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着眼于此,才能打造出一道坚固的防线。”
阎柔出声道:“末将觉得,这样的话,每个城池军镇都要派驻不少军士吧?”
“人少了没有意义,但人多了,如果不打仗,这军粮也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众人听了,深表赞同。
郭嘉把目光投向袁熙,果然袁熙脸上露出了微笑,出声道:“关于这点,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我一直在想,如果各地建城,等敌人袭扰,只能各自为战,各城都要驻派不少兵士,实在是徒废钱粮。”
“但如果我们在各城之间,发展水运,平整道路,在保留一只骑兵机动队伍,在各城轮中驻守,一旦那里有危险,就换防到哪里。”
“这样以来,是不是可大大减少驻扎兵士数目?”
刘和等人听了,赞道:“公子这个想法很妙。”
一方面,因为人口众多,耗费粮食水源,大城是没法单靠防守解决问题的,围城军队只要将城外水源切断,就是相当致命的杀招。
另外一方面,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以目前幽州的局势,一直扩张到关外也不现实,所以必须要考虑防御的问题。
防御也分被动的死守,和主动支援两种。
拥有大量马匹的幽州,可以将支援部队的机动性发挥出来,成为一步活棋,而不是被动驻扎死守的死棋。
袁熙之所以有这个自信,是因为有后世历史作为先进经验,证明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四个方向,蓟城南部相邻冀州,且河网密布,防守容易。
北部则是有长城,依托关口防守,暂时也问题不大。
东边现在情势不明,单于塌顿和公孙度在辽西辽东互相牵制,也不是眼下的重点扩张方向。
剩下的,便是最近最重要,也是漏洞最大的西部太行山防御线,其中只要卡住几个易守难攻的隘口,敌人便很难进来。
太行山共有八陉,军都陉位列其中之一,居庸关就是军都陉中一个关口,为天下九塞,又称京西四大名关。
飞狐陉和蒲阴陉相连,同时扼守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高原和蒙古草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节点。
后世蒙古大军南征金国,在居庸关受阻,于是改路进取飞狐陉,最终攻下了金国都城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明代的土木堡之变,瓦剌挟持了朱祁镇,朱祁镇一路叫门,沿途守军被迫开关投降,瓦剌军队势如破竹,威胁京城,兵部尚书于谦凭借蒲阴陉的紫荆关,止住了叫门天子的脚步,成功守卫了京师。
这便是御敌城外,不然死守京城,满配要几十万军士,敌人还没来,自己反而要被吃垮了。
这些被后世无数条人命填进去,才验证出来的血的教训,如今正摆在袁熙面前,会让他少走很多弯路。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急着马上攻打黑山军的原因,其首领张燕虽然厉害,却不知道后世的事情,所以太行山也只是零零散散在关口建着些不怎么牢固的山寨,正是最好的机会。
袁熙的构想,就是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打穿太行山重要关口,在其上建立自己的营寨驻守。
这样的话即使不能完全剿灭张燕,也能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不然的话,双方持续拉锯,要是让张扬醒悟到关口的重要性,反而先行立寨,头痛的就是袁熙这边了!
那时幽州就要面对黑山军时时刻刻的骚扰,还不好反击,袁熙绝对不想看到这种场面。
袁熙正是知道了历史的前车之鉴,才这么重视在蓟城,这是一颗钉子,一旦被外族拔去,黄河以北便任由外族肆虐,如同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一样。
袁熙对众人说了自己对黑山军的想法,最后道:“黑山军和袁氏已成死敌,迟早必有一战。”
“如果正常的话,三郡春耕夏收后军粮充足,便可准备对黑山军动手。”
众人齐齐思索起来,心道是不是太自信了些?
那几十万黑山军,可不是几十万头猪!
袁熙看出了众人的疑惑,说道:“对方确实人不少,但我听说这两年并州粮食歉收,根本吃不饱饭。”
“如今春耕还有个把月就要开始了,加上蓟城开荒筑城,需要大量人手,所以我想用些计策,将黑山军的劳力拉过来。”
陈珪听了,赞道:“此消彼长,这边来耕地的劳力多了,黑山那边春耕的人自然就少了,到时候会更加缺粮,打仗时更加捉襟见肘。”
“公子这想法,颇得兵法之妙。”
“能让百姓动心的,多不过土地粮食,公子只要舍得,必然能引人来投。”
袁熙笑道:“没有什么不舍得的,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当下活人比土地重要多了。”
“还请汉瑜先生帮忙想想,如何让人来投靠,到时我便让国让派人去太行山中散布消息。”
刘和道:“若是蓟城如此重要,那许县令”
袁熙断然道:“麻烦刘兄搜集他的不法证据,即使他和有些事情无关,也不能留了,更何况他做的事情已经够死了。”
“蓟城的百姓,需要一个交代,也需要有人把所有事情背起来。”
“事情到他为止。”
众人听了,皆是心中一凛。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