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小帽一顶(1 / 1)

建安元年春,新春休沐既毕,枢机重运,文武百官齐聚朝会。荀彧奏请广纳人才,征调地方政绩优异的官员入朝任职。 荀攸任尚书仆射,为尚书台副职;钟繇出任廷尉,凭借其擅长刑律之能主管司法;陈群担任选曹尚书,负责官吏铨选…… 此次人事更易,或征调州郡能吏入仕中枢,或徙转各地官员以调补要职;更征辟闾巷隐逸、乡邦名士,委以州郡牧守、丞尉之任,使才适其用,官得其人。 又议春耕诸事,敕令郡国守相劝督农桑,广植稻麦及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严核种粮农具之调配,整饬水利工程。 为发展畜牧,在翊京郊外建设鸡舍和猪场,施先进之法,广传阉猪、积肥、分群饲养等便易之术,选育良种,改良饲粮,以提升禽畜出栏、产蛋之数。 还会编印简易手册,树立乡野示范,减免养殖户赋税,鼓励百姓养殖,务使鸡豚富足。 此外,议及军粮调拨、边塞修缮诸事,以固国防;又商讨祭祀仪轨,安排天子刘协亲祀宗庙,彰显“以孝治天下”之道。 … 几日后,宗庙祭祀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寅时三刻,晨雾未散。太常卿已领着十二位礼官在庙前肃立,他们手持玉圭,面色凝重如庙前石兽。远处传来车轮碾过御道的声响,由远及近,渐渐清晰。 天子玉辂缓缓驶来,刘协端坐其中,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黑色礼服,双手交叠于膝上。 “天子至——”太常卿高声宣喝。 百官跪伏。 随后,另一队仪仗自西侧而来。 那是王镜的车驾,朱轮华毂,前导的虎贲卫士执金钺、黄钺。车帘掀起,王镜一袭玄色深衣款步而下。 乐声骤起,庄严旋律回荡在庙宇间。 太常卿引导天子与王镜一同步入庙门。 入内后,只见檀木供桌上陈列着青铜礼器,最中央是汉高祖的神主牌位,两侧依次排列着历代先帝。 “跪——”礼官唱道。 刘协跪于蒲团之上,王镜则立于其侧。 初献环节,由天子亲自向祖先牌位敬酒。 刘备垂首,呈上青铜酒爵。他作为汉室的远支疏亲,承蒙王镜开恩,负责传递祭品,虽然这是祭祀中的微末事项,但能亲手触碰祭器,已是无上荣光。 刘协神情肃穆,双手稳稳地端起酒爵向祖先牌位前倾倒。随后,他拿起祝文诵读。 “维建安元年,岁次丙子,二月乙亥朔,孝曾孙皇帝协,敢昭告于皇祖高皇帝……” 念到一半,王镜接过祝文,继续诵读起来。 “……今率百官虔修祀典,伏惟圣灵,降鉴丹诚……”此举代行天子之职。 而站在记录席的主簿杨修在竹简上记下,“……丞相镜,礼同天子。” 亚献和终献环节,王镜亲自执爵,仪态从容地将酒液倾洒在祭坛前。 供食之际,侍从们抬着盛满煮熟牛羊猪的食器,以及装满五谷的器皿,整齐有序地摆上供桌。那牛羊猪色泽诱人,五谷颗粒饱满,这便是“荐腥”之礼。 “跪拜祈福——” 刘协伏地而拜,额头触地。王镜却只是微微躬身,目光始终平视着高祖的神主牌位。 祈福完毕,燎祭开始,祝文与玉帛被投入鼎中。随着火苗的窜起,它们瞬间被点燃,熊熊烈火将祭品吞噬,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送达祖先,这便是“燎祭”。 “送神——” 奏乐送别祖先神灵,天子率群臣再拜。 仪式临近尾声,分胙环节开始。太官令将祭肉分切装盘,按品阶分赐群臣,寓意共享祖先福泽。 祭肉中,肩胛部位最为尊贵,被单独盛放在鎏金托盘内,由太常卿亲自捧至王镜面前。 … 黄昏,宗庙偏殿内。 刘协缓缓走到殿中央,仰起头,目光久久凝视着宫殿墙壁。王镜目光淡淡扫过殿内侍立的宫人,那些人立刻无声退下,只留下他们二人。 刘协缓步上前,指尖轻轻抚过廊柱上斑驳的云纹,他轻声开口道:“王卿可知,这宗庙梁柱上的彩绘,还是光武皇帝时所绘?我今日望着那些神主牌位,忽然想起高祖斩白蛇的传说……原来巍巍汉祚,竟也到了垂暮之年。” 片刻的沉默后,刘协继续说道:“听闻左将军刘备,是汉室宗亲?” “陛下有何吩咐?” “我想见一见他。” “刘备虽是汉室宗亲,但毕竟血脉疏远,陛下为何突然想见他?” 刘协的神色有些激动,声音也微微发颤:“只是说说话。” 他的眼神中满是哀伤与无奈,“我没有叔伯兄弟,没有可托孤的宗亲,他纵是远支,身上也流着高祖血脉……若爱卿不愿,我,我便不再提。”说到最后,声音已低不可闻。 王镜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道:“陛下若想见,臣即刻安排便是。” 刘协眼中瞬间亮起光芒,笑容灿烂,语气中满是欣喜:“有劳爱卿!”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刘备接到天子诏令时,正在府内翻阅竹简。烛火映照下,他眉间微蹙,低声自语:“陛下深夜召见?” 翊京局势微妙,丞相王镜如今在朝中威望极高,天子对其言听计从。若被误会自己借宗亲之名结党,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他沉吟片刻,目光落在案几上一顶白日里随手编的草帽上。那是他幼时的手艺,如今偶尔编来,权当消遣。 “刘大人?”侍从在门外轻唤,“宫中车驾已至。” 刘备深吸一口气,将草帽拢入袖中,眼中锋芒尽敛,唯余温润。 “走吧。”他笑了笑,起身整理衣冠。 不多时,刘备踏入殿中,见刘协端坐于案几之后,他眉目清秀,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沉静。 刘备恭敬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刘协抬手示意,声音温和,“玄德终于来了。朕常听说丞相手下有位宗亲是中山靖王之后,今日一见,果然仪表不凡。” 刘备微笑:“陛下客气了。臣漂泊半生,今日能见天子,如见亲人,心中百感交集。” 他顿了顿,目光柔和地望向刘协,“臣见陛下气色甚好,心中欣慰。” 刘协轻叹一声:“朕虽居帝位,却少有亲人相伴。今日得见玄德,也觉得十分亲切。” 说到此处,他眼中泛起一丝落寞,似在追忆什么,片刻后才继续道:“汉室人丁稀薄,衰败至此,或许……天意已不再庇佑我刘氏了。” 他苦笑,“难道,是朕德行有亏的缘故?” 刘备心中一凛。刘协这番话,几乎是在自陈无力回天之意。 他斟酌片刻,温声安慰:“陛下年纪尚轻,不谙世事,岂能把一切罪责安在自身身上?” 他心里清楚,刘协当了这么久的傀儡皇帝,想振兴汉室也是有心无力。 “陛下心怀天下,已是难得。”刘备继续道,语气诚恳,“臣虽年长几岁,但亦曾年少轻狂,历经挫折才稍明事理。如今天下已有丞相辅佐,丞相大才,可安天下,定能重振朝纲。” 刘协闻言,目光微微闪烁,低声道:“是啊,丞相仁义宽厚,朕能有今日,全赖丞相扶持,朕不如她矣。” 他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认命的疲惫。 在王镜压倒性的权势阴影下,刘协不过是棋盘上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连决定自身命运的资格都被剥夺。无论她是真心扶汉,还是终有一日会取而代之,刘协都已接受这命运的指向。 他早已将自己的帝王尊严与江山宏图,尽数交付给未知的天意,在漫长的蛰伏中,将所有不甘与期待,都化作了逆来顺受的沉默。 “天意如此。”他轻声说道,似在自言自语,又似在向刘备倾诉,“这话压在心里许久,无人可吐露。今日见到玄德,终于能说出口。” 他抬眸,眼中竟有一丝释然:“若真有来日,在九泉之下见到列祖列宗……但愿他们能明白,这天下……终究是有命数的。花开花落有时,朝代更迭亦有定数,不过是顺者生、逆者亡的道理罢了。” 刘备心中一震。刘协这番话,几乎是在暗示他已做好禅位的准备,只是想在最后时刻,向这位刘氏宗亲吐露心声。 他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支持?显得不忠。反对?恐怕会得罪王镜。沉默片刻,刘备选择聪明地转移话题。 刘备笑着从袖中取出那顶小巧的草帽,递向刘协:“臣幼时家境贫寒,以织席贩履为生。近日闲来无事,随手编了一顶,手艺粗陋,陛下若不嫌弃……” 刘协眼睛一亮,接过草帽细细端详:“编草帽?朕还从未见过民间手艺呢。” 他指尖轻抚草帽的纹路,眼中浮现出好奇与欣喜:“真精巧!朕还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礼物,多谢玄德!” 刘备见他神情舒展,心中稍安,顺势聊起故乡旧事。 “陛下可知涿郡风土?”他语气轻松,似在讲述一段遥远的回忆,“那里虽不比昔日洛阳繁华,但民风淳朴,百姓尚武。臣少时顽劣,常与同乡孩童摘野果、斗蟋蟀,倒也快活。” 刘协听得兴致勃勃,眼中闪烁着向往:“摘野果?斗蟋蟀?朕从未体验过这些……” 刘备笑着点头,继续为他描述涿郡的趣事——夏日里孩童们追逐嬉戏,秋日时采摘野果,冬日则围炉听老人讲述故事。刘协听得入神,仿佛透过刘备的讲述,看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鲜活世界。 一位仁德长者,一位少年天子,闲话家常,气氛渐暖。 良久,刘协把玩着草帽,忽然感慨:“皇叔,朕自幼长在深宫,少有亲人相伴。今日能与您闲话家常,真是难得。”刘备温和安慰:“陛下年纪尚轻,日后有了子女,定会有更多亲人相伴。” 他看了看殿外渐深的天色,恭敬道:“只是今日祭祀已毕,陛下劳累,不宜久谈。臣先行告退,陛下保重龙体。” 刘协郑重颔首:“皇叔也要保重,朕盼着下次再见。” 刘备含笑点头,躬身退出殿外。 离开皇宫时,夜色已深,刘备回想着刘协的话,思绪万千,眸色比夜色深沉。喜欢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滚!东山再起你是谁? 从喰种开始的食尸鬼之旅 重生另嫁矜贵世子,偏执前夫红了眼 全族乱葬岗,重生罪妃不杀疯不成活 重生80打猎养家,开局挖到野山参! 陆总开门!玄门大佬带毛团收你来了 重生后和前夫死敌结婚了 八零:闪婚大佬医生后被宠哭了 我的赶山日常,开局遇到狐狸娶亲 双休长生?从四合院当海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