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挑明其中厉害,以着大义声明不宜内讧之余,又提出了由袁术补偿钱粮的解决方法安抚孙坚。 只要孙坚这个当事人接受,那么刘备一味纠缠难为袁术,反而会显得不识大体。
且对于诸侯们而言,所谓士卒与钱粮在某种意义上本就是等价物,只要有足够的钱粮,在乱世之中便不愁招募不到士卒。
这一番话语下来,孙坚愤怒之余,却又有些心动了起来。
孙坚的愤怒除了源于被盟友背刺之外,更多的是还是一种理想就此破灭,破罐子破摔的愤怒。
而倘若袁术补偿大量钱粮的话,为大业考虑,孙坚骤然感觉也并非是不能接受的。
在场唯一有些憋屈的,无疑便是袁术本人了。
只是袁术自知做了什么,本就有些心虚,即便感觉如此等同于落了面子,却也知道袁绍这是在暗中维护自己,只能是沉着脸一副默认的姿态。
随着孙坚、袁术双方默认了这个解决方案,眼下唯一的变数便是以着“军法”之名掺和进来的刘备了。
就在袁绍准备以着大义相压,让刘备知难而退之时。
刘备却是率先开口道。
“孙文台之败本就源起断粮,袁公路若是愿意补偿钱粮,那自是最好。”
顿了顿,刘备的语气一转,开口道。
“或大战在即,确实不宜大张旗鼓去揪出到底是何人作乱,但常言道:三军未动而粮草先行。”
“袁公路醉心于它物,驭下不明,以至连往前线运送粮草之事都出了差池,如何还适宜继续总督粮草?”
“此次仅是先锋,下一次莫非是整个盟军都将断粮乎?为盟军而虑,避免他日再出现这等事宜,该换一人总督粮草。”
这一刻,袁绍骤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太小视刘备了。
此前,袁绍还以为刘备仅仅只是想借孙坚与军法之名,强行通过“暗断粮草”之事影响袁氏的威望与名声。
然而,令袁绍所没想到的是,刘备或许从一开始所盯上的便是“总督粮草”。
若是刘备一人同时掌握了盟军之中的军法与粮草,那么袁绍自觉与被架空了又有什么区别?
只是,袁术总督粮草不过数日便出了如此纰漏,袁绍就算想要维护袁术,都根本不知从何处发言,甚至就连诸多原本倾向于袁氏的诸侯们目光也是微微闪过。
在场的诸侯,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蠢人。
袁术今日能借着“总督粮草”的权力暗害孙坚排除异己,他日说不准也会断了他们的粮。
粮食一断,士气一散,不战而溃。
只是,就在袁绍还在想着万全之策,想办法继续将粮草掌握在袁氏这一边之时。
袁术便是率先忍耐不住了,冲着刘备质问道。
“刘玄德,我不配总督粮草,难道你便配吗?”
“备身负监察军法之重任,自是不宜继续总督粮草……”
刘备先是谦虚地道了一句,然后则是语气一转,道。
“不过备觉得接下来无疑由文台兄总督粮草更为合适,如今文台兄损兵折将严重,已不宜为前阵,正好可以一边总督粮草运转之事,一边以钱粮招募青壮尽快补充兵力。”
“且文台兄性格刚烈,又深知断粮之害,想必会公平公正地保证诸位辎重运转无虑也。”
袁术此刻脸色气得通红,手指朝着刘备,愣是半晌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你……”
相反,刘备此言令在场的诸侯觉得有理有据的不在少数。
孙坚眼下损兵折将严重,非得有相当一段的时间重整旗鼓方能再战,这种情况下让孙坚在后方总督粮草无疑是最为合适。
且性格刚烈,也代表着孙坚行事必然会比袁术要来得公正些许。
其中,陶谦率先表明着态度,道。
“依老夫之见,玄德此言考虑相当周到,为讨董大事而计,望盟主同意。”
“没错,若是袁公路督粮,某如何敢在前方与董贼厮杀?”
“孙文台确比袁公路更宜总督粮草,请盟主明鉴。”
……
一时间,与刘备交流更密的一众诸侯们率先发声,而平日里与二袁更靠拢的其余诸侯则是沉默不语。
有时候,沉默亦是一种态度。(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