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江从此承认杜预,便是值得他忠心效力、追随的主君。 对江东四大家族,为首的陆家嫡子而言,这称呼无疑是一次根本的态度转变。 陆江诚挚道:“我等虽读书人,却有忠心报国的一腔热血,过去苦于报国无门,有力无处使,是主公你给了我这千载难逢、建功立业的机会。我若不逢明主,岂有这等机缘?以后,水里火里,都请主公指路。” 梅尧臣也沉声道:“我代表江左梅家,向主公效忠。如今天下纷争、列国争霸,但唯有主公,才是人族明日之希望。无论主公日后决定如何,我梅家都将全力支持!” 这话,说得同样意味深长。 无论杜预作出何等决定,梅家都将誓死追随。 这里面,自然包括杜预谋反。 杜预如今拥有的地盘、军队、权势,也达到了巅峰。 长江以北,阴山以南,东海以西,关陇以东,这万里疆土,数十大州郡,上亿人口,都在杜预完全掌控之下。 毫不夸张的说,杜预虽然名义上是大唐臣子,但他掌握的大唐势力,甚至远在金陵的南唐小朝廷之上。 列强各国,都将杜预视为一股蓬勃兴起、勃然而兴的强大势力,可以与十国比肩而立、列强并列的新兴强国主君。 梅尧臣既是效忠,也是试探。 大唐众臣、众女竖起耳朵,侧耳倾听。 杜预作【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早已将自己的远大志向、鸿鹄之志,广而告之,向天下宣布。 完成大唐疆域重归统一大业后,杜预的下属最关心的,是下一步杜预将何去何从? 是将权力重归朝廷,重返考场,还是列土封疆,自立为王? 是退隐山林、梅花相伴,还是着书立说、坐而养望? 看似杜预的选择余地很大,但进退都很难。 所谓百尺高杆,更进一步。杜预已经走到如今的地位上了,进退也不只关系他一人,而是关系整个杜预集团的利益,甚至身家性命。 杜预若决定隐退,杜预集团顷刻之间,将面临朝廷和内外部强敌的清算。 有杜预在,便有擎天柱,主心骨,哪怕再大的强敌,众人也不怕。 杜预听了梅尧臣的话,却并不马上回答,只是远眺阴山,仿佛要穷尽草原那边的风景,看到云与山的彼端。 众人面面相觑。 王文昭叹息道:“我知道,要你做这决策,很难。看似你一人之力,逆转乾坤,重塑山河,功成名就,风光无限,但实则已经进退维谷,没有退路。” “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交出权力,变回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举子身份,再踏入考场,重新科举。如此一来,大唐之内,你文名声望无人可比,但人为刀俎,你为鱼肉。朝廷不会放心你的,随时都会明刀暗箭。” “要么,依靠你无敌的诗词才气,举起反旗、列土封疆。固然可开创帝王基业,却也落得叛徒的骂名。此生,无缘圣道。” 杜预负手而立,凝视远方,淡淡道:“舍此二途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王文昭坚决摇头:“我替你想了多少时日,古今中外,多少手握重权的英杰才俊,最终都难逃这两条路——要么命运被人掌握,要么掌握别人的命运。舍此,别无他路。” 杜预忽然笑了。 他的笑容,充满自信,强大的自信。 “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如说之前无人能走出第三条路,那我···便来做这第一人吧!” 杜预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这意味着,杜预要走的路,不是别人走过的。 他既不要自立为王,又不要任人宰割。 “那,你想要何去何从呢?” 众人关切问询。 此时,一人一马,从远处疾驰而来。 林如海。 这老岳丈不远万里,从江南之地连夜兼程赶来。 他自然带着太后的旨意,来与杜预沟通、下一步该如何的。 林如海连放马的时间都没有,一个才气神通【跬步千里】,直接闪到杜预面前,上气不接下气,逼问同样的事。 “女婿啊。” “你得给朝廷一个交代,到底要怎么办?” “我回去,怎么跟朝廷、跟太后交代?” 林如海这一路上,也日夜不宁,辗转反侧。 他也在替女婿考虑,替自己考虑。 不是说,林如海突然转变尿性,变得善解人意,但他与杜预特殊关系,如今乃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损俱损,根本无法解开。 但怎么想,林如海都悲哀地认定——杜预死定了。 正如王文昭筹谋的,他也认定走到今时今日,杜预只有两条路——要么造/反,要么任由朝廷宰割。 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女婿啊,你先不用管我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不用管太后怎么封赏怎么说的,你只给我一句白话——你准备怎么办?” 林如海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数十万唐军、部下都竖起耳朵,侧耳静听。 因杜预接下来的表态,事关重大,关系每一个人的命运。 杜预的麾下、部属,固然有大把的人,希望杜预独立,他们才好谋取一官半职、加官进爵、从龙之功。 但更多的人,例如裴十二、裴十四、公孙大娘等忠于大唐的,还有普通的将校士卒,却不希望大唐走向分/裂与内战。 一旦杜预决定举起反旗,事态将无可收拾,走向内战。 刚刚形式上恢复一统的大唐,也将再次陷入万劫不复深渊。 惨遭安史之乱蹂/躏的大唐百姓,也将再次流离失所、颠沛苦难。 杜预虽然只有一人,却关系亿兆百姓、大唐气运、天下命运。 他,将何去何从? 林星河嗔道:“爹,杜预刚收复了全部失地,你就上门来逼问这事?能否让他喘口气?” 杜预笑了笑,负手而立。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与此同时。 蒙元帝国。 杜预在凝视蒙元的同时,蒙元也在凝视他。 距离杜预不过十里,一处山谷中。 一头鹄鹰俯冲而下,落在一个骑马鹰目男子右臂上。 铁木真正带着察哈台、窝阔台,凝视着十里外,阴山巅峰上的杜预。 铁木真狼目,闪耀着精芒。 窝阔台不解道:“父汗,儿臣不明白。那杜预数次与我蒙元对抗,羞辱长生天,杀我大将,灭我大萨满,还杀了赤术和吐谷,您都明发天下,要帅百万大军南下攻打大唐。为何一直按兵不动?” 察哈台也狼目炯炯:“就是。过去若我长生天,还未苏醒,对文渊阁我们有所顾忌的话,如今我神长生天已复苏,并颁下明确神谕,要杜预之妻的心脏,来恢复神力,您为何还瞻前顾后,这可不是您一向风格?” “闭嘴。” 铁木真淡淡道。 两人不敢再言,但表情明显不服。 铁木真微微一笑,扬鞭一指:“我之前诏书,只是给曹操、孙膑火上浇油,给他们打气,拼命火并。反正写个诏书又不要钱。” “但谁能想到,杜预如此厉害,两首诗,断送了曹操、孙膑五十万大军?” “吴蜀两国,也不敢再战,纷纷退兵。” “我蒙元亲自下场,也不过是给杜预彪炳史册的战绩上,再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们,想去给杜预添馅儿吗?” 窝阔台、察哈台沉默不语,打了个冷战。 杜预创造奇迹,远非一次。 一次两次,叫偶然,三次以上,是必然。 “难道就,这样算了?” 窝阔台不甘心道。 “长生天的子孙,狼神的血脉,自然不能这么算了。” 铁木真冷笑道:“若我真的下场,出兵百万,才是帮助杜预大忙。” 两子:“???” 铁木真沉声:“因大唐朝廷畏惧我的威严,不敢轻易解除杜预职务,或者逼迫杜预太甚。” “甚至列国,也不敢轻易真的大打出手。大汉、东齐,也不会真的倾国之兵,攻打大唐,同样畏惧我们大举南下。” “这一切,都因我之前太过乐观、过于高调,树大招风,引来了各国的猜忌和恐惧。” 铁木真沉声道:“是我,之前错误顾忌了形势。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 “你们见过狼捕猎羊群吗?” 铁木真突然话锋一转。 “大雪之中,狼群如逼羊群太紧,羊群就会团结起来,将羊角一致对外。狼反而吃不到羊。” “狼群最聪明的策略,是远远跟着。” “这样,强壮的公羊就会在见不到狼之后,为争夺母羊和头羊位置,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打架顶牛。” “当羊群陷入混乱后,最好两只公羊勾角在一起,难分难解,无法分开的时候,我们再出现,将他们一起收拾了。” “高!” 窝阔台激动道:“原来如此。” “父汗的意思,是我们不能逼迫大唐太紧,大唐朝廷会畏惧我们南下,不敢真的对杜预下手?” “但若我们作出一副人畜无害姿态,朝廷反而会让杜预鸟尽弓藏?” “功高震主、兔死狗烹,是汉人的传统。” 铁木真冷笑道:“阴山,只是暂时还给杜预,他一死,我们依旧放马阴山,饮马黄河,甚至打到长江去。”喜欢儒门至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儒门至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