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
孙策接到命令撤军时,其实是很不情愿的,但如今他的粮草已经不支,就是想打,也坚持不下去了。
所以孙策只能选择突围,这边曹昂这边早就得知孙策动向,当即命令围三缺一,留出南面的城门,让孙策逃走,自己这边则派曹仁从北门进入,趁机占据郯城。
这想法没有什么问题,但此时太史慈和刘备军领军突入战场,想要占据北门。
曹昂岂能没有预料到这一点,当即命令全军出击,近万人将刘备军和太史慈团团围住,彼时北门尚未攻破,眼看刘备太史慈联军就要被全歼,此时战场上的变数出现了。
袁谭的上万青州军,突入了战场!
对于这先前根本预料不到的黄雀,曹军顿时陷入混乱,虽然马上整顿队伍反击,但面对养精蓄锐的袁谭军,连日作战的曹军很快就出现了不支的迹象。
曹昂眼见大势已去,城门近在咫尺,却无法突入,只得暂时收兵,退回大营。
这边刘被袁熙袁谭联军趁机进入城内,占据了郯城。
双方相持了数天之后,曹昂见对方还在源源不断着增兵,知道再也没有机会了,只得含恨退兵。
袁熙看完战报,笑道:“阿兄果然出兵相助刘备,这几乎把家底都拿出来了,看来刘备给他开的条件肯定不低。”
郭嘉也是心怀大畅,他和袁熙推敲这个计划好长时间,结局果然如两人谋算的一样,也算是很有成就感了。
其中的关键,就是刘备的想法。
这一战过后,刘备肯定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对于刘备来说,却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事实已经证明,徐州单凭刘备一个人,是守不住的,即使这次付出惨重代价挡住了,但下次呢?
所以当日袁熙给刘备的信里,就表明了一个想法。
刘备,袁熙,袁谭,三人共治徐州。
若有敌人来犯,三方齐心对敌,如此一来,不论是曹操还是袁术,只凭一方,都很难对徐州形成威胁。
刘备是个聪明人,郯城的丢失,让他彻底看明白,在几年之内,他很难得到徐州本地士族的拥护,既然如此,他干脆引入袁氏兄弟,一同打压收服本地士族。
而对于袁谭来说,他需要得到徐州的一部分,来对青徐之交的泰山贼完成包围。
他打了泰山贼两年了,泰山贼打不过时便退回山里,去南面徐州劫掠,让袁谭也没有办法。
若是能得到徐州琅琊郡的一部分,袁谭便能将泰山贼南北两面都封住,慢慢将其磨死。
对刘备来讲,泰山贼这种谁都不愿投靠的势力,也是个大麻烦,借着袁谭之手除去,何乐而不为?
最后对袁熙来讲,他要的就是占据长江口的沿海航路,保证他的商路和幽州往外扩张的路线。
幽州周围都被限制死了,袁熙的打算,就是借着海路跳出这个圈子,伺机扩张这个地盘,广陵郡便是他的桥头堡。
正常来讲,这么孤零零的一块飞地,距离幽州又远,很难守住,但若背靠袁熙的船队,那便容易了许多。
所以三方一拍即合,等曹操和孙策打生打死时,从后面占了一把便宜。
袁熙最后道:“我还是有个疑问。”
“我故技重施,将袁谭的青州军商船从青州运送到徐州,从而绕过了泰山。”
“但这种计谋已经用过了一次,按道理曹操那边早该想到,怎么我看曹军的应对,似乎是没有准备?”
郭嘉想了想,笑道:“至少曹操应该是想到了,但应该没料到袁谭能下此决心吧。”
“谋略虽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但不会因为其中一个微小的可能因噎废食,对于袁谭出兵,曹军肯定也做了应对,但应是对三方联军的战力估计不足。”
“这次有曹操长子曹昂带兵,应该是培养其战阵能力,倒不是说曹操不重视,而是同一时刻,曹操应该是去了豫州督战,那边才是他最看重的。”
“曹昂的漏算,就是三方联军的战力,这次袁谭公子固然作战勇猛,但情报说陈登也亲自带兵上阵,还起了不小的作用,这才击退了曹军。”
“可能就是这一点误算,曹军才与郯城失之交臂。”
郭嘉说到这里,对袁熙道:“公子知道,你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袁熙疑惑道:“是什么?”
“识人之能,”郭嘉叹道:“公子看人太准了。”
“赵云,太史慈,田豫,我自己就不说了,皆是一时才俊。”
袁熙见郭嘉一本正经的样子,心道你对自己认知挺清楚的,脸皮也够厚。
郭嘉又道:“公子前次就说陈登是个人才,我还以为就是精通种地,没想到还能上阵打仗,公子只凭这识人的眼光,之后必能在天下争得一席之地!”
袁熙被郭嘉吹捧的都不好意思了,嘿嘿笑道:“多谢先生吉言。”
他知道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即使有后世知识托底,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让他极为高兴。
徐州打了这么久,才终于尘埃落定,要知道幽州赵云刘和那边,都从渔阳郡打到广阳郡的蓟县了!
如今终于到了摘果子的时候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