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2章 气氛紧绷(1 / 1)

赵长天接过本子,仔细翻看了几页。 赞许地说道:“王媛,你做得很细致,辛苦了。 有你在,语言这关我们绝对没问题。” 张建国也推了推眼镜,接着说道:“我昨晚按照你的要求。 把软件技术详解资料又完善了一遍。 增加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 还有对未来技术升级的展望。 今天一定能让英方对我们的技术更有信心。” “张工,有您把关技术,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您这是咱们的技术后盾。 有您在,任何技术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赵长天连忙应道,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感激。 李律师放下手中的文件,开口道:“我这边也没闲着。 通宵复核了合同,细化了合同案例支撑文档。 从国际商务惯例、类似成功项目合同条款等方面。 为我们的每一个诉求找到了坚实的依据。 今天谈判可得重点关注,绝不能在法律条款上吃亏。” 王华也兴奋地凑过来,说道:“我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闻。 虽然还没有确凿的消息。 但据说有几家竞争对手也在觊觎这个项目。 我们得加快进度,突出我们的优势。” 说着,她将手中的资料分发给大家。 众人边用餐边热烈地交流着。 你一言我一语,仿若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 就在这时,王崇仁董事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餐厅。 众人见状,纷纷起身问候。 “大家都坐,继续吃早餐。” 王崇仁微笑着抬手示意,随后也加入了讨论。 “今天可是关键的一天,咱们要全力展现公司实力。 让英方看到我们的专业与诚意。 如果有实地考察安排,一定要把我们的优势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是线上展示,也要做到毫无破绽,让他们如同身临其境。 我相信大家的能力,希望大家延续之前的默契与干劲。 把这个项目稳稳拿下。” 董事长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若给大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顿了顿,王崇仁接着说道:”长天,今天还是由你总揽全局。 你有没有信心完成今天的谈判任务?” 赵长天神色庄重地说道:“我有信心! 董事长放心,我们都准备好了。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摸清了英方的态度和关注点。 今天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击破。 张工负责技术讲解。 李律师把控法律条款。 王华提供市场数据支持。 王媛保障翻译精准流畅。 我来协调各方,确保谈判顺利进行。” “很好,大家齐心协力,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王崇仁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信任。 对王崇仁来说,之所以让赵长天承担如此重担。 一方面,是王崇仁确实越来越认可赵长天的能力。 认为他可堪大任! 另一方面,则是王崇仁此次出国,还肩负国家的秘密使命。 为此,他需要分出相当时间和精力。 甚至,为了完成秘密使命,有时他会缺席谈判会议。 刘坤为了协助王崇仁的秘密工作,也会经常缺席谈判会议。 在这种情况下,王崇仁只能排除刘坤,选择其他放心的人选—— 负责领导团队进行谈判。 原本,在来英伦之前,王崇仁的备用人员是王华或者张建国。 但赵长天的出色表现,让王崇仁临时改变了主意。 餐毕,众人带着满满的信心和决心,前往会议室。 一路上,大家交流着最后的准备情况。 偶尔还开几句玩笑,紧张的气氛中透着几分轻松融洽。 抵达会议室后,英方代表提出,要考察黎光重工过往的成功案例。 显然,英方在会议开始之际白提出这个要求。 有突然袭击之意。 但代表团成员却并不慌乱,因为已经做好了相关预案和准备工作。 片刻后,黎光重工代表团,乘坐英方安排的专车—— 前往集团在伦敦附近的项目——“格林智慧新港”。 这个项目是在前年完工,并投入使用的。 截至目前,运营状况良好。 车窗外,伦敦的街景如幻灯片般缓缓闪过。 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高楼交相辉映,透着独特的魅力。 赵长天坐在车内,心中却在默默梳理着待会儿要向英方介绍的要点。 王媛坐在他旁边。 也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熟悉专业词汇的翻译。 抵达项目地后。 英方代表们陆续下车。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审视与期待。 赵长天等人也纷纷下车。 赵长天面带微笑,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欢迎各位来到我们的‘格林威治智慧新港’项目现场。 接下来,我将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与运营情况。” 王媛在一旁集中注意力。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赵长天表达有误,或者英方代表听不懂。 她会第一时间进行解释、翻译。 “格林智慧新港”规模宏大,拥有 20 个专业泊位。 可同时容纳超大型集装箱船、邮轮以及各类散货船停靠作业。 其年货物吞吐量高达 5000 万吨。 在区域物流运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港口配备了 300 余台先进的智能装卸设备。 这些设备均采用了最前沿的自动化技术。 从货物的装卸、搬运到存储。 全程无需大量人力干预,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众人沿着既定路线前行,赵长天边走边介绍:“这个项目在建设之初,面临着诸多挑战。 就拿地质条件来说。 这里的地下土质松软,且含水量较高。 给基础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我们的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试验。 最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打桩技术——‘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法’。 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环保组织的诉求。 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如设置高达 5 米的隔音屏障。 有效阻隔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优化施工流程,通过精准的物料调配和设备调度,减少扬尘产生。 确保项目建设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英方代表们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认可之色。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智能设备运行区域。 张建国快步走上前,接过讲解的重任。 他推了推眼镜,开始详细阐释技术亮点:“各位请看,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卸设备。 它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能够实时感知货物的重量、形状、位置等信息。 从而实现精准装卸,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以集装箱装卸为例。 传统方式每小时装卸量约为 20 个标准箱。 而我们的设备能达到每小时 35 个标准箱,效率提升近 80%。 而且,通过这套设备与我们的软件系统相连。 还能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决策。” 说着,他拿出平板电脑。 演示了实时数据监控与智能决策流程。 英方代表们围拢过来,看得目不转睛。 此时,几位现场工人配合展示日常维护操作。 他们熟练地拆卸、检查、安装零部件。 动作行云流水。 展示出操作的简便性。 英方代表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从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到软件系统的兼容性。 再到成本效益等方面。 团队成员们各司其职,一一解答。 然而,就在气氛看似融洽之时,矛盾悄然浮现。 一位英方技术专家突然发难:“你们这套设备看起来是不错。 但据我所知,在应对一些极端天气条件下。 比如强风、暴雨和低温环境。 你们的设备故障率似乎并不低。 这如何能保证我们未来港口的持续高效运营?” 问题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赵长天心中一紧。 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他迅速给张建国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稳住。 张建国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 沉稳地回应道:“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 说着,他指向设备上的一些特殊部件,“你看,这是我们专门为应对极端天气设计的防护装置。 采用了高强度、耐腐蚀的新型材料——‘钛合金复合碳纤维’。 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测试、以及在多个类似气候区域的实地验证。 在强风、暴雨和低温环境下。 设备的故障率相较于传统设备降低了 60%以上。 例如,去年在北欧的一个港口项目中。 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袭击。 当地气温骤降至零下 20 摄氏度。 我们的设备依然正常运行。 保障了港口的紧急物资运输。” 英方专家微微皱眉,显然不太满意这个答案。 继续追问:“那软件系统呢? 在极端天气下,数据传输会不会受到干扰,导致决策失误? 这可是关乎整个港口运营安全的大事。” 赵长天接过话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 自信地说道:“在软件系统方面,我们同样有周全的应对措施。 我们的研发团队开发了一套智能自适应系统。 它能够实时监测天气状况。 一旦遇到极端天气,会自动切换到备用传输通道。 并且启动数据冗余备份机制。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会因为天气原因影响决策。 这一技术已经在我们过往的多个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从未出现过因天气导致的决策失误。 就拿今年年初在东南亚的一个项目来说。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地遭遇台风侵袭,狂风暴雨持续了整整两天。 我们的软件系统凭借这一技术,稳定运行。 港口运营未受丝毫影响。” 英方代表们相互低语交流了几句,虽然仍心存疑虑,但态度有所缓和。 接着,又有一位英方商务代表提出关于成本效益的质疑:“你们声称这套方案能带来显着的成本效益提升。 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前期投入似乎过高。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如何能让我们相信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王华见状,立刻上前。 手中拿着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有条不紊地解释道:“你看,虽然前期投入相对较高。 主要是因为我们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和高品质设备。 但从长期运营来看,这些投入将带来巨大回报。 一方面,智能设备和高效软件系统将大幅提高作业效率。 减少人力成本和运营时间。。 以我们现有的人力配置,相比传统港口运营模式。 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约 20%。 另一方面,设备的低故障率和长使用寿命将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项目运营的前五年内。 综合成本将比传统方案降低 25%左右。 后续效益还会随着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 比如,我们的设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某个部件出现故障,只需更换该模块,无需整体更换。 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时间。” 在赵长天的协调下,团队成员紧密配合。 用详实的数据、专业的知识和充分的自信。 逐一化解了英方提出的矛盾和质疑,让考察得以顺利继续。 英方代表们的态度也逐渐从质疑转为欣赏。 对项目的兴趣愈发浓厚。 顺利结束实地考察之后。 专车将中、英两方代表送回酒店。 按照英方代表要求,将要开启线上展示活动。 在赵长天的组织下。 中方代表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线上展示。 不久后,会议室里,大屏幕上已经连接好了国内项目现场的视频画面。 赵长天站在屏幕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 神色庄重地说道:“各位,今天我们将通过线上方式。 向英方全方位展示我们的实力。 大家要打起精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线上展示正式开始。 赵长天开场,用流利的英语介绍项目概况:“欢迎各位线上观看我们的项目展示。 这个项目位于中国广省,是一个集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项目。 接下来,我的同事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各个关键部分。” 镜头切换至国内项目现场。 张工远程操控展示技术细节。 他的声音通过音响清晰地传出来:“各位英方朋友。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智能港口设备。 它具备高度自动化功能,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例如,在应对台风天气时。 我们的设备通过特殊的防风设计,依旧能够正常作业。 保障港口运营不受影响。” 说着,他展示了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视频资料。 王媛同步翻译,声音清晰而坚定。 王华接着展示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数据。 她指着大屏幕上的图表说道:“从经济效益来看。 这个项目投入运营后,极大的带动了当地 GDP 增长。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与当地同类型项目相比,我们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货物吞吐量显着提升,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展示过程中,英方提问不断。 团队成员协作回应。 李律师随时待命,解答法律合规相关疑问。 他的专业回答让英方对合同的规范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利用线上工具,团队成员实时共享资料,确保沟通顺畅。 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实力底蕴。 然而,线上交流也并非一帆风顺。 当张建国介绍到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的协同工作机制时。 一位英方技术专家提出质疑:“从你们展示的情况看。 软件系统与硬件的适配似乎过于理想化。 在实际运行中,一旦出现硬件故障。 软件如何快速调整,避免对整个港口运营造成连锁反应? 这在我们以往接触的项目中,是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赵长天微微皱眉,迅速思考对策。 然后沉稳地说道:“你的担忧很有道理。 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我们的软件系统内置了智能故障诊断与自适应调整模块。 当硬件出现故障时。 它能在毫秒级时间内检测到问题,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一方面,自动切换到备用硬件设备,确保作业流程不中断。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方面,对软件参数进行实时优化。 以适应备用设备的性能特点。 保证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 这一技术经过多次模拟演练以及实际项目的检验,已经相当成熟。 就像去年我们在国内的一个大型港口项目中。 一台关键装卸设备的核心部件突发故障,软件系统瞬间响应。 在 0.5 秒内完成切换和参数调整。 港口作业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英方专家沉默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个答案。 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关于技术升级方面。 你们如何确保在不影响现有运营的情况下。 顺利实现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 这对于港口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张建国接过问题,详细解释道:“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进行独立的模块升级。 在升级前,我们会提前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全面测试。 确保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 同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升级计划。 选择在港口运营相对空闲的时段进行操作。 并配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全程监控。 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解决,将对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我们上次对一个港口的软件系统进行升级。 提前三个月进行模拟测试。 选择在凌晨 2 点到 5 点—— 这个货物吞吐量较小的时段进行实际升级,技术团队实时监控? 整个升级过程只用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港口运营就恢复正常。” 随着一个个问题被赵长天带领团队巧妙化解。 英方代表们的表情逐渐从严肃转为认可。 线上展示得以顺利推进。 为项目的后续谈判打下了坚实基础。 线上展示结束后。 英方代表们带着思索与讨论的余韵暂作休息。 黎光重工的团队成员们,则前往餐厅用餐。 此时的餐厅正值用餐高峰,人声鼎沸。 食物的香气四溢飘散。 可众人却无心沉醉于这热闹氛围。 满脑子都是上午考察的种种细节与后续应对策略。 赵长天带领团队成员觅得一处安静角落坐下。 王媛轻轻理了理有些凌乱的发丝。 率先打破沉默:“赵哥,上午咱们应对得很及时。 不过英方那些问题,接下来可得好好琢磨。 感觉他们对成本效益这块还是心存疑虑。” 赵长天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 沉稳说道:“大家都辛苦了! 上午表现不错,稳住了局面。 王媛说得对,成本效益是关键,咱们边吃边梳理。” 服务员送上菜单,众人却没了往日挑选美食的闲情逸致。 匆匆点了几样简餐。 餐食上桌,张建国一边往嘴里塞着食物。 一边含糊不清地说:“技术上,我看英方对设备极端天气适应性—— 还有软件系统稳定性,算是基本认可了。 下午估计会深挖软件升级、后续运维的细节。 我得赶紧再捋捋。” 说着,他还不忘用手比划两下。 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专注之光。 李律师放下手中的餐具。 用餐巾擦了擦嘴,接过话茬:“合同方面,上午他们隐晦提到违约责任划分。 下午肯定会着重探讨。 我得把相关条款、国际惯例再吃透。 绝不能让公司吃亏。” 他整了整衣领,神色冷峻。 仿佛已经置身于激烈的谈判战场。 王华则快速翻看着上午收集的资料,补充道:“市场竞争这块。 我了解到有个对手给英方抛出低价诱惑。 咱们得突出综合优势。 从长期运营成本、服务质量等方面强化说服力。 我这儿还有些资料要整合。” 她语速飞快,眼神中透着紧迫。 赵长天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不时抬头与大家交流眼神,给予鼓励。 待众人说得差不多了,他总结道:“下午重点就三个方向。 张工负责技术升级与运维细化,准备详实案例。 李律师把控合同风险,咬死合理条款。 王姐深挖市场数据,对比优劣。 王媛协助我汇总,随时应对突发提问,大家抓紧时间。” 众人齐声应和。 迅速投入这短暂却关键的中场备战。 午后的阳光竭力穿透云层,洒下几缕略显慵懒的光线。 会议室里却弥漫着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 英方代表们准时入座,眼神较上午更为犀利。 双方简单寒暄几句,礼貌背后暗藏汹涌的思维较量。 旋即开启下午议程。 英方技术主管率先发难。 身体前倾,目光直逼中方团队:“上午看了你们的项目,硬件设备有亮点。 但软件升级这一块。 如何确保在不影响日常运营的前提下,快速、平稳过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每次升级涉及大量数据迁移、功能调试。 稍有差池,港口停摆损失巨大。 你们有什么切实保障?” 赵长天不慌不忙,向张建国投去信任目光。 张建国心领神会,起身走到大屏幕前。 调出一套复杂的软件升级流程图。 “感谢关注,这正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张建国推了推眼镜,仿若一位胸有成竹的军师展开作战图。 “我们采用‘渐进式微升级’策略,将大版本升级拆分为多个小模块更新。 每次更新只针对特定功能优化,不涉及全系统重构。” 说着,他指向流程图中的分支环节。 “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替换,而非推倒重来。 而且,更新前在模拟环境模拟运行至少一个月。 模拟数据量超真实场景两倍,确保万无一失。” 为增强说服力,张建国列举了国内某大型港口升级案例—— “该港口采用此方式,三年来软件升级 10 余次。 平均每次升级耗时从传统的 48 小时缩至 8 小时。 运营中断损失降低 90%。 且新功能上线一周内效率提升 15%。” 英方代表们微微点头,交头接耳间,眼神闪过一丝认可。 然而,英方团队并未就此罢休。 一位资深工程师紧接着提出质疑:“即便如此,你们如何保证这些小模块之间的兼容性? 不同模块由不同团队开发。 万一出现接口不匹配,岂不是同样会引发系统故障?” 这一问题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再次激起千层浪。 张建国早有预料,他微微一笑。 切换到大屏幕的另一页面。 展示出详细的模块接口规范文档。 “这一点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了。” 张建国有条不紊地解释道,“我们制定了严格统一的模块接口标准。 所有开发团队都必须遵循。 在开发过程中,每完成一个模块,都会进行交叉测试。 确保与其他可能关联的模块无缝对接。 而且,我们还有一支专业的集成测试团队。 在正式升级前,会对所有小模块进行全面的兼容性测试。 模拟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 只有测试通过,才会推向市场。 就拿我们去年完成的一个项目来说。 涉及 20 多个小模块的升级。 通过这种严格的测试流程,上线后没有出现任何兼容性问题。 系统运行稳定如初。” 张建国的回答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让英方代表们的疑虑稍有缓解。 但英方技术团队显然还想继续深挖。 另一位专家突然站起来,提高声调说道:“哼,纸上谈兵谁不会! 你们说的这些测试,有没有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万一你们自己的测试有漏洞,到时候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这突如其来的尖锐质问,让会议室的气氛再度紧绷。 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味。 张建国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镇定下来。 他直视这位专家的眼睛。 坚定地回应:“我们的测试流程不仅遵循国际标准。 而且部分关键项目,还邀请了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 他们出具的报告对我们的软件升级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其稳定性和兼容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份报告我们随时可以提供给各位查阅。” 说着,张建国示意助手将相关报告的电子版发送到会议室大屏幕上。 供英方代表们仔细查看。 英方代表们纷纷低头翻阅手中的资料,一时陷入沉默。 技术层面的质疑暂时告一段落。 软件问题刚告一段落。 英方商务经理翻开合同草案。 手指重重敲在违约责任条款处:“这一条,我方承担风险过高。 若因不可抗力或政策变动导致项目延迟,全额赔偿不合理,得重新商议。” 语气强硬,不容置疑。 李律师神色镇定,迅速回击:“我方理解您的顾虑。 但合同本就是平衡双方利益。 目前条款基于国际商务通行准则。 且已充分考虑英方情况。” 他拿起桌上一份文件。 展示其中条款对比图表,“您看,类似英伦本地大型基建项目。 违约界定与赔偿标准多与我方接近。 而且,我方增加了不可抗力界定明细,排除英方合理担忧因素。 若真遇不可控情况。 双方协商启动应急缓冲机制,共担损失,并非单方承压。” 李律师言辞凿凿,依据充分。 英方代表陷入短暂沉思。 但英方商务团队显然不愿轻易妥协。 另一位代表紧接着发难:“就算有应急缓冲机制。 可一旦出现纠纷,仲裁地点和适用法律都偏向你们,这对我们不公平。 我们要求在英伦本地仲裁,适用英伦法律。”喜欢权财巅峰,从第三次离婚开始高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权财巅峰,从第三次离婚开始高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无敌归来,未婚妻却流落风尘 食百获一:我的僵尸技能太bug了 人在古代学医,永夜末日来了! 盛夏偏轨 重生2008:鉴宝赌石女王 四合院:啃老易中海,享飞扬人生 全球刷怪 非宠不可:傲娇医妻别反抗 快穿:路人甲还要卷吗 王爷和离吧,王妃修仙你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