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若有所思,他喃喃道: “看来,兵团就是为了改变疆省困局而设立的。” 而兵团接下来的任务,不可谓不重。 工业荒芜,农业亦待振兴。 百姓生活困苦,军队还开支大。 李世民顿时十分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这样的开局,到六十年后经济220倍的增长,兵团是如何做到的。 ...... 【疆省地处边陲,当年交通不发达,运输成本过高,经济发展滞后。】 【为了改变疆省贫穷落后的面貌,1954年10月,国家对驻军下达命令,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 【于是,17.5万名解放军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起了疆省生产建设兵团,开始大规模的垦荒。】 【这些可敬的军人,将在战火中锤炼出的钢铁般纪律性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全都运用在了生产建设中。】 【他们前往最荒芜的地方,从零开始。】 【没有房子住,他们自己动手挖掘地洞,来躲避风沙。】 【没有水源,他们自己动手打井。】 【没有牲畜和农机,他们肩扛手推,用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地开垦土地。】 【至1957年,兵团成功改造老农场26个,新建农场18个。】 【这一年,兵团的粮食总产量万公斤,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此外,兵团还生产了1085万公斤棉花,209.6万公斤油料,以及74.2535万头牲畜。】 ...... 各朝古人看着天幕中兵团成员垦荒的黑白影像,格外动容。 漫天黄沙肆虐,这些军人迅速躲入地洞。 待风暴过后,他们灰头土脸的钻出来,互相指着对方的脸哈哈大笑。 接着,便再次拿起锄头,继续去垦荒。 他们垦荒的条件,未免也太艰苦了一些。 所幸的,皇天不负有心人! 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不到二十万军人,仅仅三年,便能成功开荒,甚至还能收获了在当时那个条件下产量惊人的作物! 李世民也被这些特别能吃苦的军人所打动。 疆省解放来之不易,国家不可能让百姓背井离乡,迁到边陲之地去垦荒戍边。 这些军人,既要保卫边疆安全,又要自力更生,解决自己部队甚至是整个疆省的吃饭问题。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帮助疆省发展经济。 如今,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之后,他们的工作重心便要转移了。 ...... 【50年代,兵团规划建造一批现代工厂,但是极度缺乏资金。】 【这又该怎么办呢?】 【兵团人就从节约一顶帽子、节约一件衣服做起。】 【有的部队甚至连续4个月没有发钱,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工厂的建设之中。】 ...... 宋朝的一些皇帝心中满是惊异与深思。 后世的兵团士兵,竟然如此无私吗?! 几个月没有俸禄,都还心甘情愿在疆省搞生产建设?! 宋朝的士兵以募兵制为主,征兵制为辅。 朝廷甚至一度直接开出了一千钱的俸禄,当于一两银子,以此来吸引百姓参军。 此外,士兵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补贴,一年下来,总收入可达50两左右。 反观民间,普通百姓家庭月均收入不过三两银,全年辛劳所得也不过三十六两。 相比之下,当兵显然是一条颇为诱人的赚钱之路。 所以,宋朝的士兵人数之多,前所未有。 此刻,宋朝的这些皇帝正在暗自思量。 若是削减乃至取消士兵的薪饷,他们还会愿意继续当兵吗? 若是让士兵去边疆开垦,他们会欣然应允吗? 若是让士兵无偿在边疆开垦,他们还会愿意吗? 毫无疑问,这些皇帝心中早已知道答案。 ...... 【八一面粉厂、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织厂、十月汽车修理厂等一系列现代化工厂,先后竣工并顺利投入生产。】 【紧接着,兵团马上将这些企业无偿移交给了地方政府。】 【这些举措,无疑奠定了疆省现代工业的基础。】 【1958年4月,兵团修建的乌库公路全线通车。】 【这条公路打通了横贯疆省的天山山脉,让北疆和南疆连为一体。】 【山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施工极其困难,最终有58位兵团战士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天山脚下。】 ...... 永乐年间。 朱棣仔细地看着这些现代化工厂的名称。 涵盖了百姓的衣食住行、还有无比重要的钢铁。 若是想在大明开展工业革命,也得从这些行业做起。 ...... 【与此同时,众多退伍军人和满怀激情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华夏建设边疆的号召,不远万里前来,成为了兵团的新鲜血液。】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兵团各个师的驻地很快发展成一个个初具规模的小城镇,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等城市基本上都是这样崛起的。】 【随着兵团在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疆省的土匪、国民党残兵等问题也相继解决。】 【国家决定让兵团的重心进一步向发展经济转移。为此,兵团成员分批转业、复员,不再拥有军籍。】 【这就是生产建设兵团不属于解放军的原因。】喜欢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