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祚听罢,再度陷入沉思,最终仍摇头拒绝:“不可行。若我有十万大军,或可如此行事,但我手中只有这点生力军了。”“一旦有个闪失,整个幽州以北防线大开,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平州至营州之间道路难行,变数太多,承远有些想当然了。”
赵既见李多祚不肯答应,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遗憾与无奈。
平州至营州途中虽然艰险,有东、西峡石谷这样出名的险地,但此番契丹人为壮大实力,主动后撤,岂非主动放弃了这些险峻之处?
现在不去占领,龟缩在平州城,等契丹人回过神来,重新据险而守,要突破这些地方,就不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了。
赵既能理解李多祚的决策,因为以目前的周军实力,即便契丹人分兵,攻下营州也不现实。
可能性最大的结果,便是孙万荣见周军进犯营州,率军回援,解了辽东之围,或者分兵回援,缓解辽东的压力。
但这么做对李多祚来说,只有苦劳,没有功劳,还要冒巨大的风险,自然不合算。
李多祚稳则稳矣,但是任大军主帅,统筹全局,似乎还是差点意思。
该说不说,赵既约莫是沾了姓赵的光,论纸上谈兵,似乎很有两把刷子。
如果赵既有大军的指挥权,这次梭哈上去,能开无双打赢,攻陷营州,活捉李尽忠,那就是一代名将模板!
当然,更可能是平庸地佯攻,无事发生。可这样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无伤大雅。
可惜大军主将是李多祚,打碎了赵既的幻想。
李多祚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告:“本将已决心已定,即刻向朝廷求援,各军要固守城池,不得擅自出击,违令者,军法无情!”
宗怀昌现在只想着避战保命,自然没有异议。
阳玄基倒是饶有兴致地看着赵既和李多祚争论,他心中更赞同赵既一些。
赵既与燕匪石都是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俯首听命。
军议散后,阳玄基找到了赵既笑吟吟道:“大将军没有听伱的建议,承远是否心中不服气?”
赵既轻轻摇头,苦笑中带着几分释然:“大将军脾气不错,没有以势压人,连燕、宗二位将军都能说话,称得上容人有量。我没有什么不服,只是觉得有些可惜罢了。”
阳玄基闻言,点头道:“承远的建议,老朽觉得是对战局有利些,当然,李大将军的决策只是保守些,也不能说错。”
言罢,他话锋一转,又笑眯眯地问:“承远是否想将前线之事,以书信寄与狄公啊?”
赵既稍稍感到讶异,随即点头承认道:“正是,前线情形,军报中未必清楚,我正欲向狄公道明军情。另有许多条陈,也都一并附在上面。”
阳玄基不禁失笑道:“承远啊,你真是深得狄公真传,年纪轻轻,倒操起那些宰辅、阁老的心了。”
赵既闻言有些脸红:“惭愧,老将军见笑了,位卑未敢忘忧国。往大了说,此战关乎万千将士的生死存亡,天下百姓的安宁。”
“往小了说,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曹仁师之事犹在眼前,再怎么用心也不为过。”
阳玄基闻言,面色一肃:“承远说得是,陛下此番肯定还要调兵遣将,只是她不通军事,还需要狄公多多规劝匡正啊。”
赵既不禁哑然,只当没听到最后一句。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