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范仲淹现在就主管兵部,主持军事改革大局。
老范见他看向自己,就说道:“今天早上富弼在朝议上也简单说了一下,那我就在这里详细谈谈。”
“如今军队改制已经基本完成,全军淘汰了老弱二十余万,又征募了三万多人,让禁军规模达到了四十二万三千人。”
“禁军营从原来的两千三百六十九营,现在是一千一百四十三营,其中陕西五路分有三百零六营,河北路分有四百二十三营,汴梁……”
“除此之外,还有厢军原来兵籍有四十余万,实际在册人数约三十万。裁减了十一万左右,又新招募了两万人,包括各地失地流民、青壮乞丐、轻罪罪犯,都暂时纳入厢军当中,总计二十一万八千人。”
“这样加上厢军,大宋原本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的在籍数目,如今只有六十四万一千人,实际裁减了大概三十三万人,空饷额大概在三十五万上下,如今已经全部查了出来。”
“根据财政部和统计部的报告,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军费开支还在两千九百七十五万贯,这中间包括了大炮以及火枪、手榴弹的制造军费。但到了下半年,我们的开支就已经缩减到了一千四百一十九万贯。”
“这还是汉龙给厢军的俸禄提高到了下等禁军一个水准,可以预见的是,从明年开始,大宋的军费开支就会从原来的每年五六千万贯,下降到每年最多三千万贯。”
说到最后,范仲淹面露喜色道:“这对于冗军来说,已经大大改善了。”
大宋一开始的兵籍数量是一百二十万九千人,根据兵部派出去的使者查探,最后汇报总数,实际有的人数大概只有九十万。
其中厢军约三十万,禁军约六十万。而且里面至少三分之一是老弱病残。
这就意味着被吃空饷的人数达到了三十五六万,接近四十万人只在兵籍上有名字,实际上查无此人。或是逃走,或是死亡,或是消失不知所踪。
而这三十五六万人,每年大宋就要为他们支出大概700-900万贯的俸禄开支,最后全都落入了军队将领或者将门勋贵的口袋。
除此之外,就是军队的日常损耗,包括武器装备、粮食器具、战马物资等,朝廷每年也要支付一千多万贯。
即便只有其中三分之一乃至一半被贪墨、倒卖、销毁,每年就有数百万贯的财政流失。
加上裁撤的三十三万人,还要大概支付700-900万贯左右的俸禄,那么军队改制前和改制后明显的对比就是,一年下来,能够省下大概两千多万贯的国库支出。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赵骏为了改变冗军的局面,动了多少人的蛋糕,动了多少人的利益,也无怪乎那些人甚至敢造反了。
也就是他现在地位稳固,且老范在西北和河北打了胜仗,干翻了西夏和辽国,不然的话。如果他穿越过来就立即改革三冗,怕是坟头草都三尺高。
“好啊。”
赵骏带头鼓掌,笑着说道:“从去年五月份开始,到今年一月份,这次全国军队大改制,总算是完成了,效果喜人啊。”
众人也都纷纷鼓起了掌,李迪也笑道:“就是这段时间,大理寺和审刑院有得忙咯。”
之前各军贪腐案查出来的罪犯、不合格的将领、老弱残兵现在彻底剔除,老弱残兵要么转为剩员,要么转为建设兵团,要么发放安家费、土地回家耕种。
其余犯罪的犯人则都移交给了大理寺和审刑院,由兵部主持三堂会审,所以现在大理寺和审刑院那边,确实忙得团团转。
光今年审理的军队案子就不知道多少起,每天都要判案,杀头、流放、坐牢着不计其数。
“忙点是好事,忙完了这一阵子,天下的贪官污吏、军队里的蛀虫蠹虫也都少了许多,咱们军队的战斗力才能得到保证,国家才能稳定。”
赵骏笑了笑,随后对范仲淹道:“兵部也得立即接管起责任,以后军队犯法的事情,还是内部以军事法庭为主,大理寺和审刑院就主管民事和刑事就行。这样赏罚出于兵部,也能让军队独立于事外。”
“嗯,军事法庭已经在建设了,以后会从专管刑事的官员当中挑选一部分过来,组建成军事法庭。”
范仲淹说道:“目前是打算在河北、陕西、开封三地先开设,这样就不用把犯事的士兵将领送回开封,等到以后重新划分军区,再做新的部门建设。”
“嗯。”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非常好。”
说着他又看向蔡齐。
王曾现在还是管着吏部,但他最近身体有恙,现在是蔡齐帮忙分管。
蔡齐就说道:“今年全国官员数量再次增多,皆因吏考又录取了三百多名官员,加上科举进士和门荫,每年产生的官员数量在一千人左右,比以前多了很多,不过官员的岗位增多了,倒是不至于出现官员闲置的问题。”
“看来冗官的问题是解决了。”
赵骏双手一摊。
你就说解没解决吧。
虽然官员数量还是那么多。
甚至还有增加。
但他们以前至少一万多人无所事事,每天领俸禄不干活。
现在他们总归有活干,而且还都是有明确任务的各职能部门,都在为大宋干活呀。
可比以前强了太多。
蔡齐哭笑不得道:“但官员俸禄支出上还是没有削减,虽然跟以前差不多,可这与我们最初要解决的冗官问题产生了违背。”
北宋每年门荫官员平均在五百多人,加上一百多人的进士官员,基本维持在每年六百人左右。
现在加了吏考,地方吏员也能考试当官了,官员人数就更多了。
而且薪资水平也没什么变化,赵骏把乱七八糟的福利、津贴、职田等等收入全部砍了一遍,却又都加进了绩效当中,导致该给多少俸禄还是得给多少。
之所以支出还是跟以前差不多,每年维持在一千多万贯左右,是因为赵骏把上级官员的俸禄给砍了。
朝廷中央加上地方的从四品以上的高官到国家级官员林林总总得有三四百人。
地方上四司加御史司老大,中央五十多个部门尚书、侍郎,枢密院以及政制院十多个枢相、宰相,其余还有什么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翰林院的学士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