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整个燕礼过程中,陛下尽显沉稳大气之风范,与坊间所传的性格暴戾之形象截然不同。
观陛下行事,处处彰显尊师重道之美德,对贤能之士更是敬重有加、求贤若渴,实乃文武双全之明君。
有陛下这般圣明之主,汉室有中兴之望。”
他言辞恳切,虽深知自己对天子的了解有限,但还是努力揣摩着父亲的心思,说出这些符合父亲期望的话语。
见状,司马懿也跟着说道:“阿翁,陛下之风采,绝非仅止于此。
孩儿观陛下,仿若武帝重生。
想那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令我大汉声威远扬。
陛下亦有此等气魄,在这乱世之中,心怀壮志,欲重振大汉之辉煌,其志向之远大,不逊于武帝当年。”
司马朗微微皱眉,瞥了一眼司马懿,心中暗忖这弟弟今日言辞有些大胆,但并未打断。
司马懿继续说道:“而且,陛下行事之手段,又有宣帝之能。
宣帝身处复杂局势,却能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力量,终成大业。
陛下在这朝堂风云变幻之时,亦能稳如泰山,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今日燕礼之上,陛下一言一行皆有深意,看似寻常,却又似在不动声色中掌控全局,此等智谋与手段,与宣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司马防原本严肃的面容微微一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威严,他盯着司马懿,沉声道:“休得胡言,陛下圣明,岂容你随意比附。”
司马懿赶忙低下头,却又小声说道:“阿翁,孩儿所言句句发自肺腑。
陛下正当少年,却有如此能耐,实乃我大汉之福。
今日之燕礼,让孩儿看到了大汉的希望。
若陛下能得忠臣良将辅佐,必能如武帝、宣帝那般,成就一番伟大功业,再现我大汉盛世之景。”
司马防沉默片刻,缓缓说道:“陛下之贤明,吾等自是知晓。
但你们当记住,为臣子者,当忠心耿耿,为陛下分忧,不可有丝毫僭越之心。”
“唯,孩儿谨遵阿翁教诲。”
司马朗和司马懿齐声应道。
司马防微微点头,看向屋内另外两个年幼的儿子,目光变得柔和了些:“你们也都要记住,我司马家世代受汉室之恩,当以忠诚为本。”
司马孚和司马馗虽年纪尚小,但也懂事地点点头。
接着,司马防神色威严地挥了挥手。
侍从们心领神会,赶忙上前,轻柔地牵起司马孚和司马馗的小手,带着两个尚显稚嫩的孩子悄然退下。
随着他们的离去,室内的氛围愈发凝重。
待室内仅剩下父子三人时,司马防再次缓缓开口:“你们觉得阿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罢,他目光深邃地注视着两个儿子,眼神中透着一种审视的严肃。
紧接着,他伸出手指,指向司马懿,说道:“马懿,你兄长向来稳重持重,心思缜密,有些想法即便有,也因顾虑而不敢直言。
但今日这场讨论,关乎我司马家百年基业的兴衰荣辱,意义重大非凡。
所以,我希望你能如实道来,不要有丝毫隐瞒。”
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犹如实质般紧紧锁住司马懿,似要穿透他的眼眸,直达内心深处。
司马朗听闻此言,下意识地低下头去,心中暗自庆幸父亲没有点自己先说。
他方才确实已经在脑海中构思了一堆夸赞父亲的话语,那些话语华丽无比,却像是提前备好的官样文章,虽中听却未必能真实反映内心所想。
此时,他不禁为司马懿捏了一把冷汗,满心忐忑地猜测着弟弟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司马懿微微顿了一下,旋即神色坦然地开口道:“阿翁,您耿直公正,一生都如青松般坚守自己的原则,对待万事万物皆一丝不苟。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您都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威仪,仿若神只。
即便面对先帝那样的至尊之位,您也始终以刚正耿直着称,这种品德和行事风范,堪称我司马家的楷模,是我们子孙后代应当永远学习效仿的标杆。”
司马防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满意之色,不过他深知司马懿话未说完,于是紧接着问道:“只是……”
司马懿像是被这简单的两个字惊到,身体微微一颤,急忙低下头去,面露犹豫之色,小声嗫嚅道:“儿懿不敢说。”
此时,他心跳如鼓,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毕竟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极有可能触怒父亲,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防见状,眉头一皱,冷哼一声,语气严肃而不容违抗地说道:“休要学你兄长那般畏首畏尾,但说无妨!今日既然让你说,我便有听真话的度量。”
司马懿咬了咬牙,像是鼓起了全身的勇气,语速极快地说道:“只是阿翁您有时候会显得有些刻意,您的一举一动仿佛都在遵循着某种既定的规矩,不似常人。”
言毕,他大气都不敢出,低垂着头,等待着父亲的雷霆之怒。
司马朗听到这话,顿时大惊失色,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