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7章 出任钦差
贞观殿内,武三思与元圭恭敬地立于下首,武则天端坐在御座上,阅看着颖王元齐所上的表章。
过了许久,武则天缓缓合上手中的奏章,长叹一声:“当年平徐敬业之乱时,元齐立有大功,进京受赏,朕见过他一面。如今算来,竟已恍如隔世,二十余年匆匆而逝矣!”
元圭闻听此言,微微欠身道:“家父虽身居扬州,却时常怀念与陛下的君臣之情,无奈年事渐长,身体日渐衰弱,难以亲至京师再见陛下圣颜,心中常怀遗憾。只能遣微臣进京,向陛下告罪!”
武则天闻言,再度叹息道:“唉,观卿之貌,朕依稀记得你父亲是何等英姿勃发,朕当时以为他有大将之才,可以为国家镇守疆土,无奈一直没有机会再任用于他。”
“他这些年一直镇守扬州,安分守己。如今国事艰难,他又捐家为济,真是忠勇可嘉呀!”
武三思见机行事,连忙插话道:“陛下,颖王身为朝廷勋略,始终心系国家。如今颖王虽老,但世子年少有为,武略颇肖其父,如能量才使用,朝廷将得一名将矣!”
武则天闻言,不由多看了武三思几眼,心中暗自思量。
上官婉儿在一旁暗笑:“朝廷的元老旧臣,忽然让儿子进京,贡献大笔钱财,又提及旧情,如果没有特殊的目的,自然是想给自己的儿子铺路了。可是这位颖王世子嘛,却又另当别论。”
武则天倒没有多想,大手一挥,答应下来:“嗯,三思所言深合朕意,这样吧,元圭就先留在千牛卫中当差,以后还有大用!”
元圭连忙拜倒道:“谢陛下隆恩!”
武三思暗暗点头,趁机再次进言:“陛下,不是臣多嘴,似颖王这般为朝廷立过大功,又忠心耿耿的旧臣,朝廷应该加以优待,这才不至于寒了功臣们的心呀!”
然而,当这句话落入武则天耳中,她的脸色瞬间阴沉了几分,透露出不悦。
恰在此时,有宫人前来禀报:“陛下,燕王殿下和张阁老求见!”
武三思闻听赵既与张柬之求见,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元圭更是乖觉:“既然是阁老求见,想必有紧急朝务需议,微臣先行告退!”
武则天点了点头,并同时挥手示意:“叫承远和柬之进来吧!”
于是,元圭缓缓后退,退出了大殿。
与此同时,赵既与张柬之并肩步入,恰好与元圭擦肩而过。两人目光交汇,各自身形微微一顿。
“这是个高手!”二人都感觉到了眼前之人的威胁。
元圭身份稍低,主动行礼道:“见过燕王殿下、张阁老。”
张柬之先前曾与元圭有一面之缘,便回礼道:“世子安好。”
赵既则是点了点头,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神秘的颖王世子,眼神中充满了玩味。
元圭似乎感觉到了赵既隐隐不怀好意,却因身份所限,不便发作,只能匆匆离去了。
张柬之见元圭走远,赵既却依然神思不属,连忙提醒道:“殿下,咱们还是先面圣吧!”
赵既这才收回目光,跟着张柬之一起走进殿中。
然而,等二人踏进殿中,却远远地听到了武则天的怒斥:“假黄文越之事,问狄怀英下落。哼,内藏奸诈,其心可诛!”
“扑通”一声,武三思已经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陛下,臣不敢。臣不敢!”
武则天重重地哼了一声道,语气冰冷:“狄怀英已经致仕,他在哪里与你有什么关系?国事如此艰难,你不用心朝政,全将心思用在党争上,伱就是这么做宰相的?”
“朕屡次告诫,你屡次不改!朕看你这个文昌右相(尚书右仆射)是不想干了!”
武三思磕头如捣蒜:“臣滥言多口,望陛下恕罪!”
随着殿门轻启的声响,武则天察觉到赵既与张柬之步入,这才稍稍收敛怒气,给武三思留了点面子。
“起来吧!”
武三思身躯颤抖着,勉强站稳,起身退至一旁。
武则天继续训诫道:“今后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要动不动就耍这等妇人之智!那薛青麟给了你什么好处?值得你如此与他结交,在天子面前行奸使诈?”
武三思唯唯诺诺,连连自责:“微臣知错,微臣有罪!”
武则天实在是怒其不争:“还说什么勋旧之臣要多多优待,似薛青麟这等悖逆之徒,骄横跋扈,搅扰地方,朕早有心处置他们了!”
“你身为宰辅,更应该谨慎才是,不要与这些人交往过密,免得为人利用,陷自己于不义,更陷朝廷于不利!”
武三思唯命是从,连连点头:“是,是!谨遵陛下教诲!”
武则天无奈地摇了摇头,重新坐回御座之上。此时,赵既与张柬之已行至近前。
“你们二人联袂而来,有何要事啊?”武则天问。
张柬之将手中一新数旧几份奏章呈上去:“启奏陛下,今晨江州又有参奏平南侯薛青麟的奏章送至。”
“此次侯府的恶仆当街打死人命,为新任县令锁拿。平南侯闻讯后竟率领仆役公然打破县衙大门,意图劫走人犯。臣览之不胜惊骇,因此不敢耽搁,特来报于陛下!”
武则天闻言大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攻入县衙?这岂不是公然叛乱?拿来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