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稻桶里的谷子全部装进布袋,所有人才坐下来一起吃饭。 苏家的饭菜一打开,那味道随风往旁边散,周边几家同样是打稻谷的村民突然就觉得自己碗里的饭菜不香了。 一顿风卷残云,苏云希做的这一顿午饭汤汁都没剩。 收拾好碗筷,苏云希就准备回转,趁着天气好,她要回去把家里衣服洗了,平时不忙的时候都是个人洗个人衣服,现在一忙起来,就没那么多空闲时间。 家里人都不让她沾农活,她也总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打谷的稻桶由苏大勇两兄弟抬着换到其它还没收割的田里,这装好袋的就让谢墨安先推回去。 苏家有一个手推的独轮车,平时就用这个操作大件东西。 就着苏云希回去,谢墨安也推了一推车整整五包稻谷,不得不说,这家伙的力气真不是一般大。 婉娘拉着苏青宇走在前面,苏云希和谢墨安并排走,以防推车不稳的时候扶一把。 一路上,苏云希偷偷打量身边的谢墨安。 这个男人自从来到苏家后,干活总是最卖力的那个,虽不知道他当初想方设法的留在这里到底是什么原因,但苏云希却觉得好像越来越习惯他在身边了。 想到自己这种可耻的心思,她又不由得甩了甩了头,不能再想了,他们 终究只是对方的过客! 正想着,车轮不小心碾到一块石头,车子晃了一下。 谢墨安稳稳扶住车身,转头看向苏云希,“没事吧?”苏云希摇了摇,示意自己没事。 苏云希在心里暗暗鄙视自己,不该有这些奇怪的想法的,随后她又瞪了谢墨安一眼:狗男人,只会影响老娘赚钱的速度。 随后加快脚步跟上了婉娘。 谢墨安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又怎么把人得罪了。 回到家,把稻谷倒在铺好的薄席上摊开,边摊边边把上面的杂草清理掉。 苏云希洗衣服,婉娘就和苏青宇洗碗,顺便清洗晚上要做的菜。 一切都显得那么有烟火气息。 收谷晒谷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十天,今天该是里正来称量的时间。 每个村子等稻谷全部收割完后,里正要来把每家的产量情况做个登记,等缴税的时候就是按这个产量的十税一来缴税的。 称量的时候还要叫上村里识数的一些年轻男子一起帮忙,同时也能起到一些震慑的作用,避免有些人家为了少缴税偷藏粮食。 一大早天刚微微亮,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从村头的第一家开始,里正一群人到的时候,大顺家已经把稻谷用布袋装好整齐的码在一起了。 后面还跟着一群爱凑热闹村民。 “小子来啦,快请进吧” 说话的是大顺的爷爷,按他七十多的年龄喊里正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为小子倒也不算冒犯。 大顺爷爷也是村里少有的高年龄之一。 “大爷,那咱们就开始吧。” 说着里正让两个年轻小伙抬起超大号的杆秤,再用上面的钩子勾住布袋的口,开始称量。 “九十八斤,下一袋” “九十九斤,下一袋” … “最后半袋,五十八斤,大爷,今年收成不错呀,一共得了一千九百多斤呢,缴了税还能卖掉一些,看来今天一来就是个开门红呢。” “刘老爷子不愧是种田的老把式,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刘老爷子坐镇,大顺家收成也不差呢。” “谁说不是呢,我家才有大顺家的一半多,看来只够自家吃呢。” “我家也差不多,唉,看明年能不能好些。” 这家好了,里正做好了记录,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家。 等到苏家的时候正是午饭时间,家人苏家人正在吃午饭。 看到里正一行人,热情的招呼一起吃饭。 早上苏老爷子也估计今天里正他们今天一天应该都没时间吃饭,所以早上煮米的时候,多下了点米,如果刚好遇上了,就叫着一起吃顿饭,这不就赶上了么。 “不了叔,今天时间紧,还是先做正事要紧。” 里正推辞着,虽然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行了,人是铁,饭是钢,不把肚子吃饱哪有力气做事。既然叫我一声叔,就按我的话来。” 苏老爷子不给里正说二话的机会,直接把人拉到座位上。 苏家一群孩子也吃得差不多了,都把位置让了出来。 跟着里正做事的几个青年小伙也被招呼着坐下来。 看着苏家桌子上的两荤三素一汤,几人不住的咽口水,这在其他家,过年都不一定有这伙食,且苏家还是煮的干饭。 也确实是饿极了,几人端起碗也不顾形象的吃了起来。 还好现在是吃饭时间,跟着来苏家的没几个人,跟来的几个也都在苏家院子里羡慕的对着一堆粮食评头论足。 直到锅里的饭,桌上的菜都吃得干干净净,一群人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碗筷,有些不好意思的站起了身。 里正看着面前这一大堆粮食,心跳有些加快。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叔,这确定是今年新产的粮食” 不是他多此一问,可这真的太多了,粗略估计都得有四千斤往上了,这都抵得上有些产量不高的三四家人的总和了。 苏老爷子意气风发的捋了捋几根胡须: “当然是今年的,这稻谷都还新鲜着呢。” 里正闻言也激动的不行,要是真的,他们杏花村在整个平安镇可是大出风头了,他这个里正也能跟着沾不少光。 话不多说,以数字见真章。 整整半个时辰,里正才统计完成。 四千九百六十斤!!! 他是知道苏家苏家有十亩水田的,那平均亩产都有五百斤左右了。 这别说平安镇了,放在整个文安县那都是没有过的事呀。 里正有些不敢确信,又把数字再重新算了一遍还是一样。 “里正咋样,苏家总共多少斤呀。” 苏家院子里围的人越来越多,都是闻讯而来的。 里正又把数字报了一遍,这下村民们都听清楚了。 “嚯,这苏家是怎么种的,他他们家一年的收成顶的上我家三年的收成了。” “不知道呀,苏家往年虽说产量也不低但也没有那么夸张呀。” “说不定是他们家的稻种不一样,要是明年的稻种问苏家人买,不知道他们家肯不肯卖呢。” “我也有这个想法,不说跟苏家一样,哪怕他们家产量的一半也不算少了呢。” “是呢是呢…”喜欢农门福女有点甜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农门福女有点甜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