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天终于放晴 苏云希家里甚至连怀有身孕的香巧都出力,全家人齐上阵,割红薯藤,剪段种植,香巧不去田里,就在家专门负责剪。 不过十五亩地,也不是全种,只种了三亩,剩余的地还留着种冬小麦。 毕竟红薯产量再高,也吃不完这么多,苏云希更多的是用于育种,她可是答应了徐敬之,会培育出更多的红薯。 苏家种的加上整个杏花村种的两茬红薯,应该差不多几万斤了,也够交差了。 现在家里有牛,翻地就快多了,花了一天时间翻地,之后就开始种植了,一家人忙活了五天,才把三亩地给种完了。 杏花村的村民始终紧跟苏家的步伐,苏家种多少,他们也种多少。 种完二茬红薯,接着就迎来了苏家春小麦的大丰收。 整整一百亩地,光靠自家人肯定不现实,所以只得花钱请人。 现在杏花村人对于苏家时不时就请人做工已经习惯了。 现下又还没到稻谷收割的时间,反正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一大早,苏家院子里就聚满了人,看着眼前这黄灿灿的百亩麦田,说不眼红,那是假话。 “都以为苏家一年种两季麦子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种子,你看,人家种出来的多好。” “唉,我这种田种了几十年老手,都不知道还可以这样,要是早知道,我们也种两季,何至于一年有半年都在饿肚子呀。” “谁说不是呢,你看苏家这种出来的麦子,不仅苗壮,颗粒也大,你说同样的种田,人家怎么就能种得那么好呢。” “苏家一年收的粮食就够我们种一辈子了的了” “反正以后种子管苏家买准没错,他们家的种子种出来的的就是高产。” 村民们手拿镰刀,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讨论着。 虽说村民都决定以后要跟紧苏家的步伐,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把这百亩麦子收了才是正事。 他们也想看看,这百亩麦子能收得多少产量。 足足忙活了半个月,苏家百亩麦地总算收割完毕,又花了十天时间脱粒,产量总算出来了,一共是五万多斤。 得知这个数字的村民们已经对苏家羡慕不来了,毕竟差距太大的话,连追赶的心思都提不起来。 苏云希用产量证明了春季种麦子是行得通的,她用实际行动给天下所有贫苦百姓走出了一条新的大路。 紧接着就是一季稻的收割事项。 去年杏花村的村民很大部分都在苏家购买了稻种,只有零星的几家与苏家着实不对付的人家没有买,按他们的话说,就算那真是高产稻种,他们也不愿意给苏家送钱。 苏云希才不会在意这些跳梁小丑,她时间紧得很,哪有空闲浪费在这些事上。 七月底,当镇上里甲办事处的记粮人员把整个杏花村的产量登记好后,足足算了三遍都不敢相信这个数字。 去年苏家的稻谷高产,本来他们就准备上报,毕竟这是大功一件。 后来杏花村村民鸡贼,还没等他们上报,就把苏家所有粮种都瓜分完了,还保证今年他们能收到更多的高产粮食。 本着法不责众的原则,他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今年一到收割时间他们早早就来等着了,就想看看,这高产到底有多高产。 甚至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数字,他们直接在村长家住了两天,就为了全程跟着称量计数,亲自见证这个场景。 用了三天时间,他们也确实计算出来了,可他们都有些不太相信这个数字。 “程里长(古代专门负责粮食数量的记录、统计等工作的办事人员),这确定没算错么,这个数字也太恐怖了吧。” 跟在程里长身后一起来跟他计数的小厮还是有些不确定的看着眼前的数字。 “我自己算了三遍了,理应不会出错了。” 程里长深吸一口气,想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心里还是很激动呀。 没想到整个杏花村近千余亩的稻田,一共收获了六十五万余斤粮食,这个数量可是往年一个县总产量的两倍有余了。 等于就是杏花村一个村的收成就顶得上两个县收成的总和了,这怎么能不让他激动呢。 “上官,怎么样,计算出来了么,这个产量可还入得了眼。” 负责称量的里正嘴角也止不住的笑意,去年是他去报的数量,当时因为没有上交高产粮种,还被熊了好一顿,现在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 程里长语气激动“那可太能入眼了,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消息往上递,到时候你们村可就声名远扬了。” 亩产量接近六百五十斤的稻谷,这在大庆国历史上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呀。 程里长边说边收拾好计算工具,就要启程回镇上,他要把这个消息用最快的速度传上去。 临走之前,他有又把里正和村长都叫过来,说了几句 “刘村长,刘里正,我先跟你们提个醒,这个产量报上去,县里肯定会过来征收粮食的,这样可以把高产粮种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不过你放心,朝廷不会亏待了咱老百姓,必定会给出相应的银钱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是是,到时候我们肯定会极力配合。” 送走了程里长,刘村长也暂时没把这事告知村民,等到时候官府有人来了再说,只不过也跟村民提了一句,都不准私下把稻谷卖出去。 现在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紧跟苏家脚步,种植二季稻,他们现在对苏家算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忙活了半个月,总算在八月中旬把二季稻给种了下去,毕竟有了去年来不及的经历,今年苏云希在六月下旬就把稻种育好苗了,就怕到时候时间来不及,还好刚刚赶上。 而麦地空出来的一百亩地,苏云希照旧种了旱稻,这也让杏花村村民又刷新了一次认知,原来旱地也可以种稻谷。 “总算可以好好歇歇了,这种田真不是一般的累,农民真的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一个工种,也是收入最低的一个群体了。” 坐在亭子里,苏云希和谢墨安两人边喝着手里的绿豆汤,边闲聊着。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农民确实是最辛苦的,不过幸好大庆出了一个云希你,这老百姓们也算有了盼头了。” “现在加上空间里的收成,我手里已经有二十多万斤粮食了,我也算的上是真正的富婆了。” 苏云希空间里的稻谷也已经收获,产量比上次还好,一百亩地,一共收了九万多斤粮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富婆了。 当然,空间里也种下了二季稻 “话是这么个理,不过等县里来人,这些粮食说不定会全部征收收” 谢墨按边给苏云希揉着边和她分析着 “这事也报上去有一段时间了,应该差不多就有官员来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这时,刘小牛气喘吁吁的跑到苏家来 “云希,你们快去看看,我爹告诉我说村里来了不速之客,准备高价购买村民手里的稻谷,好多人都准备要卖了。”喜欢农门福女有点甜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农门福女有点甜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