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战舰的战斗力没有关系,而是和数量有关系。
主力舰队的战斗力再强,也是数量有限,一百多艘的战舰实际上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战舰能够保持执勤状态,剩下的三分之一要么是在维护、要么是在补给。
而保持执勤状态的战舰,其实相当多的一部分也是在前往执勤海域的路上,或者是待在港口里。
所以主力远洋战舰,哪怕是有一百多艘了,实际上也不够用的。
为此,大唐海军的策略就是建造了数量非常庞大的近海巡逻舰、浅水炮舰。
这些近海巡逻舰和浅水炮舰的数量极其庞大!
怎么说呢,仅仅是三百五十吨的广江级巡逻舰,帝国海军最近几年已经是陆续服役了四十多艘,而且订单还有一百多艘呢!
海军打算一口气造它的两百艘,然后派遣到全球海域服役执勤。
第七十六分舰队,也就是欧洲舰队就拥有十多艘的广江级近海巡逻舰呢。
此外还有吨位大一点的五百五十吨级的广海级巡逻舰,这玩意大了点,数量没这么多,但是也已经服役了十多艘,后续估计还会有几十艘的订单呢。
仅仅是这两款近海巡逻舰,如今总数就是达到六十多艘,再加上之前的众多型号的近海巡逻舰、浅水炮舰等,由此构成了大唐海军里非常庞大的内河近海舰队。
总数达到了三百多艘!
足迹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南洋诸岛还是印度大陆上的恒河流域,又或者是地中海、黑海乃至顿河、多瑙河流域。
又或者是北海、波罗的海一直到伦敦城外!
都有着大唐的近海、内河战舰存在。
这些小型战舰也一直都是大唐外交、军事行动的战略支撑力量。
比如当帝国的外交官在伦敦搞事,需要支援的时候,需要等到主力舰队来源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这个时候,如果有一艘常驻在伦敦的小型战舰那可就不一样了,反反正都能直接炮轰伦敦城。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会出现了炮舰外交这个词汇,而不是战舰外交这个词汇的缘故。
因为执行外交任务的,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不起眼的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
在部分区域,一艘浅水炮舰的威慑力,超过一艘战列舰。
因为战列舰那玩意待在本土,没个一年半载过不去,过去了无法进入众多河流深入内陆。
诸多种种,都是导致了目前比较特殊的大唐海军发展策略,这种策略也是导致了大唐海军对削减军费并不是太过敏感。
反正他们自己都是打算减少大吨位战舰,改为建造大量的小吨位战舰。
陆军和海军的不同,也是导致了他们对宣平三十七年里的军费削减的不同态度。
不过就算是有不同的态度,甭管是不满还是满意,都已经是无法改变预算分配的现实。
为此,陆军内部又是掀起了一番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节约为王的运动。
而海军那边呢,则是顺势推迟了新型两万吨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把经费用于建造更多的巡洋舰护卫舰以及近海巡逻舰等辅助舰种。
而有意思的是,当军方暂停了两万吨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时,民间的航运公司却是野心勃勃的提出了超大吨位豪华客轮的计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