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帐之外。 你一言,他一语。 诸文武给孙策铺出一条台阶。 “孙策。” “你是无胆鼠辈吗?” “江东士人举你为少将军,暗传小霸王欲立威名。” 白君骤然大喝一声,怒骂道:“然而许下宏愿,可有建功业?仅征祖郎,便于泾县生死一线,某看他说的对,尔真是一役夫,何不以溺自照。” “白道人。” “你还敢烂言?” 孙河一阵气急,暗骂其人不知好歹。 “与某何干啊?” 远处,祖郎顿时肝胆欲裂。 这白道人,怎么口无遮拦,连他都要牵扯进来。 若是真的让孙策记恨,坏了他为天子尽忠之事怎么办? 而一侧的费栈则是悄然退避在祖郎身后,免得被疯魔的白君所祸及。 “白道人。” “当真以为某不敢杀你?” 孙策脸色涨红,扬起手中佩剑怒喝道。 “挥剑便是。” “砍头,不过一息之痛。” 白君朗声道:“若今日不杀白君,你们父子便是无根之人。” “混账。” 孙策眸子猩红,猛的向下挥剑。 剑刃撕风,磅礴之气,吹乱了白君的散发。 “砰。” 骤然,孙坚不知何时出现在帐外。 挥剑把孙策斩下的剑锋别开,切落几缕乌黑之发。 “父亲。” 孙策猛的抬头道。 “策儿。” “激将之言都受不住吗?” 孙坚持剑而立,漠然扫过四周,淡淡道:“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我们父子又岂能杀一无辜道人。” “孩儿知错。” 孙策身躯一颤,恨恨的瞪了眼白君。 若非孙坚出手,他便被贼道言语所激,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 毕竟,他们是想用白君勾出横江津潜藏的暗间,而不是真想杀了可用的天眷之人。 “果真。” “不仅无胆。” “你们父子还无根啊!” 白君起身拍了拍道袍上的尘埃,指着孙策嘲讽道:“孙策,不,孙役夫,无胆便不要许下大志,更不要随意拔剑,你以为自己是荀司丞,可以刀阻鲜卑犯境啊!” “伯海。” “你带他下去,好生款待。” 孙坚用力按着孙策的手腕,冷声道:“他可是刘牧的帝使,梁弄白水山之师,莫要冷落!” “诺。” 孙河拱手应喝。 “孙小贼。” “你还未及冠吧!” “某以帝使之身,赐你役夫为字!” 白君在孙河的推搡下,不断嘲讽道:“莫忘了,若来日亡于沙场,见到神荼,郁垒,报梁弄白君之名,可为你魂引幽都;见土伯便称役夫,免得无名而审魂归幽。” “孙小贼,孙役夫。” “这道人还真是牙尖嘴利啊!” 费栈望着被带走的白君,满是感慨道。 祖郎回眸一瞥,幽幽道:“费兄,你若是不藏于某身后,所言许能响亮些。” “嘿。” 费栈讪讪一笑。 “散了吧。” 孙坚提剑环顾四周。 “诺。” 众文武神情古怪的朝着各自军帐走去。 “策儿。” “你也去休息。” 孙策背影萧瑟,转身走回帅帐。 今日之事,令白君名扬横江津,何尝不是使他们父子二人受辱。 可他不得不忍,因为还未揪出暗间,白君更不能死。 只是,他心中有些悲凉而已。 诚如白君之言,当年鲜卑魁头的几句话。 荀攸,阎行便孤身出关,刀阻数十万鲜卑骑卒犯境。 可他们父子受辱,却无一人拔剑杀白君。 这荆扬大地,所谓的大都督府内,无一孙姓忠臣啊! 若是刘巴,邓芝还在,白君绝对不可能如此喋喋不休。 “少将军。” 众人散去之际,祖郎上前拱手道。 孙策望着手中之剑,冷声道:“你为何不杀他?” “啊?” “真要杀吗?” 祖郎佯装恍然道:“末将这就去杀了白道人。” “算了。” 孙策凶戾的瞪了眼。 他又岂能不知祖郎在嘲讽自己。 “诺。” 祖郎拱手一笑。 按剑转身,走向自己的军营。 “祖帅。” “你为何嘲讽孙役夫?” 回营路上,费栈满是不解的问道。 “泄愤。” 祖郎神情凝重道:“白道人无故拖某下水,若是不上前以屈身之姿安抚,他必将铭记役夫之名,而对我们下绊子;但某腰杆硬,对他折不了腰,所以只能嘲讽了!” “这嘲讽。” “竟能泄去他心中愤恨?” 费栈眼中满是茫然,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不能。” “但能使其更加痛恨白道人。” 祖郎脚步一顿,复杂道:“若他真的死在孙策手中,某来日必定供奉其仙位,日夜祈念,但绝对不会后悔,因为我们比他留在横江津更重要。” “原来如此。” 费栈恍然大悟。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啊。” “天下太平之后,还是归乡耕地去吧。” 祖郎无语的摇了摇头,为费栈的智慧而着急。 恐怕,这位同为宗帅的挚友,此生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便是支援他,并随着他与邓芝从山中走出。 如若不然,必定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 “不饿肚子。” “耕地,又有何不可。” 费栈顿时叹了口气,失落的走向自己的军帐。 这天下对攻的兵事,可比啸聚山林做一个贼匪危险多了,非是他一个草莽能够操弄得转,还能保留有用之身。 “封儿,人如沧海一粟。” “在滚滚洪流之中,太不值一提了。” 襄阳,汉水之上,益阳长公主望着船坞中陈列的舰船,还有左右两岸延绵不绝的大营,心情复杂道。 “母亲。” 年仅四岁的寇封眼中满是茫然,对其言多有不解。 “无事。” 益阳长公主愧疚的看了眼寇封。 俯身将其抱入怀中,朝着渡口处走去。 “益阳公主。” 渡口处,许褚望着从渡桥走下的身影拱手道。 “许褚。” “许仲康。” 益阳长公主放下寇封,摘下腰间的中兴剑递过去,淡淡道:“我知你,王卒尉丞,行旧制禁军巡京之事。” “请吧。” 许褚收起中兴剑,瞥了眼寇封道:“陛下有言,七尺天子剑,可断河摧岳,更能镇国诛不臣,没有人可以阻煌煌大汉中兴,希望长公主不要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 “我不悔。” “兄长,姊妹,夫君,皆已死去。” “回想昔日之事,再想想自己,也没什么可以后悔。” “只是不知,我这位侄儿,晚年会不会如武帝,给自己下一封罪己诏。” 益阳长公主轻笑一声,转瞬道:“不对,忘了,他已经给自己下过罪己诏了,用其保住刘景升一条性命,还当真奢侈,而在青州之事上,他连罪己诏都不下,似不在乎天下人的评判,擢一个小宗之子,行间事者而不臣之主,去统御率善三卫收复西域!” “呵。” 许褚嘴角扬起一抹不屑的笑容。 一个益阳公主,敢言此话? 今日,也就是他随驾南下,天子有诫言,才能留其性命。 若是典韦随行,就算是益阳公主,也当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喜欢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