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也是一个谨慎的人,担心得罪了厉夏,他没敢往人王身上扯。
态度也是非常的明确,其实就是为了回答谭夫子的题,不知道是为了巴结谭夫子,还是为了迎合厉夏,反正写文章绝对有一手。
别管名家是不是喜欢诡辩,但是人家确实说的有理有据,圣人语录更是信手拈来。
“这文章确实不错,孤还以为他这样的身份,应该会跟随洛王离开的呢。
而且孤也没有限制其他人的离开,他竟然留了下来,还捧场了孤的大考,这么谨慎的人,就不怕孤秋后算账?”
“大王别忘了,洛国当初走的可是墨家路线。
赵常明即使再重用,官职肯定也不会太高的,从他一名名宿,到最后都没有封贵,只是一名上大夫就可以看出一切。
更何况名家脸皮向来如此,但是下臣觉得,也确实是个人才,不妨先用着。
毕竟大考讲究的是公平,至少他的文章是不差的,大王不能因为不喜欢而否定他的文章。”
“江夫子有容人之量,那写一份也参加最后的评选。
其他人有什么比较好的推荐的,也可以拿出来看看,一两份还是太少了。”
谭夫子在大考结束以后就离开了,毕竟他已经在炎国待了很久,所以并没有参与最后的评选。
他只是来看看大考的方式,这样选拔人才的方式新颖,并不是来评判谁写的文章好的。
可能是在监考过程中的不愉快,厉夏也没有阻拦对方。
“既然前两个问题都有人选的话,那么下臣就选择这一份好了。
虽然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很多,但是这位的回答,还是有一点见解的,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谷夫子选择的那份,对方选择的核心观点是:兵贵精而不在多。
这人讨论这一点,并没有从士兵的战斗力,以及士气方面去讨论。
像老生常谈的千兵易得,精兵难求。
他并没有这样说,也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拿炎国这次吞并洛国来举例。
对于战斗力一类的,他只字未提。
而是危言耸听的说,兵越多国越弱,兵多可以导致亡国。
大概意思是年轻人当兵了,田地的劳动力就减少了,从而就导致了粮食减少,继而影响粮草税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士兵太多,可以拖垮一个国家,用不了几年,国家必亡。
再有就是军队越多,民间就女多男少,影响国家的人口。
百姓喜女不喜男,更加影响以后的发展。
所以国家应该挑选出精兵,把多余的劳动力还给田地,以保证一个国家的良好发展。
这个观点,也和炎国现在实行的方法不谋而合。
炎国即使拿下了洛国,依旧保持着精兵的路线。
别说现在没有招满,即使招满了也只有七万余人。
他没有分析战斗力,却在一直提醒厉夏可能会亡国,不仅从各方面分析,还列举了被耗死的国家。
谷秋推荐这篇文章,不是因为写的多好,而是因为他整篇都是在写民生问题,所以他觉得,这位可能是治理的人才,才推荐上来的。
“袁辽,墨家之人?”
“刚刚加入稷下学宫的墨家名士。”
也不怪炎国原本的稷下学宫没人才。实在是能用的都已经用了,要不然厉夏为何如此急缺人才。
没有洛国的加入,稷下学宫那些学子,都是贵族提供上来的,没什么人才了,再刮也刮不出来了。喜欢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