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 朱元璋刚刚颁布诏令,撤销了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的指令。 在此之前,大明发行了大明宝钞,且规定了宝钞不可兑换金银。 在市场交易中,仅限于使用铜钱和大明宝钞,金银则不被允许流通。 经过多次的警示与提醒,朱元璋早已知道大明宝钞会让大明财政崩溃。 此刻,他下达了让朝廷回收大明宝钞,并让金银重新出现在市场的命令之后,好似突然松了一口气一般。 他已经听后人的劝了。 那大明后世的情况应该会好一些吧。 ...... 【那么,什么是一条鞭法呢?】 【简单点来说,就是将原本复杂的田赋、徭役和各种杂税合并成为一项,接着统一用银两的形式征收。】 【比如说,在一条鞭法实施以前,一个百姓需要缴纳田赋、服徭役、杂税等。】 【而这三项赋税,都给了地方官员极大的操作空间。】 【如果当年的赋税过重,或是出现了自然灾害,没有资产的农民只能卖掉土地,变成豪强的佃户。】 【而吞并掉农民土地的豪强,则可以通过和地方官员勾结,来实现减税或者免税的目的。】 【最后的结果便是,农民没有了地,朝廷收不到税,而富商和官僚的共同体却借此机会赚了个盆满钵满。】 ...... 永乐年间。 朱棣若有所思。 在大明,赋税与徭役是分别征收的。 赋税主要以食物为主,而徭役则是征调劳动力。 这样的制度,确实为官员们提供了相当大的操作余地。 ...... 【实施一条鞭法后,张居正将传统的按人头征税改为了按照土地面积来征税。】 【农民仅需根据其持有的土地面积,一次性缴纳一定数量的银两。】 【而原来被免税的地方豪强,也不得不按照新的规定重新缴纳税款。】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富之间的矛盾。】 ...... 朱棣不禁点点头。 先是清丈田亩,保证百姓的土地不会被豪强侵占。 接着是税收制度改革,大大简化了税收流程。 这一系列举措减轻了农民负担,不会被迫成为豪强的佃农。 朱棣顿时欣赏起张居正来。 这个张居正,确实是有点东西! ...... 【当然,一条鞭法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农民,而是为了从中间势力的手中重新夺回税收的主导权,以及基层的控制权。】 【但问题就是,在北方,尤其西北的很多地区,普通百姓普遍没有储存白银的习惯。】 【因此,他们就需要将粮食兑换成为白银来缴纳赋税,这样也就给了地方富商操作的空间。】 ...... 万历年间。 张居正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的一条鞭法。 朝廷收入增加,改革开始生效。 在张居正看来,后人所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 任何政策的颁布,本质上都是对利弊的权衡与取舍。 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 而且封建王朝的改革,不可能只损害豪强的利益,而不损害百姓的利益。 豪强必然会将自己的一部分损失,再转嫁到百姓的身上。 所以,没有一种方法能同时让朝廷和百姓获利,而豪强受损。 最“完美”的政策,往往就是朝廷获利,而贵族和百姓双方受损。 这种不公却又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平衡的状态,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不失为一种“黑色的公平”。 张居正有些沉默。 也正是因此,历朝历代的改革都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承受改革后果的人。 所以,在他改革完毕之后,他必定不会贪恋权势。 寻个合适的机会,他便要适时退隐。 ...... 【公元1580年,整场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之时,张居正呈上了《归政乞休书》,恳请万历皇帝准许他告老还乡。】 【这一请求并未如愿,万历皇帝拒绝了他的请求,这结果其实并不意外。】 【其实万历皇帝并不是真的想要拒绝张居正。】 【而是因为由张居正、李太后和冯保所构成的权力联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 【他深知自己在这个权力格局中的微妙地位,不敢自作主张的做出选择。】 【曾有一次,万历皇帝因一时冲动调戏了两名宫女,此事被冯保告知李太后。】 【李太后听后大为震怒,甚至扬言要与张居正联手废掉万历皇帝。】 【得知此事的万历皇帝惊恐万分,在李太后的门前长跪不起。】 【张居正对于万历皇帝的教育也极为严格,经常会在臣子的面前训斥皇帝。】 【所以万历帝本人对于张居正的感情也极为复杂。】 ...... 万历年间。 朱翊钧只觉得心里苦。 严厉的老师。 更加严厉,动不动就罚跪的太后。 打小报告的冯保。 看看他从小过的都是些什么日子! ...... 【在告老还乡的请求遭到万历皇帝的拒绝之后,张居正又再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万历皇帝不敢自己做决定,于是就去询问李太后的意见。】 【结果等来的回复却是,让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至其30岁。】 ...... 朱翊钧顿时脸色煞白。 这是要把他当做傀儡吗?!喜欢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