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终还是那句话,早死与晚死,肯定选晚死,万一呢?万一就有转机呢?
燕王喜当场拒绝,没有人,从来没有人,可以轻易占他的便宜!
任是使臣威逼利诱,燕王喜充耳不闻,直到使臣出言不逊,燕王喜也硬是忍下了杀心,没把事情做绝,只是乱棍打了出去。
赵悼襄王大怒,立刻派姚贾联系齐国,燕国不愿为合纵事业出力,未免燕国背后捣乱,攻燕,来不来?
齐王建还真不想出力,这个破联盟的所有事,他都不想出力,攻燕得利最多的是赵国啊。
现在燕齐并不接壤,哪怕分了一些城池,终究也是守不住的。
但是在后胜和姚贾的劝说下,还是让田单带了五万人意思意思,不过也专门交代了,出工不出力,架势不对就撤。
这次可没办法借道大秦了,幸好齐赵两国也接壤,绕了半圈去打燕国。
齐王建也要求此次出征,赵国要提供一半粮草,赵悼襄王也咬着牙同意了。
赵悼襄王自然知道燕王喜不可能那么轻易同意,对于燕王喜,他自认还是有所了解的。
燕国这根刺儿一直扎在赵悼襄王心尖上,无论有事儿没事儿,但凡心脏还在跳动,都能感受到一阵阵刺痛。
不报此仇,他简直死不瞑目。
燕国无论如何也要打的,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他个人心理,都必须打,赵国只有灭了燕国,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有那广大生机。
他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去年一年没有动兵已经是难得的休养生息,前年也只是小打小闹。
如今借助合纵之势,名正言顺,还能拉上齐国一起,裹挟诸国,这样的好机会岂能不动手?
尤其是得知秦国派大军去西边讨伐蛮夷去了,虽然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么大张旗鼓,但是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好机会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出兵!
赵悼襄王令武襄君乐乘率领十万大军,攻向燕国,另召李牧领精骑三万协助攻燕!
庞煖去年就已经死了,他毕竟也年纪大了,世事看的分明,大秦必将一统天下,他终究不能报知遇之恩了。
郁郁而终。
烈丈夫生于世,恩怨分明。
恩之大,莫过于知遇之恩。
此再造之恩,不能报之,大憾也。
他已经尽力了。
赵齐联军,壹拾捌万人,浩浩荡荡杀向燕国,然后又被堵在了武遂这个老地方。
在燕王喜将赵国使者乱棍打出的时候,燕王喜就非常清楚,又要开战了。
燕王喜不会给的,只要给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终究到自己忍无可忍,可那时候,此消彼长,如何是好?
主要是,不给,赵国也没辙。
这两年燕王喜可是痛定思痛,又一次把武遂和燕长城再加建修筑,他也知道和赵国的纷争是不会停休的,也早已做好战争的准备。
起兵十五万,令雁春君镇守易水两岸武遂武阳两城,已经做好了应对赵军来攻的准备。
面对武遂这座坚城,虽然这次燕王喜没有亲征,派的是雁春君,但是乐乘也没好办法。
至于田单,笑话,他可不会为了赵国拼齐国的力量。
田单最多出出主意,攻城是一个人也不会派的。
壮壮声势就行了,还真能为你们拼命了?你敢逼我,那现在咱们就先干一场。
乐乘当然不敢在现在这种情况和齐军打起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壮壮声势就壮壮声势吧,总比没有强,毕竟多出五万人呢。
雁春君倒是一直派出使者在劝乐乘撤兵,他是真不想打,燕国的初春,依旧是寒风凛冽,士卒作战意愿低下,战斗力实在堪忧。
关键时刻,还是李牧。
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自前年攻燕被阻于坚城,李牧深知与燕国之战绝不会如此轻易罢休,日后必然还有大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做好准备,机会来的时候才不会措手不及,功劳自然也是唾手可得。
这两年李牧派出心腹精骑,以及商队,将燕国武遂武阳,涞水易水上下全部摸了个通透。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