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七十年代末,市面上更多的是科普类的杂志,比如植物百科,航空航天,数学物理,地理环境…… 二零年后很多人都想读什么计算机金融专业,亦或是当网红,而七十年代中期,大家最向往航空航天,以及当科学家。 很多大院的孩子,哪怕学习成绩不好,平日里航空知识杂志可没少买,这些航空杂志,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军事杂志,封面上有很多战斗机的图片,这对普通孩子们可是巨大的吸引。 秦瑶翻过一些,但说着迷还真说不上,上面的机型太多了,她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她老公倒是如数家珍。 这个话题扯远了,根本不用去分析,八十年代的杂志市场太广阔了,哪怕不做之前秦瑶所想的生活娱乐杂志,换成知音情感、故事会、古今传奇小说、电影……这些类型的杂志都可以做成爆款。 办生活娱乐类的杂志,在这个时候最不容易踩线,也基本没什么问题,这是秦瑶仔细考量过的。 其中有好几个人都是她的书迷,看过她写的书,以及小说翻拍而成的电影。 秦瑶跟他通信了几次,张峰知道她要办期刊,很是积极响应,更是毛遂自荐,说自己曾办过校园报刊,如果秦瑶不嫌弃,愿意过来“无偿干活”。 见了面,张峰跟她道:“还缺人吗?我还认识很多对文学感兴趣的年轻人,他们现在都没有工作,也没有考上大学,这边若是能收人……” “也不要工资,能包吃就行了,大家都对这个感兴趣。” “那你帮我找几个合适的人选,最好是有才艺的,比如懂拍照,会摄影的,还有可以找有个性的,比如那种私底下烫头发,穿奇装异服的。” 又比如不能烫头发化妆,很多人私底下自己偷偷用铁钳子烧热烫头发,还用鞋油或是芝麻油抹在头上,充当头油。 张峰有点傻眼:“奇装异服,烫头发?” 对,这时候私底下烫头发的以男青年居多,女性少一些,因为男青年烫了头发不太明显,头发短嘛,赖皮说自己“自然卷”,天生就长这样。 “对,要有个性,有生命力一点的人,我们期刊新创办,就得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人,不要那种保守的,如果你找到合适的人选,带到我面前来让我面试。” 张峰很快找来了一群人,秦瑶从中挑选了几个,又听从这边作协的建议,选了几个人,凑够了十来个,分配好工作,小小的潦草编辑部开始运行。 她作为总经理,也就是最大的官,相当于是“分厂厂长”,自己带着人出来打江山。 “我们生活杂志创刊,我打算先定这十二个主题栏目,前面三页规划为‘国内外新闻速览’,挑选最近的国内外趣闻,不是详细报道,而是三两句话概括的简要新闻,目的是让读者不用看报纸,也能知道新鲜词和新鲜事。” “第三个栏目叫‘美丽人生’,分享一些变美的诀窍,教授类似怎么穿衣搭配,修理眉毛,编辫子一类的生活方法。” “……” “第七个栏目是好书分享,第八是寓言漫画,第九是电影分享介绍,之后再附带三个短篇故事,一个中篇,以及一篇连载小说。” 张峰皱了皱眉:“这会不会内容太杂乱了,好像什么都有,就我们这些人,能行吗?” “肯定能行。”秦瑶信心满满道,她相信这样的杂志肯定能做出来,目前还只是试水,但只要做出来,她们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率先打响名声。 张峰疑惑道:“笔友交流?”人想要跟陌生的笔友打交道,只能在邮局墙上粘贴自己的地址信息,还不安全……我们杂志就提供一个平台,笔友交流平台,大家可以留下地址,以及自己的交友宣言,来方便大家交笔友。” 而六七十年代想要交陌生的笔友,就要靠巧合和意外,很多人主动在邮局贴上自己的信息,以供某天有人巧合给自己寄信……这种纯属缘分,其他的则是朋友介绍,或者是寄错信。 秦瑶提出的在杂志底下刊登交友信息,也是八十年代伴随着期刊杂志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办法,她现在是抢先吃第一只螃蟹的人。 等到以后社交软件发达后,现实寄信交笔友彻底消失了,全都变成了线上聊天。 一份杂志就算是八毛钱,大部分青年学生都能负担得起,上面还有各种交笔友的信息……还真会有很多人心动,哪怕不看杂志内容,光是交友信息,就足以让人心脏火热。 “可我们的创刊号,没有读者来信,也没有笔友信息。” 张峰愣住:“啊?” “这倒也好,可留我们的地址,那不是造假吗?” 秦瑶想着,创业艰难,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哪怕以后什么聊天室,什么社交软件,都会有官方的托儿。 现在重要的是先把平台搭建起来炒热度,平台起来了,自然能健康有序的运营下去。 张峰更是带着人去邮局还有火车站,当众询问有没有人想要交笔友留下信息的,也顺便在火车站采访各种路人游客。 “是要写跟我有关的文章是不是?我这么多年坐长途火车的经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我还有次碰上了特务,真的……都可以说是冒险记了。” …… …… 跟在张峰身边做记录的毛丽娜感慨道:“我感觉这份工作真有意义。” 张峰道:“还是我们的总经理有想法,眼光高深啊。” 秦瑶看着那一份份的厚重的采访材料,也是十分感慨,跟以后微博朋友圈盛行时候不同,大家都可以“随时随地”的用手机分享新鲜事,分享和倾诉的渠道众多。 生命渴望被看见并不可耻,渺小之中见伟大。 整个编辑部的人都变得有信心了起来,他们相信这杂志一旦发行,肯定会惊艳世人! 秦瑶忙着创刊号的发行,整个五月忙得脚不沾地,她是总经理又是总编辑,样样都需要她来过目,虽然张峰是个好总管,可他也是头一回创业,没有经验,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要找秦瑶。 奈何现在样样都缺,人员也缺,一个人当三个人来使……忙得晕头转向。 “我知道,这不也是没办法吗?大家都没有经验,整个编辑部就跟筛子一样,哪哪都漏,补了这里,那里又出问题……等以后大家有经验了,多来几次,就没这么多问题。” 如果不出意外,她们的期刊如期发行。 连载小说吊人胃口,也能增加杂志销量,秦瑶不信任别人,只能自己上。 “自从当上了楼长,哎呦喂,我可就成了个大管家,超级大忙人,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我都要管,各种担子都压在我身上,但我从不叫苦喊累,一切都是为了家属们方便舒服,我再累再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