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则死守咸宁县城,如同一个钉子,钉在了赤军必经之路上。
“鳌拜终究是坐不住了。”岑丹初闻讯,亦率领三千亲兵渡河,到前线督战。午时,两军列好战阵,整队前进,前队相隔不到一里。斥候已经交战,枪声清晰可闻。
赤军倾巢出动,马宝在前线指挥,摆出三叠阵迎战。炮兵协在前,亲兵第二协在中,亲兵第三协在后,骑兵协位于两翼。
岑丹初率三千亲兵入驻虎贲镇大营,在望台上观察战场。他这三千亲兵,还有马进忠的骑兵营,将作为此战的预备队。
算上预备队,赤军参战兵力达到四万人。
鳌拜亦倾巢出动,尽管他竭力集中兵力,但金口、通山、汉阳甚至南昌等地处处告警,鳌拜不得不分兵救援。再加上留守大营的兵马,鳌拜此战只集中了四万旗兵。
双方旗鼓相当,实力不相上下。旗兵久经战阵,披甲率高,肉缚能力强。赤军火器强大,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也足以与旗兵白刃格斗了。
午时两刻,两军接近,各自使用十成炮、冲天炮猛烈轰击。
清军也发明了十成炮,开始在野战中携带重炮。所幸,清军炮队规模不大,隶属于火器营,称之为炮甲,实际上是把炮兵、火枪兵混编在了一起。
不像赤军,直接编制了一个炮兵协,把十成炮、红夷大炮、冲天炮、劈山炮等各种轻重炮编在了一起。
赤军火炮更多,炮火更加猛烈。清军伤亡更大,在火力上处于弱势。
对此,清军也有经验了。这次,他们和往常一样,每走十几步就停下来,使用火炮射击,尔后继续前进十几步,再停下来开炮。大概,这就是“九进十连环”的雏形了。
赤军则以逸待劳,炮兵在原地不动开炮射击,充分发扬火力优势,逼迫清军前进。
等近至一百步,清军鸟枪手开始射击,火力加强。赤军步枪手亦开始射击,与清军一样交替前进。
经历过赣州之战,虎贲镇亲兵协披甲率提高不少,不说人人披甲,最起码战兵已能做到一人一甲。
两军逼近,除了使用火枪对射,清军加上了大梢弓,赤军加上了劈山炮,战况异常惨烈。前队将士伤亡惨重,却都誓死不退,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火枪对射不分高下,双方不约而同地决定展开白刃格斗。
清军前队是火器营,这火器营乃是满洲精锐,从各旗战兵中挑选而来,相当于八旗的“选锋兵”了。
赤军前队是亲兵第二协,由步兵第四协改编而来。这步兵第四协,最早是粤西土司兵,主要由思恩土司、田州土司兵组成,从龙很早,早已成长为虎贲镇精锐。
土司兵更加灵活,武艺更加娴熟。满洲兵体格更为健壮,盔甲更为齐全。两军白刃格斗,仍是不分高下。
后队渐渐涌了上来,骑兵也在两翼交手。咸宁守军一度打开东门参战,被马进忠部步兵逼退。
两军混战在一起,从午时一直战至酉时,彼此杀得难解难分,精疲力竭。
直至天色渐黑,不利交战。两军脱离接触,各自退回营垒。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