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这边暂时倒不知道这个情况,不过宋国的内应也知道了辽国使者去西夏的事情,政制院这帮人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辽夏之间在搞什么鬼主意。
不过这本来就是赵骏他们能够猜到的事情,倒也无所谓。
别看宋辽签订和谈,辽国那边在稳定局势,宋国这边又何尝不是想赢得发展时间,改革内部重重弊端和矛盾呢?
只要给大宋几年时间,有钱有粮有兵,还有火炮手榴弹,甚至燧发枪弄出来,辽夏再联盟有什么意义?
所以大宋这边并没有对他们的联盟有什么在意,也没有积极想方设法破坏他们联盟的意思。
年底西夏使者与当时宋国在西北的经略使庞籍进行了和谈具体事宜。
最终确定条约内容。
一,求和。
二,西夏皇帝李元昊自削为国王,向大宋称臣纳贡。
三,每年西夏必须向大宋上供一千只羊,五百头牛,五百匹战马,三百头橐驼。
四,双方于边境互开榷场互市,允许一切商品自由流通买卖,不许强加干涉,治安和地区事物由西夏和宋国共同派人管理,税收则由买卖双方的商人国籍来定。
五,西夏必须每年向大宋进奉乾元节(宋仁宗生日)及贺正。
六,宋国恢复之前与西夏断开的一切外交关系,保持使者联系,但将取消一切接待使者的费用,双方遣使路上的花销只能自费,到开封之后,宋国只提供食宿,不会有其它任何接待费用产生。
七,宋夏签订互不侵犯盟约,若是一方撕毁条约,则另外一方将把对方视为敌对国。此次因为夏国侵略再先,本应该彻底中断宋辽关系,并且要求夏国赔偿一切战争损失,但考虑到和平是两国百姓的期盼,就再给夏国一次机会,勿谓言之不预!
八,宋夏以原来边境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不得私自往边境增兵,不得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贸然派兵越过边境擒拿盗贼逃犯,如有违背,视为侵略。
九,宋同意购买西夏出产青盐、藏红花、皮毛等特产以缓解目前西夏国内特产堆积经济崩溃的局面,但必须割属户于宋,且西夏不得向宋国禁止一切包括战马、矿产之类的禁品。同时与辽国一样,双方取消一切禁运。
一系列和谈,最终由西夏使者前往大宋汴梁向皇帝觐见,然后确定之后,盖玺印章。最后大宋皇帝赐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夏王,和谈结束。
对于李元昊的识时务,大宋自然是举双手欢迎。这样辽国和西夏这边两方和谈,外患就暂时告一个段落。
便在这熙熙攘攘当中,庆历元年到来了!
第245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
新年新气象,公元1041年,庆历元年到来。
历史上现在宋夏之间还处于对峙,连年的征战让大宋苦不堪言,汴梁粮价暴涨。
但自此去年康定和谈之后,国内的形势就区域稳定,粮价也正常起来。
最近这段时间赵骏忙得团团转,首先是作为政制院知院,大宋二号人物,要出席各种各样的场合。
比如早朝议会、年底祭祀、新春宴会等等,还要前往开封府、各个部门做出巡查、指示,检阅他们去年一年的工作,调研目前官场效率之类。
接着又是赵祯给他选了门亲事,是曹玮的幼女,叫曹苗芯,曹皇后的堂妹。
值得一提的是,曹皇后的名字叫做曹苗莲。
曹苗芯是曹玮晚年所生,出生于天圣元年,也就是,公元1023年,今年十七岁,大概再过几个月满十八岁那种,算是勉强符合赵骏的要求。
没办法。
赵骏一来遗传了老赵家的优良传统——喜欢美女。
二来他确实不能接受未成年婚姻,跟原则有关系,也跟希望妻子成年,生出健康的子嗣有关系。
然而在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笈,甚至十一二岁,乃至七八岁就定婚结婚的年代,要想找出一个十八岁以上的美女,且不是寡妇、离婚者、还要门当户对,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
就曹苗芯还是因为将门出身,自幼喜欢刀枪棍棒,据说曾有过心上人,来提亲的人都被她用棍棒打出去,这才导致都十七岁了还没有跟人结婚。
赵祯听说后就跟曹琮说了一下,曹琮自然大喜过望,去跟侄女说,可曹苗芯反倒是不乐意,言称她一直在等自己的心上人,打死都不想去跟赵骏相亲,导致这事拖了几天,磨蹭了许久才答应见面。
刚好赵骏那边还有别的事情处理,虽然赵祯跟他提了一嘴,说有个合适的女子他可以去见一面,结果走到半路上,却被其它事情耽误了,放了女方鸽子,倒是一件颇为意外的事情。
其实这事还真不能怪赵骏,因为那天刚好他被包拯给逮住了,包拯于景祐四年回汴梁,被赵骏任为开封府推官,他在任上相当尽职尽责,干了两年,升任为殿中丞。
虽然是八品御史,但未卑权重,干了不到一年,弹劾了不少同僚,弄得人嫌狗厌。
本来这情况肯定会被打压,奈何有大佬赏识,去年升任监察御史,一年后调任为同知开封府,升官跟坐火箭似的,四年时间从正七品干到了正五品。
赵骏的马车去相亲的路上,不巧因为下雪打滑,马匹冲撞了百姓,被当时正在巡街的包拯给逮住。
包拯可不管赏识他的背后大佬就是赵骏本人,直接当街把顶头上司训斥了一顿,让他给百姓赔偿一切损失这才罢休。
这下搞得让人郁闷,耽误了相亲时间,赵骏就只好派人跟曹府那边说一声,下次再约,随后去了老范的府邸商议今年新政改革的事了。
正是新年初,正月六日,除了值班官员以外,大部分官员都在休沐。
老范最近这段时间可谓是风光无限,刚刚升官,从候补同知的副相提正做上了宰相,还因为打了两次大胜仗在民间威望暴涨,现在俨然已经是大宋百姓心目当中的偶像。
赵骏进了范府宅邸,看到老范悠闲地在书房喝茶,往年赵祯都会多举行几次宴会,邀请文武百官每天酒宴、诗会之类。
但今年汴梁下雪,有点冷,政制院又是一群六七十岁老头,怕折腾他们弄出事来,就只办了一次年会,后面的宴会就取消了,大家就在家中休息,相当惬意。
见老范悠哉悠哉,赵骏没好气地走过去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双脚踩在了炭盆边,边烤火边抱怨道:“你倒是舒服啊。”
“怎么?你不舒服?”
老范不是坐在书房的书桌后,而是这厮居然搞了个木塌在里头,木塌上垫着厚实的棉被,他斜躺在上头用被子把胸以下盖住,自己倚靠在木塌上看书,边喝茶边看书。
他侧过身子,从旁边茶几上拿起茶杯饮了一口,随后把茶杯放下,看着赵骏笑道:“听说官家为你选了个女子,还是曹家人,你是没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