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3章 大计
赶走了东厂的人后,杨涟也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前往了韩府。
而此时的韩府早已人满为患,混官场的,没人真是傻子,当朝堂上的事情传开后,所有人便都盯着和熊廷弼一案相关的人。
当东厂开始拿人,东林党的大小官员们顿时慌了,纷纷前来韩府探望,想从韩爌口中得到一些安慰。
毕竟这事由不得他们不慌,现在事情已经摆明就是冲着东林党来的,最关键的是,这案子还是曹毅在审,这才是众人最慌的。
在官场上混的,谁不知道选后大典一事是他们东林党敲了曹毅一闷棍,现在人家大权在手,不报复那就有鬼,人家是太监而不是圣人。
当杨涟走进韩府的时候,众人纷纷围了上来,杨涟这才知道,不仅是魏应嘉,连顾慥和张修德都被东厂拿了。
“杨大人,老爷有请。”
这时候,韩爌的管家来到杨涟面前说道。
“嗯。”
杨涟点了点头,走进了后院。
“姚大人何必如此多礼?”
这时候冯从吾开口说道,左都御史可不是小职位,而是九卿之一,没有皇帝点头,想要推韦藩上位,除非他们能让整个内阁都支持韦藩上位。
“下官愿为督主犬马,督主说东,下官绝不往西。”
听到冯从吾的话,韩爌轻叹一声,他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曹毅或者是浙党什么的,而是皇帝,如果当今皇帝能够如同光宗皇帝一样信任他们,又岂会有现在这样的局面。
“姚大人,现在你背的罪名可不小,想要本督救你,你又能给本督主什么?”
“这个倒是可以。”
东厂,大牢。
所以曹毅的想法就是将这些利益集团收到自己手里后,慢慢地拆小,一家分成二十家,到时候这些人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想怎么揉圆按扁都没问题,无论是收商税还摊丁入亩,都会迎刃而解。
不过这个方法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有投靠自己的官员,而姚宗文正好可以作为千金市马骨的典范,朝堂上从来不缺这些没骨气的官员,缺的是带头的人,只要姚宗文跟着他能获得好处,那么效仿的人肯定就不会少。
所以曹毅一直有一个想法,在保持朝堂稳定的情况下,将下层利益集团拆分掉,包括土地豪门,海商豪门,各地的商业豪门,如晋商,浙商这些商业豪门,只要将这些聚在一起的利益集团打散了,那么朝堂上的官员,换了也就换了,不用再害怕天下烽烟四起。
“韩兄,不知道韦藩那边是什么意思?”
………
商量了一番之后,众人各自分配了任务后便纷纷散去,毕竟想要推韦藩上位,各种各样的交际和准备都不可能少,包括内阁的其他阁老和各部尚书也必须提前打探好口风,这是比拼人脉关系的时候了,要不然等到了在朝堂上,这个出来反对一下,那个出来反对一下,那可就闹笑话了。
清风徐徐,却吹不散凉亭中的焦虑气息。
冯从吾也有点无奈,虽然他不想参与到朝堂上的党争之中,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他不参与都不行,一旦东林党真的倒下了,他这个东林党的党魁之一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就像当初方从哲倒下时一样,整个浙党的高层也都跟着一起扑街。
曹毅来到姚宗文的牢房。
姚宗文立马大声喊道。
如果是三司会审,那还能依靠东林党的势力慢慢拖延,如同当初程正己的案子一样,拖着拖着,证据就少,要不是中途曹毅插了一手,拖到最后,甚至能够只判个御下不严的罪名。
见杨涟坐下,韩爌开口说道:“各位,现在曹毅大有利用熊廷弼一案掀起大案的意思,不知各位有什么好主意?”
可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朝堂上堂堂正正的斗争,而不是利用东厂和锦衣卫,东厂和锦衣卫对付百官可以,但是对付民间的利益集团却是不太行,很容易激起民变。
“如果没有陛下的同意,单凭我们这些人可未必能顺利推韦藩上位。”
看到杨涟,韩爌朝他招了招手,其实韩爌并不怎么想要将杨涟拉进他们这个小圈子。
“姚大人。”
“参见曹督主!”
整个朝堂上的大小官员,无论是东林党的,还是浙党的,无论官大官小,几乎每个人的身后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哪怕他将东林党和浙党完全拆分了,可是新上任的官员也不会效忠于他,而是忠于自己身后的利益集团。
可现在是东厂在查,以东厂的审讯手段,谁知道冯三元这些人会供出什么东西。
听到周嘉谟的分析,众人纷纷点头,虽然这样一来,便会得罪其他有能力竞选的人,不过相比于好处,得罪人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毕竟除了太常寺卿是他们的人外,其他人与东林党的关系本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