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伐江西,不确定因素太多:赣州易守难攻,粮草转运困难,大西军内讧在即,屯齐有可能引军入赣……现在又来一个陈泰,真有点让人吃不消。
“珠玛喇年已五十,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他只是平南将军,威权有限。大将军就不一样了,职权极重。陈泰拜为大将军,领京营八旗入赣,更易节制靖南藩军、绿营兵、各旗满蒙汉军……”丹初说着说着,猛然意识到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满清入关多年,积极与绅衿田主合作,缓和土地矛盾,统治渐趋稳固。清军占领土地更广、人口更多,也就可以调集更多的资源。一旦战争演变成持久战,双方拼的就是资源的消耗。赤军只领有岭南之地,拼消耗绝对拼不过满清。
同样的,陈泰率军一路南下,沿途皆为满清统治区,可令沿途官吏供应粮草,因而行军甚速。
“少司马,可知陈泰所领兵马几何?”丹初问道,一改之前的保守态度。
“实有不知。”傅鼎铨说道:“这则情报来自南直隶的塘报,伪兵部密告南直隶,要他们妥为安排,招待南下兵丁。观其措词,至少有两万之数。”
经历过金声桓、李成栋、姜瓖三次大规模反正复明,清廷开始有意识地实行强干弱枝战略:
在京畿地区保留一支强大的八旗军队,是为京营八旗,人数达到八旗总数的一半,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派满汉蒙八旗驻守重要城市,如保定、西安、开封、南京等,是为驻防八旗,就近监视绿营。
满清地方上每遇急事,驻防八旗先出兵灭火,若是解决不了,再调京营八旗出兵增援。当然,京营八旗的人数还是很少,必须调派大量绿营兵扈从作战。
两万清军,当有一万八旗。一万八旗,当有五千旗兵。按照努尔哈赤定下的规矩,八旗一旗有旗兵七千五百人。如今八旗兵丁不断战死,顺治又从八旗中抽调兵丁组织亲军,一旗能出五千旗兵就不错了。
去年罗定之战,巴山只有一千余旗兵,再加上包衣阿哈,就能在白刃战中击败赤军骑兵标。陈泰一来就是五千旗兵,这还了得?
前线兵马虽众,却要分略赣州外围各州县,要防守渡口、道路,能投入一线作战的兵员数量有所缩水。现在,赤军既要围攻赣州,还要迎战八旗援军,兵力颇感捉襟见肘。
增兵已经刻不容缓。好在赤军早有布局,第一镇、第三镇各自派了一协兵马到粤北,随时支援前线大军。
丹初遇强则强,说道:“不管消息是否属实,我们都得立即增兵。传令,调动第一镇第一协一万五千人马,接令后立即出梅关,归虎贲镇节制,限令二月初六前抵达赣州城下;调动第三镇第七协一万五千人马,接令后走信丰,入赣州,归第二镇节制,限令二月初八前抵达赣州城下。
“二月初二前,虎贲镇、第二镇要抵近赣州,安营扎寨。第二镇执行围攻任务,虎贲镇,执行打援任务。”
牵一发而动全身,赤军围点打援,为对付八旗援军,不得不增调兵马。
傅鼎铨大为欣慰,说道:“西军在湖广,赤军在江西,郑军在福建,三路大军同时大举反攻,此崇祯以来前所未有之盛事。鞑子师老兵疲,败亡必矣。”
“呵呵,”丹初哑然失笑,他可不敢这么乐观,反倒深感兵力短绌。
第一镇为赤军首义军队,下辖第一、第三、第五三协。第一协调往江西增援。第三协已调往广西,协助广西守备协,防备大西军、清军入寇广西。第五协留镇广东。
第三镇成立才半年多,刚刚完成整编,还未经过考验。第七协协统为杜永和,麾下多东勋旧部,兵马相对完整,调往江西增援。剩下两协都是新组建的,主要负责为前线输运粮草。
岭南镇都是守兵,留驻两粤各地,确保后方稳定。
增调两协兵马到江西,丹初可以保证在赣州城下投入十万兵马。五万围城,五万打援,对阵清军四万兵马,应该问题不大吧。
(本章完) ', ' ')