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7章 药沙,听风刀
楚天舒在这座酒楼住下了。
他每天上午分出一个时辰,从酒楼客人里挑一些明显有病的诊治。
短短五天,这酒楼里有个好郎中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上午其余时间,他基本都在找没登台的刀白树,打听这个世界各种消息。
给钱,让老头排除戏说的部分,把所知道的消息中,可靠性比较高的说出来。
楚天舒边听边问,对这世界跟老家历史的差异,还有当前时代局势,算是听了个大概。
首先是跟老家的差异。
这边在隋唐时期,还真有李元霸这人,铜皮铁骨,板肋虬筋,弩箭都射不破他的皮。
八百斤的大锤,挥舞如飞,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力。
这就导致李家起兵前期,比老家历史上还顺利。
直到李元霸在悬崖上抛锤骂天,被天雷击中锤头,大锤倒砸在他脑袋上,唐军形势才算艰苦了些。
在那之前,李世民轻佻到带寥寥几个人,就敢去别人大军营寨附近打探消息。
在那之后,李世民才不得不展现出主将的才能和担当。
饶是如此,隋唐交接的乱世,维持的时间,也比老家那边短了两年。
但之后,就没有李元霸那么离谱的存在了。
安史之乱的一些事情,都是大同小异。
如今大唐那边,在那个大名鼎鼎的唐玄宗之后,又经历了肃宗、代宗两代皇帝。
现在的这个皇帝,是代宗的长子。
他作为长子,坐稳了太子之位,又顺利即位,在大唐还挺少见的。
上位之后,此人听从臣子建议,推行两税法,试图在民间以“计资而税”代替“计丁而税”等手段,初时造成朝中鼎沸,颇有一番动荡,后来终究也推行下来。
但是,各地藩镇节度使,已形成父子相继的传统,不少节度使藐视朝命,在税法等多个方面,并不听从朝廷命令。
皇帝下令过于强硬,反而还被某些节度使找到借口,趁机起兵。
好在这个皇帝颇有手段,手下有韦皋等名臣大将,又有天罗地网般的大唐内卫,密布各地,提供情报,成功平叛。
因此,现在的大唐颇有中兴气象。
不过,大唐内卫这个机构,屡立战功之后,被朝中文臣盯上,大为诟病。
因为“内卫”创立于武则天时代,当时简直与酷吏一体两面,本来就有监察百官之责,被百官深恶痛绝。
之后内卫几经起落,在唐玄宗时,一度废除,还是因安史之乱重新启用,与不良人合并,又招募江湖武人,壮大起来。
据说,南诏国君异牟寻,当年在兵败之后,不但跟吐蕃闹翻,向大唐示好,更是执意迁都,把王城换到这里。
他怕的并不仅仅是唐军,也是为了防备内卫。
大唐现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韦将军,据说是书香世家,虽然总领川蜀,却是个非常儒雅随和的人。
异牟寻跟这人有书信往来,多次公开表示,倘若当年镇守川蜀的,也是韦将军这样明辨是非的名臣,南诏绝不会有叛乱之意。
大唐与南诏,亲如父子,就是被当年那些奸臣败坏了。
既然都这样说了,那他迁都,自然不能是顾虑韦皋,只能是顾虑别的了。
楚天舒听来听去,感觉南诏现在确实挺安稳,想填充气数栏的话,得多多留心,自己找机会。
当然,现在还不急。
他这几天,上午在做这些事情,下午主要就是在练功。
闯少林心火拳架,这拳法已经高深到至刚至猛,又能圆转于方寸之地的感觉。
为了练这套拳法,楚天舒在自己房间摆了一个大浴桶。
但浴桶里装的不是水,而是沙子。
南诏这边没有什么沙漠地带,但是有砂矿。
修城墙或者有些名门望族修府邸的时候,会用到糯米浆和熟石灰、沙子混合,用来填缝。
还有一些做玉器、铜镜的,多层打磨的工序中,会用到沙子。
楚天舒买了大半桶的沙子,又去买了几样药材,绞碎之后拌在里面。
按照《闯少林》拳谱的记载,如果是初学者,一来用不到这么多沙子,二来,还要把药沙放在铁锅里面,先炒的微微发热。
然后用麻袋吊起来,从脖子后面淋下,浑身擦洗。
而楚天舒用的沙子和药材,量都很大,也不去炒热。
每天进了房间,他就脱个干净,然后站到浴桶上。
“呼!!”
楚天舒呼出一口长气,双臂张开,翻转,手掌虚按胸腹之间。
沙子忽然微微跳动,他整个身体都开始下沉,很快就到了腰部。
等他的双手、胸腹,也触及到沙子的时候,整个人下沉的速度,骤然加快,像是落入泥沼,扑咚一下,直坠下去。
直到沙子与他肩头齐平。
楚天舒正是以仙人劲震开沙子,方便自己下沉,但振幅极小,外表不太明显。
现在他除了头以外,浑身都陷在沙中,发劲造成的影响,反而变得更清晰了些。
细小的沙砾,一直在跳动。
楚天舒的呼吸很细,沙子也不会被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