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官员中,新投靠的王善望着演兵台上的士子,不禁赞叹道,“轻辞赋重实务,侯爷非常人也。”
此人自幼习武,饱读诗书,足智多谋,武艺高超,特别精通骑射。历史中,王善因反抗金国的统治而组织起反抗力量,最终带领全部人马投降了蒙古大军。木华黎亲授他金符,并委以同知中山府事之职令其镇守。王善后来升为中山真定等路招讨使,再加封右副元帅、骠骑大将军。总而言之,王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历史上这时候他该投靠木华黎,但当郭靖去了河北之后,他反倒是投靠了郭靖,缘分总是这样奇妙。
考场中的士子不仅仅只是北方人,还有来自巴蜀江南等地的读书人,这些人在看到南宋在江南一败再败,最终迁都南逃对南宋朝廷彻底失望,这才投向了郭靖。
甭管郭靖是不是蒙古的人,最起码他在打金人,还打赢了这就够了,而南宋朝廷除了大义,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战场上打不赢,经济实力再强又有什么用。
两个时辰后,士兵上前收卷,士子们陆续退场,郭靖早已为他们备好了饭食。
凡是到此参加考试之人,只要不是太差,他都打算授予官职,扔到地方当官,那些顶尖的人才留在身边慢慢培养。只要把官府架构建立起来,等到走上正轨,他这个幕府才算是彻底稳固。
六月份,这些士子被授予官职到地方任职,幕府当中也充实了不少官员,不再是豪强的自留地。
……
1218年深秋,十月,汉侯郭靖率领步骑十五万大军自潼关出发,攻打洛阳,太师国王木华黎领兵二十万攻打真定府。郭靖兵少,但他手下有过半都是精锐,木华黎手下也只有不到五万的精锐,双方实力算是半斤八两。
消息不胫而走,南宋闻之大喜,派出使者联系双方,妄图再次发起联盟,反攻金国。
而处在建康城的完颜洪烈则是早有预料,在四月份讨金檄文发出之后他便陆陆续续准备迁都,朝中百官对此心知肚明,但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
蒙古人还没打过来就跑了,大金国的面子往哪搁?
如今,郭靖与木华黎同时攻金,兵力合计三十五万,这下子他们要逃,朝野上下也说不出什么,开封无险可守是不争的事实。
都城被围有一次就够了,他们可不想重蹈宋钦宗的覆辙。
于是,战争爆发后,百官在朝堂上请求迁都,完颜洪烈犹豫再三,不得不应允,而后,开封城外,一艘艘船只装满了货物,准备启程运往江南。
不过,金国迁都但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河南,他们迅速停止了与宋军交战,用水路调动大军北上,沿着黄河一线布防,河北残留的金军势力全线收缩,紧守关隘。
战争,风起云涌。
……
大雪山,密宗。
老僧手捻佛珠,低眉垂首,“小友可等候片刻,待我召集寺中僧人议事,方可继续。”
苏铭自无不许,“可以,请吧。”
而后,戴着高顶红色帽子的老僧敲响了大殿之外的铜钟,“咚,咚,咚!”
悠扬庄重的钟声在山中传荡,寺内正在打坐念经的僧人纷纷停下念诵,望着大殿的方向,随即便有僧人起身,双手合十,“你们继续!”
说完,便朝着寺内后院的方向走去。
不多时,大殿外已经十余名僧人到来,他们有青年,有中年人,也有枯槁的老人,当他们看到立在大殿中的苏铭,脸色顿时变了。
老僧默念一声佛号,走到众人面前,“这位居士从中原而来,欲要用九阴真经的武功换取我密宗无上绝学,我决意派三位僧人与他切磋,此事关乎我密宗传承,诸位小心。”
听完,他们的神色再度发生变化,有的人听说过九阴真经的名头,有的人听到苏铭要密宗绝学,显得有些愤怒,种种不一。
老僧年纪如此之大,在密宗内的话语权自是不言而喻,既然他已经决定,众僧也没有反驳,经过商议,他们中的三名僧人走上前,决定与苏铭比试。
这三名僧人是一青年,一中年,一老年,三人神色沉静,气息隐隐相合,浑然一体。
苏铭打量了几眼,心中有了计较,这三个僧人修的是同一门武功,内力特质相同,看上去应是一脉传承。
“小友,请!”
“诸位,请吧。”
佛像大殿之前,一场比试就此展开。
苏铭站在堂前,负手而立,神色放松,自有一股潇洒姿态,反观三位僧人则是严阵以待,气息凝重,如临大敌。
“喝!”
三人中最年轻的僧人率先出手,他脚步一顿,脚下的石砖碎裂开来,整个人弹射而出,猛地挥出一拳,只听到一声骨节炸响,拳风迎面而来。
苏铭微微偏头,拳风擦着脸落空,同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信手一点,年轻僧人身形一滞,如遭雷击,“噔噔噔”连退好几步。
“好浑厚的气血,这力道刚猛有余,轻灵不足,这应该就是龙象波若功吧?”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