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州郡之事不比尚书台吧?”
陈矫略显尴尬的笑了一下:“仲达见笑了,是与台中不同。”司马懿只大略沉思了几瞬,随即回应道:“季弼,你说的三件事情,我只能应你两件。”
“哪两件?”陈矫双眼微微睁大。
“自然是第一件和第三件。”司马懿沉声道。
陈矫面露喜色:“那就已经足够了,多谢司空提携!”
大家都是相交极好的士人,私下里都是称呼彼此的字,只有在公事上才会称职务。
陈矫这般说来,司马懿作佯怒状骂了一句:“你陈季弼争权,现在反倒要将我饶上!”
“有劳仲达了。”陈矫嘿嘿一笑。
司马懿摇头叹道:“我没时间和你闲扯这些。你是怎么想的?我去找陛下帮你要权。”
陈矫的神情也缓缓严肃了起来:“所谓迁徙羌人一事,非中军在秦州坐镇而不能为也!”
“昔日武帝从武都、汉中北上迁徙民众至陇右、关中,十万之众的启程安置,用时将近三个月。”
“如今从凉州迁入陇右、陇右迁入关中,时间势必更长,依我看至少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司马懿沉思道:“迁民要时限,粮草也要时限。那你说的两项、几乎是同一件事了。”
“你可知晓替牵招转运粮草、昔日被陛下亲自点了官职的邓艾邓士载?”
陈矫回应道:“我如何不知?此人转运之功颇为得力,若不是此番论功还没到他这个层次,连我都想为他请功的。”
司马懿淡淡道:“你下手晚了。昨日陛下召邓艾觐见的时候,我也在场。”
“陇右粮谷不能持久,若朝廷继续用大军驻扎于秦州,势必要从关中转运粮草。而陇山道太远、渭水道太崎岖。”
陈矫插话问道:“所以要走陈仓道至武都?”
“正解!”司马懿感慨道:“此人年仅三十,对粮草、屯田之事就有如此见解,真乃后生可畏也!”
陈矫也不藏着掖着了,正色道:“当下之策,当使大军急攻武都。只有占据武都,方能让关中之粮从陈仓向西南、经故道水运至武都郡内!”
司马懿学着皇帝的样子轻轻敲着桌案:“若蜀军已退,那倒没什么好说的。若蜀军未退,则势必要急攻。”
“此事我会和陛下商议的。”
“至于中军能不能在秦州留半年,我与陛下说一说,应该差不多可行。如今蜀军暂退,还是要看军事上动向的。”
“中军在秦州、陛下或许也要在秦州。”司马懿注视着陈矫:“季弼,当今陛下还未与中军分开过。”
陈矫叹气道:“我又何尝不是这般想的呢?此事非我所能为,还是要找司空帮忙的。”
“尽力而为吧!”司马懿接着问道:“那你屯田一事,又想要如何处理?”
“将羌人屯田之权收入州内!”陈矫咬了咬牙:“陛下只做了大概分划,具体的权责很多尚未明朗。”
“说是将羌人屯田。若依寻常羌人看,那便归了陆逊统辖。若是军屯,则势必由张郃来管。”
“但陆逊一介降臣佞幸之辈、张郃武夫行事粗疏,交给他们还是不妥的。”陈矫双手按在桌案上,身子向前探了一探:“二十万羌人屯田,势必要交予州中来管!”
“仲达务必替我争一争,不能将此等重权落在那些武夫手里。秦州只有三四万户,若我不能管辖这二十万屯田羌人,那这个刺史岂不是名存实亡?”
司马懿肃容坐在席上,想了许久后方才说道:“全凭州中之力,以陇右本地这些蠢笨的官员来做,管辖起来倒也困难。若是交予那些武夫手里,局面估计会做得更烂。”
“这样好了。”司马懿笑道:“陛下一直发愁、要给去年毕业的太学郎寻个出处。”
“不若这般,我去上奏陛下将羌人定为民屯,再将这百人规模的太学郎、尽数留在秦州帮你管理屯田如何?”
“我家师儿曾经就在太学中,连带着我也了解了不少太学的课程。”司马懿道:“总而言之,这些太学郎比寻常州中举荐的吏员要得力许多,又几乎都是各地大族的后辈。”
“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陈矫面带惊喜的从席上站起,躬身一礼:“仲达这是帮了我大忙了!大恩不言谢,陈矫日后定有回报!”
司马懿略带玩味的看了陈矫一会,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蒋子通去了扬州,如今你陈季弼又在秦州。”
“我为你二人争得东西重地之权,皆是出于公心,岂有贪图你们的回报呢?”
“无需多言!”
陈矫与司马懿对视一眼:“仲达说的对,你我之间无需多言!”(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