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太子勤王清君侧的目标是自己后,内阁首辅谢三宾坐不住了。 他立刻来到司礼监找秉笔太监王承恩商议对策。 此时的王承恩正在司礼监内处理公文。 在崇祯装病的这段时间,王承恩掌握了远超他想象的权力。 换成别人,肯定会飘。 但王承恩没有。 这段时间里他处处小心谨慎,生怕因为自己的决策导致误事误国。 他刚处理完一份公文,内阁首辅谢三宾迈着急匆匆的脚步走了进来。 王承恩以为对方是打扫卫生的小太监,头也不抬的斥责道:“宫里的规矩忘了吗?” 谢三宾轻咳一声:“王公公,是我。” 王承恩抬起头,“哎吆喂,这不是谢大人吗?出了什么大事能让您亲自跑一趟司礼监?” 谢三宾快步来到王承恩身边,压低声音:“太子殿下起兵勤王了!” “嗯?”王承恩不信,“谢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不信你看!”谢三宾从袖口里拿出一份公文:“这是淮扬总督卫胤文从淮安府发来的急递!” 王承恩打开公文快速翻阅。 看完之后,一股凉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这何止是大事,简直是比天还要大的事。 “这...这...”王承恩指着公文语无伦次,“这没道理呀!” 谢三宾马上点头附和:“确实没道理!所谓的奸臣误国,宦官干政完全是无稽之谈。” 王承恩却摇头道:“宦官干政肯定不存在,但有没有奸臣误国就不好说了。” 谢三宾黑着脸叹息道:“这可是十万火急的事,王公公就别拿这句话讽刺我了。” “对对对,”王承恩迅速起身,拿着公文向外跑。 谢三宾拽着王承恩的衣服:“我跟你一起去!” “陛下有旨意,谁也不见。” “都这时候了还旨意呢,你先去通禀,我在外面等候。” “也只能如此了。” 二人一前一后跑向乾清宫。 王承恩刚一走进乾清宫便扑通一声跪在低声:“皇爷,出大事了皇爷。” 崇祯放下装满枸杞的茶杯,平静地问:“出什么事了?” “淮扬总督发来急递,说太子殿下起兵勤王了!大军已经攻下扬州,正杀向淮安......” 崇祯又重新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后才问:“太子是以何名义起兵的?” “太子殿下的檄文中说朝中奸臣误国,宦官干政...所以要勤王清君侧!” “嗯,”崇祯点头继续喝茶。 王承恩等了一会,见崇祯一直没有说话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皇爷,内阁首辅谢三宾求见。” “让他进来吧。” “是。”王承恩转身走到外面,将谢三宾领了进来。 “陛下,”谢三宾施礼说道:“太子殿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勤王,请陛下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崇祯转动目光,盯着谢三宾问:“太子要清理谁?” 谢三宾低着头:“要清理臣,说臣是误国的奸臣。” 王承恩跪在旁边补充:“还有奴婢,说奴婢是干政的宦官。” “哦!”崇祯故意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你们呀。” 王承恩立刻叩首:“奴婢冤枉!奴婢这段时间虽然手握大权,但奴婢心里清楚一切都是皇爷给的,奴婢不可能也不会干政!” 谢三宾跟着叩首:“臣也冤枉!臣自担任内阁首辅以来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虽不敢说恪尽职守,却也问心无愧。太子殿下说臣是误国的奸臣简直是...” 不等谢三宾把话说完,他自己就闭上了嘴。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不存在奸臣误国,宦官干政的情况。 那么太子所谓的勤王就失去了合法性。 换言之,太子在造反。 他既不能承认自己有罪,也不敢明说太子造反。 只能低着头思考措辞。 崇祯并没有等的打算,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你们的意思是说太子在造反?” 谢三宾低着头:“臣不敢。” 王承恩也低着头:“奴婢不敢。” 崇祯摆手:“事情已经发生了,两位还替太子遮遮掩掩作甚?” 谢三宾和王承恩不敢搭话,继续低着头沉默。 崇祯继续说道:“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太子造反了,那就出动兵马平叛。不过朕要提醒你们一句,正在朝鲜剿灭建奴的平辽大军不能动,否则前功尽弃。” “另外京师附近的兵马也不能动,他们不在京师朕睡不着觉,其余兵马看着调动吧。” 谢三宾转头朝王承恩看了一眼,沉声回答:“臣遵旨。” 走出乾清宫。 谢三宾和王承恩回到司礼监商议对策。 商议了半天,毫无结果。 在崇祯说到平叛时,谢三宾首先想到的是正在朝鲜作战的平辽大军。 他们战力强悍,战斗经验丰富。 没有人比他们更适合平叛。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崇祯不让动。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调动其他部队。 朝廷有九处边镇,驻有九边大军。 分别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关,榆林,宁夏,固原,甘肃。 考虑到平辽大军正在朝鲜,军需粮草都要经过辽东送到朝鲜。 辽东虽然没有了建奴,但是还有不少蒙古人。 作为后方的辽东不能空虚。 所以辽东剩余的兵马不能动。 蓟州是京师第一道防线,崇祯说过京师附近的兵马不能动,蓟州和京营的兵马都被排除在外。 宣府和大同又称宣大,兵马大部分都被调到了辽东。 已经处于无兵可调的状态。 接下来是偏关和榆林,这里的情况和宣大一样,也是无兵可调。 宁夏,固原和甘肃合起来称为陕西三边。 这里虽然有不少兵马可以调动,但那边的蒙古人正在闹事。 即便能抽调出一部分兵力,数量也不会太多。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谢三宾找到兵部尚书王家彦询问:“陕西三边有多少闲置的兵力?” “五千还是有的。” “五千?”谢三宾瞪大眼睛:“叛军据说有十万之众,咱们竟然只有五千兵马?” “不不不,”王家彦摆手:“除了陕西三边,还有其他的兵马可以调动。” “哪里的兵马?” “山东登州和莱州的备倭兵。”喜欢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