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有些纳闷,有什么事情值得两个舅舅一起来找他? “我们听说你们赵家村的窑厂招人,这秋收后集体也没啥活干,这两年年景不好,有时候家里都不够吃……” 何平有些不好意思的喃喃自语。 他都有些不敢看张建国的脸,自己一个当长辈的,混到这个地步,老婆孩子都快养不活了。 这距离秋收还有个把月,村里很多人,家里都没粮食了。 有的就靠地里的南瓜煮稀饭吃,有些就去集体借粮食,这借的粮食总要还吧。 所以还得想办法挣点钱,别的不说,一家老小吃喝拉撒总得顾上。 他们在张建国这里帮着建房子的时候,其实已经留意到了。 很多在窑厂做事的村民,每个月都能挣不少钱,说出来都让人羡慕的要命。 所以在知道赵家村需要招工人后,何家兄弟就商量好了,来外甥这边问问。 “大舅二舅,原来是这事儿啊,你放心好了,你们干活麻利不偷懒,只要你们愿意来,窑厂随时欢迎,只是住的问题……” 张建国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其实他家也挺宽敞的。 就是腾出一两间房子,给舅舅们居住,也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舅舅们的家,离村里太远了,让他们每天来回跑,那是不现实的。 可他家地窖下面有秘密,舅舅虽然很好,但那个溶洞暂时不能告诉任何人。 舅舅们一旦住进来,像二舅就比较聪明,他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到时候…… “不用不用,我打听了,我们可以像杨雄一样,住到窑上去,我和你二舅可以睡一张床……” 何平和何凡连连摆手,表示这些情况他们都想好了,只要窑厂收人就行。 张建国心底长松一口气,不是不相信舅舅们,是他家的事儿容易让人眼红。 舅舅再好,还有舅妈,何况人心隔肚皮,有些事儿谨慎一点好。 “既然舅舅都想好了,那事儿就这样决定的,回头隔三差五的,你们到我家来改善一下伙食……” 张建国马上满口答应,心底虽然有些内疚,但是他只能从别的地方弥补。 “好好好,这回去一说,别人不知道有多羡慕啊。” 何平一下子喜上眉梢,赵家村的石灰窑场,本村人都抢的打架。 要不是自己的外甥,他们肯定没机会进这个窑厂。 两个舅舅在张建国这里住了一晚上,回去的时候还是张建国开拖拉机送的。 知道舅舅家里不宽裕,张建国把家里的粮食,装了三四百斤,又把家里存的鸡蛋鱼还有香菇等拿了不少。 一起送到舅舅那里去,顺便看看外婆。 路上何平和何凡,看到那些粮食的时候,眼睛都湿润了。 人家说雪中送炭,妹妹一家对他们可太好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困难了。 粮食给了他们,妹妹家肯定日子也难过了,肯定要收下,因为家里目前确实很难。 只能把这些记在心底,以后有机会再还这个天大的人情。 张建国到大舅家的时候,刚好听到屋子里吵吵闹闹,大舅妈好像在发脾气,说是男人没本事,家里没粮食,老婆孩子都跟着挨饿。 何平听到这些的时候,脸一下子红,自己这个媳妇儿嘴巴确实不太好,平时都骂骂咧咧的。 “建国,你舅妈不是骂你的,是家里确实困难,你大舅没本事啊……” “那就别说了,赶紧把粮食搬进去,有困难你说呀……” 张建国心底有些内疚,这阵子竟忙着自己的事情,他家日子不缺吃喝。 倒是忘记了大舅和二舅家里,应该是挺困难的,要不是他们今天上门,自己还没想到这茬。 真是惭愧。 外婆听说张建国来了,赶紧出来看,等看到他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扛粮食的时候,外婆都忍不住抹眼泪。 “这孩子,你家肯定也没吃的,不能总想着我们呀……” “外婆放心,家里有吃的,我们有个窑厂,效益还挺好的,你别担心我了。” 张建国乐呵呵把粮食和鸡蛋,还有一些其他东西送了进去。 大舅妈陈幺妹看到他的时候,脸上笑得像一朵花一样,嘴里一个劲儿的说着好听的话。 把张建国夸了又夸,特别是他知道自己家男人,要进窑厂后,居然非常难得的挽留张建国在家吃饭。 “舅妈,我这是抽空开着村里的拖拉机来的,可不能耽误久了,得赶紧赶回去了。” 张建国笑着答应了一声,他可是知道自己这个舅妈。 说的好听,人可没那么大气,有时候心眼小的像针尖一样。 这也是他有能耐了,真要是太穷没本事,舅妈第一个看不起来他。 张建国越是这样说,陈幺妹越是客气的留他吃饭,最后张建国表示,还得给二舅家送点东西,陈幺妹这才作罢。 在二舅家送完东西,二舅也留他吃饭,并且还抓了家里的一只鸡要送给他。 “别,二舅,这鸡养着,到了秋收后好下蛋。” 张建国说完,赶紧开着拖拉机往回走,等他回到家里后,就听到母亲和父亲正在商量。 说两个舅舅家米缸见底了,估计小姨家日子也不好过,回头给他家也送点粮食。 刘金水虽然不好,但是自己的妹子何桂芳幸苦,估计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 “行,咱们这段时间每天少舀点米下锅……” 张元顺也主动的表示,这段时间家里可以省点吃喝,省点粮食,接济下亲戚。 等到了秋收,大家日子就好过了。 “没事,我回头弄一些粮食来,而且这个秋收也有点麻烦……” 张建国在一边迟疑的说了一句。 因为前世,还没到谷子完全成熟的时候,连续下了两个星期的雨。 这就导致后面许多村的粮食,都伏倒在田里发芽了。 这就导致几乎每个村的粮食都减产,原本算计着够吃的粮食,一下子缺口太大了。 搞得后来许多人家里都揭不开锅,都向集体借粮食,可集体也没粮食了。 最难的时候,赵家村有饿死人的情况。 那场面很惨很惨!喜欢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