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59章 文脉提升,神将王佐【求订阅】
曹操昨晚忙了一宿,历史级效果拉满,实测是一门无敌术。
昨晚首次用,就纵横各方。
连大道都被磨灭了。
与曹操对垒的人,都深切的感觉到,把握不住他的底线。
他晨起出去修行时,大小乔,邹圆,甄烟都在各自的寝殿里,被镇压未醒。
前殿,书房。
甄宓迈着轻快的步履,飘然而入。
她穿着杏黄色的长裙,进屋便见到曹操,对她招了下手。
“陛下。”
甄宓来到曹老板身前,脚步起落间,与裙衫同色的小靴子,在裙摆下若隐若现。
曹操拿出一卷奏本,让她抄录。
甄宓接过去看了看,顿时轻啊了一声。
手里的奏本,以黑红两色为封底,是一份婚聘诏书,赐婚甄氏女,甄宓入宫。
甄宓明丽的眸子都映上一层红晕,娇艳欲滴。
“帖子上有吉日,你看看钟意哪个。”
甄宓轻嗯了一声。
她只在书房待了半个时辰,便匆匆跑回自己的寝殿,拿着喜帖看了又看。
曹操开始处理奏本。
许攸昨晚和吴县尉的交谈内容,乃至吴县尉送来的自检信,都放在案头。
毕竟邱县离邺城不过三十里。
曹操瞄了眼,把吴县尉请罪的折子,放在一旁,转而批阅奏本。
这两年大魏的粮食产能,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趋势。
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虽然当下的年代,很难做到亩产的爆发式提高。
但可开垦的土地面积不少。
随着天下归治,水利工程的完善,以邺城周边为例,这几年增加的可灌溉良田,近六分之一。
黄河两岸的南北平原,可耕作面积,也在持续扩大。
所以粮备能稳中有升。
能吃饱,有余粮,老百姓才敢生孩子,人口就会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这在当下至关重要。
曹操在一份戏志才送来的奏本上,看见了来自各地,非常详尽的粮食储备记录。
大魏的粮食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
也就是饿死的民众,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比例上。
封建统治下的生产力,保证不饿死,或者说饿死的人很少,就能称一句治世太平,粮食丰盈。
曹魏建国两年,能做到现在的地步,已颇为不易。
看完戏志才的折子,曹操又拿起另一份奏本。
其下方署名,居然是卢植。
当年的卢植,在朝中任尚书,是曹操在洛阳的旧识,也是汉末旧臣。
卢植在董卓掌控洛阳后,逃回老家,闭门不出。
由于早年的交情,他和曹操有书信往来。
但并未再出仕。
还有类似的几个汉末重臣,同样的原因,没有从汉臣转投魏臣。
不过他们并不反对大魏。
卢植有时还和蔡邕有联系,结伴出游,看见地方上的一些问题,也会反应给曹操,有着给曹操上秘折的权力。
他给曹操送来的折子,说的是士族问题。
卢植出身的范阳卢氏,虽然还没有后世那么显赫,但也是高门大户。
他这几年在家中闭门,就把士族的形成,壮大等原因,仔细梳理了一遍。
汉末天下离乱,士族问题愈演愈烈,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教育资源。
也就垄断了官吏的任免权。
长时间下去,自然盘根错节。
其群体越来越大,彼此串联,终于成为天下的祸乱根源之一。
卢植认为,要大力推行教育,让更多人有认字,习字的机会,才能从根子上调整相关问题。
更多人读书识字,就有了从普通人中选才的机会。
撕开士族对教育,官吏任免的垄断。
不然大魏还会重复汉末的问题,百年后,历史会重演。
这其实是个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根本性问题。
曹操和卢植的见解,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但想做出调整,却是个慢功夫。
目前曹魏增加了从太学内部,选取人才,入仕为官的途径。
从长远看,已在一定程度上,给寒门子弟,开辟出一条路径。
太学内部,除了入仕之外的学子,会散布到地方,成为传播教育的中坚力量,以尽快在地方增设学舍,学宫。
再到最后逐步铺开。
曹操每天批阅奏本的过程,也是在看天下各方,各地的变化。
当他从奏本中发现一些迹象,让他动了念头,需要实地看看,他就会外出。
他的书房侧翼,殿宇连绵,是大魏文武理事的公衙。
其中有一处偏殿,是贾诩处理各类谍报消息的地方。
下午。
贾文和出了房间,来到铜雀台宫比邻的一处院落。
这里是曹魏密探的官衙。
天下的消息,都在这里经过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