉中国却蒸蒸日上,若大王不行非常之法,焉能在大争之世中获得胜利?”
然而陈群像是没有听到曹丕的情绪一般,自顾自的说道:“汉之察举制,如今已经是不合时代了,已经不能达成取天下之才为大王所用的目的了。”
陈群在后面,又加了一句。
他镇不住这殿中百官,更镇不住曹魏背后的士族。
为求自保,为求代汉,做那九五之尊,便不得不与世家妥协了。
后面事情,便交给后人来解决了。
相信后人的智慧!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