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性情急躁,容不得屯齐在这儿废话,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说道:“阁下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弃守长沙。就算在长沙战败,亦可退入城内,坚守待援。待我大军一到,我们内外夹击,破敌必矣。你却怯敌如虎,擅弃长沙,不仅损兵折将,亦致贻误大局。”
屯齐不敢狡辩,任由鳌拜指责。“阁下还剩多少兵马?”班布尔善追问道。
“确数还不知道,吾突围时,带满洲大兵先走,满洲大兵当有万余人,其余蒙古、汉军旗兵,大约有六七千人。”屯齐哭丧着脸,随即说道:“大将军,当时长沙局势已经万分紧急,晚一日突围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当年沈永忠在湖广,皇上有‘相机而退、移师保守’指示,是故……”
“阁下错矣,”鳌拜毫不客气地说道:“沈永忠不中用,皇上不指望他死守长沙,所以指示他移师保守。你是定远大将军,手下有三四万旗兵,怎能和沈永忠这种货色相提并论?”
“哎!”屯齐灰心丧气,自裁的心都有了,叹道:“大将军,你我总算同袍一场。将来若朝廷怪罪我,还请大将军说句好话。”
“好说,好说,”鳌拜随即问道:“洪承畴、沈永忠二人下落如何?”
鳌拜出京前已经是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虽然爵位不高,但位高权重、炙手可热,自然不把洪承畴、沈永忠这种贰臣放在眼里,故能直呼其名。
屯齐知道鳌拜素来直率,不喜受人欺骗,略一沉吟,说道:“吾与沈永忠分守长沙内外,相继失利,军心浮动。赤匪移军争夺城东浏阳门,守军大溃,争夺浏阳河上浮桥。全军遂崩溃,各部散乱,争相突围。
“吾力保满蒙大兵渡河,洪承畴、沈永忠亦各领兵马突围。听败兵说,赤匪追上了沈永忠的大军,把沈永忠杀得大败,洪承畴则兵行险着,沿浏阳河西岸南下……”
“这个老狐狸!”鳌拜与班布尔善相视一笑,说道:“一定要找到洪承畴,将来我军能否反败为胜,全看洪承畴的计策能否成行。”
屯齐睁大眼睛,问道:“洪承畴的计谋成行了吗?”
屯齐自然也知道洪承畴的阴谋。只是,他当时枯守长沙,已经等不及鳌拜的援军,更等不及洪承畴的计谋成行。
原来,洪承畴诡计多端,一面派人鼓动孙可望,请孙可望发兵袭粤西,威胁赤军老巢;一面派人见吴三桂,请吴三桂顺流而下,至湖广正面迎战赤军。
若这一诡计得逞,赤军将同时面临孙可望、吴三桂、鳌拜三路大军,必是凶多吉少。
“吴三桂那边还没消息,孙可望倒是跃跃欲试,听说已在调兵谴将了。”
“该死!”屯齐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说道:“大将军,吾非丢城失地,毕竟对朝廷一片赤诚。若大将军肯上书朝廷,令吾戴罪立功,吾必亲至四川,逼迫吴三桂出兵。”
再怎么说,屯齐也是爱新觉罗子孙,还做过定远大将军,在宗室的地位比班布尔善高多了。
鳌拜心想,若能驱使屯齐为自己来回奔走,也能拔高自己在军中、在朝廷的地位。他深为福临信任,若是上书挽救屯齐,福临不会不准。
“哈哈!”鳌拜计议已定,大笑道:“屯齐,你也太高看某了。不过,某也知道,你一向忠于护主,在战场上作战勇猛,之前失利,只是一时走了霉运。如今湖广战局糜烂,某来收拾残局,正要倚重你的大才。你且放心在我营中住下,容我秉明圣上,给你一个翻身的机会。”
屯齐大喜,卑微地向鳌拜行了个打千礼,说道:“大将军大恩大德,屯齐没齿不忘。”
“好说,好说”,鳌拜说道:“屯齐,听说你之前与吴三桂颇有来往?”
“之前在陕西时,曾一起镇压流寇,平定姜瓖之乱。”
“那是再好不过……”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